
- 会员
山西寺观壁画新证
山西现存的古代寺观建筑及壁画在数量上均居我国各省之首,而其中元明两代壁画水平最高。本书即是在田野考证的基础上对山西几处元明清寺观壁画的具体研究,对一些杰出的壁画作品进行个案研究,深入剖析每堂壁画的主题内涵、艺术意蕴以及社会时代背景,既有对老问题的重新思考,也有对一些新材料的发现和深入思辨,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山西壁画、拓展中国古代壁画史以及中国宗教艺术研究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和补缺意义。文物考古29.3万字4万人气 - 会员
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和秦咸阳城遗址发掘领队许卫红30年考古“寻秦记”,根据秦兵马俑近30年及秦咸阳城遗址60年的考古发掘成果,拼合出史书上缺失的秦国匠人、军官、公务员、贵族的真实生活场景,发现秦国崛起的秘密,秦人的细致浪漫、超前的节约理念以及对外来文明的兼收并蓄。真正的考古一线,有太多小说家绞尽脑汁也想象不出来的趣事。秦朝的“中央银行”的造币机竟然是在砖厂垃圾堆被发现的;为了尽力保留兵马俑彩绘,文物考古15.8万字4万人气 - 会员
中国玉器鉴赏
本书涵盖了玉器的基本知识,包括玉器的概念、起源、功能、形制、主要纹饰和玉文化,尤其详细地阐述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玉器的发展历程,以及各时代的代表性玉器,涉及玉石学、玉器鉴赏、历史学和考古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本书旨在使读者能够了解素有“东方艺术”美誉的玉器和中国玉文化八千余年的光辉历史,更好地宣扬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可作为大、中专珠宝首饰类专业学生相关课程的教材或文物考古14.9万字4万人气 - 会员
图坦哈蒙:不为人知的故事
《图坦哈蒙:不为人知的故事》作者托马斯·霍温在研读了各种相关文献,查考了卡特的日记、笔记、信件,以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保存的大量档案资料之后,发现了围绕图坦哈蒙墓发掘前前后后的许多矛盾之处,《图坦哈蒙:不为人知的故事》作者真实复原了围绕图坦哈蒙墓发掘背后的活生生的不为人知的故事。相比其他书籍而言,本书读起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令我们耳目一新。文物考古23.1万字4万人气 - 会员
华夏宝库 耀世华章:陕西历史博物馆
本书精选160多幅图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发展沿革、建筑特点,史前、西周、秦、汉、唐和宋元明清的陕西古代文明,以及馆藏青铜器、陶俑、唐代金银器和唐墓壁画等精品系列品文物,展现了中国历史的悠久灿烂和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感受周礼秦制的厚重积淀、汉风唐韵的千年回响、宋元明清的文脉绵长,坚信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会让你读懂西安、读懂陕西、读懂古代中国,增强文化自信。文物考古13万字4万人气 - 会员
图坦卡蒙的号角:100件宝物中的古埃及文明
英国的埃及考古学家托比·威尔金森在《图坦卡蒙的号角》一书中,采用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来看这座墓葬及出土物件。他没有把重点放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发现该墓葬的过程上,也没有对这位少年法老短暂的一生以及他统治期间埃及在政治上的分崩离析过多着墨,而是通过法老的随葬品,详细介绍流光溢彩的古埃及文化及其深远影响。从5000余件随葬品中,他选取了100件器物,划分成10组,按照10个主题全面介绍了古埃及文明所处的自然文物考古19.4万字3.9万人气 - 会员
花舞大唐春:解读何家村遗宝
书稿原在《广州日报》上以“解密何家村”为题连载。主要围绕1970年西安碑林出土的金银器窖藏展开。何家村窖藏共出土1000多件,分别藏在2个大陶瓮和1个银罐中,材质包括金、银、玉、陶等,做工精细,造型美轮美奂,艺术价值极高,多为唐皇室的日常用品。2004年5月,何家村遗宝中的65件(组)精品在北大首次集中亮相,其中包括杨贵妃佩戴的“香囊”、风流天子唐玄宗的舞马、神秘的“金开元通宝”等。对于何家村遗宝文物考古7.3万字3.8万人气 - 会员
《竹书纪年》与出土文献研究之一:《竹书纪年》考(全三册)
汲冢所出《竹书纪年》是记载五帝夏商周历史的视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竹书纪年考》是研究《竹书纪年》的出土、整理、考正、版本、流传、真伪、性质与价值等方面的专著。本书为《竹书纪年》的资料库,是研究《竹书纪年》集大成者。作者总结了晋以来《竹书纪年》的研究史,探讨了古本《竹书纪年》的结构与价值,揭示了今本《竹书纪年》的来源与伪缪。文物考古124万字3.8万人气 - 会员
走进博物馆(套装12册):以物说史 以物证史 以物串史
“走进博物馆系列”丛书有《渭南市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安康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选择陕西zui有代表性的一批博物馆,一馆一册,重点挖掘文物藏品的内涵价值,以物说史,以物证史,以物串史,通过文物呈现文化,讲好陕西文化故事,展现文文物考古104万字3.7万人气 - 会员
楔形传说:被“建构”的苏美尔
公元前3500—前2000年前后,苏美尔人在伊拉克南部肥沃的冲击平原上创造了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苏美尔人是城市、文字、车轮等多项重大发明的首创者,属于苏美尔人的那个古代世界就像一面镜子,烛照着我们今天的城市生活和文明世界。问题在于,我们头脑中想象出来的苏美尔人和他们的世界,是否就是真的客观发生过的历史?本书作者保罗·柯林斯揭示了在过去150年中,各国学者如何利用出土自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各类考古文献资文物考古13.4万字3.7万人气 - 会员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是郑振铎先生重要作品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总结了国外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发掘历程,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文物考古4.3万字3.7万人气 - 会员
考古入坑指南
考古圈一画画的、漫画圈一挖墓的,一位爱漫画的考古女生用她狐狸“阿三”的漫画形象,将你从满是诱惑、浪漫、神秘的想象中带到一个科学、真实但非常有趣的考古世界里。文物考古8405字3.7万人气 - 会员
地下秦朝
关中平原,骊山北麓。70万人,耗时38年营建秦帝陵。这是一座陵墓:巨大封土,九层高台,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这是一个帝国:墙垣纵横,道路交通,水银江河,奇珍异宝,以及严阵以待的兵马俑军团。这也是考古现场:航空遥感、科技物探应用其中,拼接甲胄秦俑,复原始皇容貌,几代考古人接续努力。这里封存着一个震惊世界的地下秦朝,还有更多未解之谜尚待发掘。文物考古16.5万字3.7万人气 - 会员
明月出天山:新疆天山走廊的考古与历史
新疆天山地带历史文化积蕴丰厚,是古代西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绵延千里的天山走廊是连接中国内陆与中亚的重要通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本书拟通过新疆天山沿线的历史遗迹和遗物,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新疆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的成果,阐述天山在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天山立传。天山走廊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错地带,特殊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孕育出独特的文明形态,使其成为历史上诸多古代民族活文物考古10.3万字3.7万人气 - 会员
文物市场的骗局
本书以全国几个重点地区艺术市场的内部交易为线索,系统介绍了文物收藏陷阱,内容以知识性和市场经验为主。艺术品市场越来越成熟的今天,很多老百姓也加入收藏大军中来。但是,艺术品市场的欺诈行为严重。此书将揭开古董市场的神秘面纱。文物考古12.1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
《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是一本以考古视角呈现5000年中华文明的通识读本。精选15个代表中华文明的大遗址,包括殷墟、三星堆、良渚、秦始皇帝陵、南海I号、长城等,涵盖都邑、陵墓、水下、高原、沙漠、窑址等众多场景,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全彩呈现。考古学家们精彩讲述亲历的考古故事、生动阐释考古发现背后中华文明的大建设、大交流、大文物考古15.9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汉唐美术空间表现研究:以敦煌壁画为中心
“空间表现”是中西艺术史研究的基本主题。本书致力于在汉唐艺术“模拟形似史”的大背景下,运用风格学方法,以北凉至盛唐敦煌壁画之“空间表现”问题为契入点,把汉民族特有的空间表现方式与外来佛教题材的融合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将考古艺术品、传世作品和文献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把风格史的演变置于其所在的历史文化情境中,从观念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宏观背景中阐释风格之变。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以空间画法这一基本视角,重新文物考古24.6万字3.4万人气 - 会员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本书将故宫收藏的宋元明三个主要朝代的艺术藏品,由书画及人,将苏东坡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生命际遇联系起来,时代的洪流与人物的细节在书中相互交融,不仅仅呈现了苏东坡一生的所有轨迹,更书写了整个宋代的精神文化风貌。文物考古11.9万字3.4万人气 - 会员
追迹三代
本书由十篇文章构成,以顾颉刚“古史辨”为开端,对夏、商、周考古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问题、代表性学者均有细致入微的分析,同时作者秉持客观原则,“述而不论,点到为止”,不对各家观点的优劣进行评骘。文物考古34.8万字3.3万人气 - 会员
重返:三国现场
《重返:三国现场》以历史、文物、遗迹为线索,通过对收藏于各大文博机构中的汉末、三国时期的文物的梳理和对全国三国文化遗迹的调研,借助“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二重证据法”,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更真实、更立体、更有趣的三国时代。历史现身说法,大过一切讲述。书中涉及古城址、古墓葬、古战场、庙宇、壁画、书法、碑刻、瓷器、漆器、钱币、兵器、建筑、服饰、饮食、社会生活、宗教、中外交往等与三国相关的诸多领域文物考古18.6万字3.3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