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内圣外王的法思想体系:丘濬《大学衍义补》探研
黄英更新时间:2021-01-06 20:55:13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明儒丘濬是15世纪冠绝一时的名臣兼学者,他学识渊博,著述丰硕,且“尤熟国家典故”,其代表作《大学衍义补》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法思想,值得后人深挖细琢用心发掘。本书是为当代人而做的“《大学衍义补》之衍义”,也是对传统中国法思想体系之原貌和全貌的一次有益探索。丘濬的法思想遵循着独特的内在理路,他立足现实的君主制,以儒家内圣外王理论为指导,将治道、治人和治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建构了以心法和治法为两大支柱的庞杂体系。其中,心法正君,修己以内圣;治法正臣民,安人以外王;心法与治法并举,君主与臣民共进,才能实现儒家所倡导的王道政治,恢复古圣先王的大同盛世。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内圣外王的法思想体系:丘濬《大学衍义补》探研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黄英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理学的发生
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儒学的高级形态,本书聚焦“理学的发生”问题,旨在对理学进行哲学探源,并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早期理学的范式转换问题。通过对“北宋五子”进行个案研究,本书从哲学使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四个维度考察了早期理学相较之前主要哲学形态在范式上的转换,揭示了早期理学之发生的逻辑机制和逻辑进程。理学范式转换的核心在于思维的转型,即从传统经验性思维向哲学思辨性思维的转型。处于转型期的早期理学哲学23万字 - 会员
论语广义
本书系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新编中国哲学经典阅读课程系列教材之一种,以《论语》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儒家义理。本书从古汉语字义和使用习惯与现代汉语的微妙差异、相关礼仪制度以及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视角对《论语》进行了解读,展示了其中所体现的古代世界的社会与思想,以及所提出的修德的境界与方法。本书认为,孔子不是思辨性的哲学家,而更像是一位建构社会基础秩序的立法者以及文明规哲学21.9万字 - 会员
老子学集刊(第一辑)
《老子学集刊》由华夏老子学研究联合会主办,面向海内外道家、道教研究者,对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老子学、道家、道教展开多方位、多视角的探讨,明道立德,法真贵朴。每年出版一辑,每辑有一主题。哲学24.4万字 - 会员
春秋终始:公羊经学研究的当代诠释
本书主于《公羊》而结合《穀梁》《左传》,辨析三《传》差异,而返回公羊家的主义坚持和原则要求。汲取哲学智慧,注重形上提升,始终不失思想高度。采用文本考辨、文字校勘、字句训诂、义理阐发四维结构而治经。深刻挖掘经传文本所蕴含的现代理念,呈现经典跨越时空的价值。隐公元年是孔子编撰的鲁国编年史《春秋》记事之起始年份,具有公羊学标志意义的“元年春,王正月”,具有时间哲学、历史哲学的蕴涵,表明天地万物之气象随刚哲学22.8万字 - 会员
先秦儒学正义思想研究
本书在吸收西方有关正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先秦儒家的政治正义、道德正义、精神正义等进行分层论述,是借鉴西方政治哲学理论对先秦儒家正义思想进行诠释的一种尝试。作者对先秦儒家正义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在精神正义、道德正义、政治正义三者中,精神正义是最活跃的因素,它引领道德正义和政治正义。在先秦时期,以伦理中心主义为特征的礼制统合精神、道德、政治而成了规定人们全部生活的伦理正义。哲学34.6万字 - 会员
儒家廉德思想研究
“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何为廉”“为何廉”及“何以廉”问题上,儒家思想中有系统的阐释。本书试从多个维度,对儒家廉德思想进行系统研究与学理阐释,认为,儒家廉德思想理论大厦是建构在天人合一,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公私、义利、理欲之辨等基础之上,通过俭、耻、孝等具体伦理德目体现出来,并主要依靠自我修身、道德教化、制度约束和法律惩治等路径实现廉德之养成的,积极借鉴哲学17万字 - 会员
《老子》“德经”参证及德育镜鉴
《老子》一书,分为“道经”和“德经”。《老子》之“德”的根本特征是“自然”与“无为”。所谓“自然”,乃自本自粮、本自具足、自是其是之意;所谓“无为”,乃不加施为、任其自化、顺其自然之意。学术界对《老子》“道经”的研究成果颇多,而对于“德经”的研究却尚显匮乏。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以《老子》“以道观人”“以道观万物”和“以道统德”的“大道观”为视角,解读《老子》“德经”并参悟其对当下学校教育和道德修养哲学21.7万字 - 会员
春秋本例
《春秋本例》二十卷,全名《西畴居士春秋本例》,北宋崔子方撰。本书大旨认为《春秋》编年以为体,举时以为名,著日月以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本,故曰《本例》。全书凡一十六门,皆以日月时推之,而分著例、变例二则。义例之学秉承《公羊》《谷梁》传统,是《春秋》研究史的一大特色。研《春秋》而讲求义例者四十馀家,崔子方的《春秋本例》便是北宋“春秋学”的一部重要言例之作。《四库全书总目》评曰:“说《春秋》者,古来有哲学6.9万字 - 会员
荀子礼思想研究
生活于战国晚期的荀子,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调,批判吸收其他诸子各派(道家、法家、墨家、名家等)的思想资源,创造性构筑了以礼为宗的儒学思想系统。该书立足于《荀子》原典,秉持“史思相养”的研究方法,沿循礼之缘起、礼之本质、礼之道德功用、礼之政治功用这一总体思路,系统深入描画了荀子礼思想的逻辑脉络。在荀子看来,礼是人文世界的至高原理,以层级化的名分秩序(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为其本质内涵,既能修一己之身哲学2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