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写作的方法:自我提升与价值创造
蓑依更新时间:2023-10-09 10:46:57
最新章节:05 女性写作:开启多渠道创收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系统分享了写作方法,摒弃了“套路式”“模版式”教学,用13章内容讲解了大量实用的写作技巧,让写作新手也可以轻松学会写作,爱上写作。本书从对写作的认知和写作的底层逻辑入手,系统剖析了选题构思、结构搭建、素材搜集、语言运用、大纲撰写、故事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包含小说写作、自媒体写作、读书博主、写作变现、手把手带你从0到1学写作等实战模块,内容的指导性和实操性强。这是一本“反焦虑”的书,市面上讲解写作的书籍大都在告诉你如何迅速变现,而本书运用大量的实战案例,手把手教大家如何一步步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如何享受写作的过程而不把它当作一项工作或一件麻烦事,如此才是长久的变现策略。这套写作方法已经有许多人亲身实践过,有很多人投稿成功,有的人成功出版自己的作品,有人建立了个人写作品牌,实现“逆袭”。本书适合想要学习写作、热爱写作、渴望写作变现的所有人。
品牌:人邮图书
上架时间:2023-03-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邮图书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写作的方法:自我提升与价值创造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05 女性写作:开启多渠道创收
- 04 女性写作:抵达真正的自我
- 03 女性写作:家庭的“隐形财富”
- 02 女性写作:职业选择的杠杆
- 01 女性写作:获得疗愈内心的力量
- 第14章 女性写作:内心的一杆秤
- 05 在写作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出人头地
- 04 深度自律的写作方法
- 03 精进写作的3种方式
- 02 从“想写作”到“会写作”,写作新手应该怎么做?
蓑依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研究
本书试图建构关于怀旧书写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近百年来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进行整体性系统研究,深入阐析了现代社会转型与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之间的关系;全力探寻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发展历程,厘清了其历史沿革;详尽阐释了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主题;在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之文学史地位。文学22.5万字 - 会员
比较诗学视阈下美国自白诗中国化重构研究
本书以中西比较诗学为理论基础,以美国自白派主要诗人“自白”叙事的代表性诗集为主要“互文本”,以1980年代受到美国自白派影响,并创造出一批兼具美国自白诗表征和本土诗学特征的中国诗人的“自白式”诗歌文本为“当前文本”。本书从写作主体、诗学接受、文本美学、文化对文本的干涉等方面对美国自白诗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自白诗在中国土壤上的美学继承及诗学建构、中国自白诗对美国自白诗的诗学创新及移植变形等方面进行系文学17.7万字 - 会员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本书整体探讨新诗发展中的“戏剧化”论说及诗艺效应。在考察跨语际影响和耙梳史料的基础上,从类似“小说诗化”等文类融合层面观照新诗发展中几个集中阶段的“戏剧化”诗学话语和诗人文本策略,厘清新月诗派、九叶诗派和20世纪90年代诗歌“戏剧化”的内涵形态、异域影响和诗学机制等方面的纵向关联或异同,并在保留性地提出“戏剧化”非诗歌本体追求的前提下,层析出“戏剧化主体”“冲突性诗思”“戏剧化场景”三种“化戏剧”文学23.2万字 - 会员
现代诗:接受响应论
消化西方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的某些合理内核,针对现代诗的接受困境、难度进行问题清理;抓住现代诗接受的特异性、开放性、有界性,展开自己的回应。在中西接受比较的汇通、平行基础上,返观古今诗歌的接受差异;讨论现代诗接受主体的裂隙、局限;质询接受中的特点、难点、瓶颈、影响因子、特殊路径、有效性及经典化;分析“阐释共同体”的接受前提、“心得意会”的接受心理机制、以趣味为中心的接受趋势;提出接受的“哑铃模型文学29.4万字 - 会员
远距离阅读视野下的文类、空间和文学史:弗兰克·莫莱蒂文论思想研究
意大利学者弗兰克·莫莱蒂从自然科学中汲取营养,试图弥合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裂痕,从而为文学研究带来一股新鲜之气。具体而言,他将文学与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统计学、哲学等等学科的知识资源整合在一起,提出了“远距离阅读”理论。远距离阅读就是系统地运用图表、地图、树型去分析文学现象的方法—图表来自计量史学,地图源于地理学,树型属于进化论领域。基于该理论,莫莱蒂致力于思考文学形式与社会之间的文学21.8万字 - 会员
文学与图像:文图互释
本书围绕文学图像的生产、呈现、消费、传播、演变等历史语境,探索图像叙事的功能,以及梳理不同文化语境中文学图像的交流与互动情形,从而为建构新的学科分支“文学图像论”奠定基础。文学23.7万字 - 会员
元稹和中唐士人心态
本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元与中唐文学群体研究,主要侧重于元的文学活动与士风、贬谪生活以及与政治事件的关联。第二部分则是元文学交游考论,主要侧重于元文学交游空间的梳理,并考察文学接受史研究的情况。最后一部分从文学接受史角度寻索元稍的文学家形象与士人形象的关联性。根据接受状况考察元稍乐府诗与元白并称、元白优劣的关系,而后集中于元形象的传播与接受的探讨。文学19.9万字 - 会员
《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1919—1949)
本书以1919—1949年《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为对象。以新译今译、文学史教科书、民国期刊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在中西方文化强烈碰撞时期的《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此时期以新变、多元、交叉为特色的《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是《诗经》学、古典文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经》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的影响不容忽视。文学26.3万字 - 会员
朱利安·巴恩斯新历史小说叙事艺术
本书聚焦英国后现代主义形式实验大师朱利安·巴恩斯早、中、后期新历史小说的叙事艺术,探究不同阶段历史主题的发展变化。本书指出,在早、中期作品中,他以反写实的美学实验展现出多元不定的历史,引导读者摆脱传统单一线性历史观的束缚,揭示接近客观历史真相之难;但在后期作品中,他凭借细致入微的写实描写,真实再现客观历史事件,以特有的方式解答了如何接近历史真相的问题,进而超越了后现代主义历史极端相对论。文学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