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黑格尔美学思想新探:以“艺术终结”论为中心
朱立元更新时间:2024-08-02 10:40:35
最新章节:“文学终结论”的中国之旅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以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为依据,以黑格尔整个哲学、美学思想及其历史发展为背景,对其影响巨大但分歧也很大的“艺术终结论”做出新的思考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如提出应该区分《美学》一书中对“终结”(Ende)与“解体”(Aufl?sung)二词的不同使用,以获得黑格尔使用“终结”一词的真义;应该区分逻辑的与历史的所谓艺术“终结”或“解体”,着重从黑格尔哲学、美学逻辑构架角度解读其关于艺术“终结”或“解体”的内在逻辑含义;进而揭示黑格尔对艺术美本质的规定是其艺术“解体”、“终结”论背后的逻辑根据。又如从黑格尔整个哲学、美学体系出发,理解黑格尔关于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三种基本方式——艺术、宗教、哲学——的划分及其逻辑关系,批判“艺术死亡”说;按照黑格尔辩证思维的逻辑,对艺术、宗教、哲学三个环节的过渡关系,做“扬弃”、辩证综合的阐释,驳斥“艺术被替换”说;对艺术的三种历史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的环节转化关系,也做辩证综合的理解,搞清楚浪漫型艺术的“终结”不等于整个艺术的终结,并指出浪漫型艺术之后,会出现另一种新的当代艺术形态——自由艺术。再如丹托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创造性误读及美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如此等等。在此基础上,进而对黑格尔整个美学思想做出一些新的阐述和评价。
上架时间:2023-01-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黑格尔美学思想新探:以“艺术终结”论为中心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文学终结论”的中国之旅
- 艺术终结论·浪漫型艺术——关于黑格尔美学相关问题的对谈
- 艺术·哲学·阐释——读阿瑟·丹托的《艺术的终结》
- 再论所谓黑格尔的“艺术解体”论
- 对黑格尔“艺术解体”论的再认识
- 附录
- 五、余论
- 四、伽达默尔的“艺术的过去特征”论(Der Vergangheitscharakter der Kunst)(二)
- 三、伽达默尔的“艺术的过去特征”论(Der Vergangheitscharakter der Kunst)(一)
- 二、海德格尔“伟大艺术终结”论
朱立元
主页
最新上架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
如今我们所说的增长,实际上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癌式扩散。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生产和增长的迷狂,如同死亡幻觉一般。它佯装生机勃勃,掩藏着迫近的致命性灾难。生产越来越趋同于毁灭。“人类的自我异化已经达到一种能将自身的毁灭当作审美快感来体验的程度。”瓦尔特·本雅明对法西斯主义的评价,同样适用于今天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受困于死亡。对死亡的无意识恐惧驱使着它。死亡的威胁挟制资本主义不断积累和增长。这种胁迫性不仅带来哲学5.1万字- 会员
幸福为什么很重要?: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导论
本书是作者关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最新导论,覆盖《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重要主题,以亚里士多德的文本引领读者,展示书中的精巧论证和对人事的精微观察。哲学14.4万字 - 会员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本书讨论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所呈示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如存在、此在、时间、真理、艺术、语言以及存在之作为历史等。整体上展现了海德格尔以《存在与时间》为代表的哲学思考路径:从存在者出发追问存在本身,从“是于世中”出发反思传统认识论,从人生在世的基本情绪出发领悟人的生存本质,人“在情绪中现身,在筹划中领悟,在语言中交流,在存在中展开存在本身”。本书对于哲学研究者尤其是海德格尔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哲学23.8万字 - 会员
神话哲学之历史批判导论
本书作者展示了如何建立一种科学的神话哲学的过程,亦即通过批判地考察由古至今的各种具有代表意义的神话观(比如把神话理解为纯粹的诗意发明、科学真理和宗教真理的扭曲或掩饰等等),表明神话本身已经是一种哲学思维,但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民族的自觉的发明,而是人类原初意识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运动在不同民族的意识中的反映。哲学20.5万字 - 会员
语言、经验与哲学:埃德蒙德·胡塞尔研究文集
本书汇集了鲁道夫·贝耐特教授关于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的十二篇论文。所选文章以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理论和核心概念为轴心,既反映了贝耐特教授在胡塞尔现象学研究以及整个现象学哲学论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又展示了现象学理论研究在当代哲学探索中的理论现实性、活跃性和开放性。哲学21.6万字 - 会员
梅洛-庞蒂文集(第7卷):符号
《符号》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一些文章的结集,涉及语言、社会、理性、主体性等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通过这些文章,梅洛-庞蒂加入到了当时各种思潮的争论中,发出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角度的声音。这些文章主要有:“间接语言与沉默的声音”、“论语言现象学”、“从莫斯到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哲学家及其阴影”、“爱因斯坦与理性的危机”、“成长中的柏格森”、“主体性的发现”、“评马基亚维里”、“胡塞尔与语哲学31.1万字 - 会员
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
本书是作者于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书中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这些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他们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哲学9.5万字 - 会员
古代中世纪哲学十五讲
本书以吴天岳教授在北大讲授多年的西方哲学课程为基础,分十五讲展示了从前苏格拉底到中世纪盛期2000年间西方哲学发展的整体面貌。上册八讲,梳理了从古希腊哲学开端至普罗提诺的哲学史发展线索;下册七讲,梳理了从奥古斯丁至近代哲学之前的中世纪哲学传统。哲学47.6万字 - 会员
希腊的精神
本书分为古希腊悲剧与人生、古希腊哲学的意蕴共两卷,内容涉及奥林匹斯宗教作为古希腊文明的渊源、古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古希腊悲剧的深刻哲理、形而上学的宿命、“命运”与“背后的东西”等。哲学5.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