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诗经》之器乐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5 18:28:25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成果从民族音乐学尤其是民族器乐学视角切入《诗经》和古代典籍文献,回避了前哲时贤已多有研究的乐器形制问题,综合运用朴学、二重证据、统计学、定量分析、历史和逻辑辩证统一、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语言学、美学等八、九种研究方法,由《乐经》而《诗经》305篇的曲式,而《诗经》中的乐器分布,而《诗经》中的器乐演奏,而《诗经》中的器乐演奏的应用,而《诗经》之外典籍文献和出土文物中有关《诗经》的器乐演奏和对器乐艺术的促进,而最后升华到理论上加以把握,多层面地探讨问题,一环扣一环,步步具体深入,或匡正、推进了前哲时贤的研究成果,或独辟蹊径、填补了学术空白。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诗经》之器乐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参考文献
- 也解孔子“弦歌”
-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
- 高举“统观”旗帜,理应自省、自勉
- 评彭林教授的《评〈周代乡乐考论〉》
- 附录 关于《周代乡乐考论》和孔子“弦歌”问题的论争
- 第三节 《诗经》器乐演奏的娱乐性及其审美
- 第二节 《诗经》器乐演奏的实用性
- 第一节 周代之礼与乐
- 第七章 《诗经》器乐演奏的实用性、娱乐性及其审美
最新上架
- 会员
媒介场中基于欲望主体的文学存在方式动态研究
本书把媒介作为一个要素引入文学活动,立足于媒介场域整体考察其对文学活动产生的影响。从媒介和文学活动两个端点双向推进,使其重合点落脚于“文学活动主体”,由此媒介场域建构了文学活动主体,传统的作家主体、读者主体、批评主体等在场域中都发生了新变。进而以整体研究和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方法论证文学主体的主要活动即文学创作、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揭示了文学和媒介之间源远流长的关系,描绘了在文学史的长文学16.2万字 - 会员
新世纪文学论稿:作家与作品
《新世纪文学论稿——作家与作品》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对新世纪重要作家作品评论的选集。其中既有对当代文学著名学者和批评家学术著作和成就的评论,也有对不同代际作家作品的评论。多年来,作者一直密切关注和追踪当下文学的发展,并通过批评文章积极参与构建新世纪的文学版图。这些文章虽然是具体的作家作品评论,但我们同时可以到作者对新世纪文学充满悖论的文化背景的理智分析、判断和批评。因此,这些评论不仅有鲜明的现场文学31.4万字 - 会员
贵州民族文学生态论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共六个章节。上编从学理基础、神话和民间诗歌等方面深入探索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古老的精神生态系统;下编从竹文化、铜鼓文化、巫傩禁忌文化、芦笙婚恋文化等方面全面分析贵州少数民族文学传承至今且依然保持活性的生态精神体系。本书借助生态批评的理论架构,挖掘和整理贵州主要世居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对其所蕴藏的生态价值进行了新的阐释,同时,突破传统的单向度研究模式,使理论与现象、主体与客体相互渗透文学23.5万字 - 会员
中华文学史料(第四辑)
“中华文学史料”对中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为促进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与地域文学文献的研究,增进会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友谊,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分会2017年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0月6日至8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主办,由郑州大学文学院承办。会议主要议题有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学科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史料研究,大数据时文学22万字 - 会员
明末清初散文探微
本书是作者近十年来研探明末清初散文的成果结集。上编通过一系列明末清初散文作品文本内外的细读和笺释,探索这一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尤其是文人心灵的诗意呈现。其中对《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等篇目的解读,多有创获。下编选取明末清初有代表性的文化中介和作家及群体进行深入考索,探究明末清初散文演变的多元态势和生动景观,改写了长期以来文学史著对这一时段散文演变历程较为简单的描述。文学20万字 - 会员
儿童文学:学科与建构——朱自强学术自选集
本书共分为五辑,在整体结构上显示出作者的儿童文学学科理念:儿童文学是一个学科,拥有自己富于特色的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具有跨学科性和实践应用性这两个属性。文集中的论文,为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话题和学术观点。第一辑“中国儿童文学史论”强调中国现代文学与儿童文学的“一体性”;发展出建构主义的本质论这一治史的理论方法;针对“传统”,采取“思想革命”的立场和观点;提出了“分化期文学29.2万字 - 会员
寓意的逻辑:爱伦·坡小说研究
本书以敏锐的学术眼光捕捉到常为爱伦坡小说研究者忽略的语义逻辑问题,在确定了坡的小说逻辑诗学这一基本框架之后,分别围绕“文学与控制论”“视差与表层阅读”“文类能量与进化”“语言游戏与语义增殖”“新媒介与秘密写作”“文学与仪式”以及“双重束缚与替身结构”等七个层面对坡的小说加以重新阐释,凸显其寓意赖以发生的逻辑机制。文学23.6万字 - 会员
“独自走上我的赤道”:海子“大诗”谫论
目前,对海子“小诗”,即他的“抒情诗”的研究可以说是种显学,但学界很少关注他的长诗(“大诗”)写作。基于此,本书对海子的十部长诗展开论述,结合了海子小诗及相关评论文字,建构了海子“大诗”诗学思想形成的精神轨迹,以期时代能够重新认识海子的诗学和文化价值。本书不仅解读了作为诗人的海子,同时,也解读了海子长诗所蕴含的思想以及对当代理论建构的话语影响,让读者领略海子大诗所追求的诗、哲学、神性合一的心灵价值文学19.7万字 - 会员
博弈:女性文学与生态
本书从多重生态视角与立场,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与生态之间的博弈,探寻女性自我的生存与发展状态,以及关切女性与自然、男性、文学、社会、文化、性别等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梳理中国女性生态写作的背景与资源,到剖析女性生态写作的现状与发展轨迹,再到甄别与西方生态女性写作的本质差异,揭示中国女性写作的美学形态与内在切换。审视了女性生态写作主体姿态。进而重申女性生态写作的路标,在于女作家以生态审美,文学29.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