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隐喻认知视角下莎剧的修辞及汉译研究
谢世坚等更新时间:2025-04-28 11:42:32
最新章节:主要作者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研究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莎剧修辞及其汉译,探究莎剧修辞语言的隐喻认知机制及其跨文化转换机制。全书分为两部分,一是莎剧的主要辞格及其汉译研究,二是意象与隐喻的研究,兼及莎剧和曹剧的“心”“风”“雨”的隐喻对比。本研究从隐喻认知的理论视角,系统阐释莎剧的修辞及其翻译,有助于更好把握莎士比亚戏剧语言,为莎剧翻译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构建认知翻译学的理论体系有所贡献。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隐喻认知视角下莎剧的修辞及汉译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主要作者简介
- 后记
- 参考文献
- 第五节 本章结语
- 第四节 概念隐喻视角下“风”“雨”隐喻的翻译
- 第三节 “风”和“雨”隐喻及其认知
- 第二节 前人相关研究
- 第一节 引言
- 第八章 莎剧和曹剧“风”“雨”隐喻及其汉译
- 第五节 本章结语
谢世坚等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论活动诗歌:20世纪中期纽约派诗歌研究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诗歌史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诗歌大量以声音、表演、跨媒介合作等形式呈现,突破了以印刷文本为核心的传统诗歌体制。这既是当代多媒体技术条件下诗歌沿先锋、实验路径的变革,又是诗歌古已有之的“活动基因”的释放。纽约派诗人正是这场诗歌转型中的先锋代表。本书以其诗歌朗读、诗歌—剧场、诗—画、诗歌—电影、诗歌—音乐合作等为考察对象,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活动诗歌”概念,并对纽约派活动诗歌的复杂谱文学22.9万字 - 会员
生态学与生命写作
《生态学与生命写作》是一本由在生态研究领域极富盛名的德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霍农和北京大学赵白生教授合编的论文集。在论文集里,来自全球的生态学者从跨文化、跨学科、跨国界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生命写作领域的最富启发性的研究成果。论文集中的24篇论文探讨了生态文学与生命写作方式之间的关系,同时还为生态批评与生命写作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新的方法,是我们了解当前生命写作领域最新成果的必读之作。文学26.7万字 - 会员
新世纪小说中的生活政治研究
本书以生活政治为中心探讨新世纪小说的现代性新质,以个人在后传统社会追求自我实现时遭遇的问题为核心议题,试图在当代文学七十年的整体性视野中,为新世纪小说的新质研究提供一种理论视角。新世纪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从不同侧面揭示出解放的个人在生活方式选择中内蕴的政治意味,重返传统与自然是脱域的个人在后传统社会重新获得道德源泉的重要途径。从生活政治出发,可以发现新世纪小说被忽略的思想深度,有助文学22.1万字 - 会员
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美学价值探究
北方草原文化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一样,以其独具特色的内涵与力量,支撑、涵养了浩瀚流远的中华文明,造就了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别样风采。本书以《诗经》中体现西北草原地域文化精神特质的作品入手,至以北方草原为题材而笼罩一切的清代草原文学而终,上下求索,全面系统地探究了草原文化精神和草原审美情感、追求、特点在文学作品中的种种表现,进一步明确对朴野之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英雄之美、阳刚之美、世俗之美、融合之文学31.3万字 - 会员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研究
本书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过程中发生的照搬、误读、纠偏、阐发等现象进行准确辨析,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并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得失进行论证,认为中国对俄国文论的接受既促进了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也助长了中国文论中工具论的增长,从而为当前中国文论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本书还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完成了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年表工作。文学17万字 - 会员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学论著精选
本书所选篇目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复兴以来的著述,其中既包含了德高望重的学界前辈的经典名作,又纳入了当代中青年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时期汉语学界在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的进展和达到的水平。凭借此书,读者可在有限篇幅内较为集中地了解比较文学的问题领域与研究路径,学习前辈学者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经典范式。编者在选文时还充分考虑到论著的生动性、鲜明性与趣味性,读者可由此文学41万字 - 会员
唐两京与文学创作的文化学考察
古代的京都不仅是“天子之所居”和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学术和文化的中心,在文学的空间和地图上占据最核心的位置。长安和洛阳在唐代被视为“东西帝王宅”,亦被唐人惯称为“两都”或“两京”。作为唐代文人最集中的活动场域,兼具地域、城市及帝都多重文化的特殊属性,两京对唐代文学创作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同时,因历史文化积淀的不同和在唐代政治地位的差异,长安和洛阳相应生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京城文化,唐代诗歌对其亦有文学27.5万字 - 会员
英国维多利亚文学的道德重构
本书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为研究对象,以“绅士化”现象为研究的切入点,对该时代文学关注的道德话语进行再思考,并将道德话语深入英国思想史语境中,努力探索道德问题与英国贵族阶级的衰落以及中产阶级的崛起之间的内在联系。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重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营造了一种表面和谐的社会状态,但贵族阶级的道德观念并没有给英国现代工业社会提供精神活力,反而扼杀了中产阶级本有的道德传统。文学15万字 - 会员
纳博科夫的传统继承与艺术创新
本书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理论依据,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文艺批评理论探讨与小说文本分析相结合,全面、深刻、系统地研究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探讨他如何在继承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后现代主义艺术形式创新。纳博科夫的创作,既是对俄罗斯文学传统的继承,又是为表现后现代社会人类经验而进行的艺术创新,实现了深刻的思想意义与创新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文学19.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