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上篇 30岁前,谦虚地低下头,一点一滴地积累(9)
虽然顾面子往往会让你在待人处世中显得很有光彩,但有时它也会让你失去很多应有的权益和机会。面子可以遮丑但不可以让你进步。为了面子问题而失去良好的机会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为了争得属于你的那份利益,千万别不好意思。在别人不好意思的时候,如果你能厚下脸皮,做到好意思,自然就能马到功成了。
30岁前的年轻人要知道,面子当然应该要,一个一点儿面子也不要的人,恐怕自尊心也不复存在。关键的问题是要搞清怎样做才算不丢面子?什么样的面子可以丢,什么样的面子应当保。当然,人们也都非常明白,出于虚荣的面子应当丢,有关人格的面子需要保,不保何以处世?而保的办法则在实事求是。事实俱在,曲直分明,面子不保亦在;哗众取宠,装腔作势,面子虽保亦失。
求人办事,更不能死要面子,须知“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总是以为自己是多么的清高,事情能办成吗?死要面子的人,往往会真正丢了面子。
我国著名的小说《红楼梦》和话剧《北京人》,都真实地表现了本已败落,但仍不肯抛弃面子的诸多世家子弟的形象。在他们看来,如果这些面子一旦全都不存在,活着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可见,很多人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就是他们的人生哲学。
有这样一个例子,说的是齐国有一位很穷的人,娶了一个老婆,还有一位小妾。这个人祖上也许发达过,可现在不行了,然而他的面子可低不下来,就是在自己的老婆、小妾面前也忘不了打肿脸充胖子。他经常会对妻妾说,经常有贵客请他赴宴,而且每次回来都装成酒足饭饱的模样。后来,老婆觉得丈夫的行为可疑,于是就跟在丈夫背后想一探究竟。终于她发现了丈夫的秘密,原来这个人每天都来到东门外的一个墓地里,跑到上坟人那里去乞讨剩余的祭品。
原来他就是这样参加宴会的!而每天他都跑来洋洋自得地在他的一妻一妾面前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丝毫也不觉惭愧。因为在他看来,这样才算有面子,也就不管什么死要面子活受罪了。
在当今社会,要面子的现象同样存在,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社会阶层在不断分化之中,许多人在社会变化中失去了自我价值的判断,他们的心理遭到了极大的扭曲,因此只有借助于面子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些人即使债台高筑,也要挥金如土,与他人比吃、比穿、比用、比排场。当官的比轿车、比住房、比待遇、比职级;从商的比利润、比市场、比名气;在操办红白事时,讲排场、摆阔气;在住房装修中,比豪华气派;在生活消费中,大手大脚,寅吃卯粮,借贷消费。其目的都是想让他人将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以满足自己的“面子”。殊不知,死要面子还会使人变得乖僻而孤独。
有一位从事高新技术研究的人,年逾不惑,却和同事们难以和睦相处。原因是,不管是在学术问题的讨论上,还是在工作方案的安排上,甚至就连日常琐事的看法和处理上,只要别人意见与自己不合,他就觉得面子受了损害,一点儿也不能容忍,立时发作起来,非要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办不可。否则,他就会不依不饶,甚至恶语相加。因为他觉得自己永远高人一等,意见必然正确无误,别人只有跟着走的份儿,否则就是以邪压正,同时,也是不给自己面子。正因为他的这种毛病,所以,凡与他相处稍久的人,无不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
试想,如果这样的一个人去找别人办事,那成功的概率会有多少呢?
总之,死要面子是应该摒弃的,否则对交际往来是非常不利的,甚至会严重危及你的人际关系。
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为了获大利,就不能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因为真正笑到最后的人,往往就是拿到西瓜而不在乎丢掉一两粒芝麻的人。
人,不应该意气用事,尤其是在“吃回头草”这件事上。有些人明知“回头草”又鲜又嫩,却怎么也不肯回头去吃,自以为这样才是不失面子,才是有“志气”。殊不知这是一种很幼稚的做法,如果回头草能使你达成心中的理想,那就大胆去尝试,不要坐失良机,以致后悔莫及。
我们常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但是,谁知道,就是这句颇为偏激的话不知使多少人丧失了机会,在面临该不该回头时,绝大多数人往往意气用事,忍不得闲言碎语,抛不开所谓的面子,明知“回头草”该吃,却不肯回头去吃,以为这样才是有“志气”。
其实,真正机敏的人在面临这样的选择时,考虑的不是面子和志气问题,而是现实问题。只要“回头草”是最适合自己的草,是最好的草,“何乐而不吃”呢?如果一味恪守“好马不吃回头草”这一信条,你就缺少了回旋的余地。
一位职业足球教练,其能力非常强,但自从他接手一支毫无进取心的球队以后,就一直焦头烂额。因为俱乐部高层实在是急功近利,为了获得好的名次,老是干涉他的工作。一些能力平平的球员凭借关系硬塞进首发阵容当中,一些已经被证明是平庸的教练也被派来“配合”他工作,他先进的足球思想和战略战术总是被大打折扣。
每次比赛,高层既想求胜又不让他放开手脚,他就这样“带着镣铐跳舞”,稍微大胆进攻,就被指责为冒进,好几次都是先进了球,立即全线退守,终于被对手追平甚至反超。赢了球,成绩是大家的;输了球,他却要承受来自媒体的指责,成了名副其实的出气筒。
终于,职业教练的尊严使他不得不提交了辞呈。但在“下课”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对俱乐部没说半句怨言。
自从这位教练走后,这支球队更加保守,以“保平”为目的,毫无斗志,被动挨打,成绩一路下滑,降了级。俱乐部终于明白,一个职业教练的作用是无法用行政措施替代的。
俱乐部经过研究作出决定,重新邀请这位前教练掌舵,并且保证绝对不干涉他的任何分内工作。俱乐部首先向他表达了诚挚的歉意,而且向他作出郑重保证。这位教练见俱乐部方面态度诚恳,考虑几天后决定重新执掌帅印。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果然没有受到任何干扰,率领他的队员闯出了一片新的天空。
低头的策略
是面子重要,还是实惠重要?当然是“面子事小,实惠事大”。把握住实质,也就会知道怎样处理“面子”问题了。
低头显宽容,能容才是大丈夫
宽容在30岁前的年轻人身上也应有体现。它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境界和意境,是人的涵养,它是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为人的胸怀;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使人生跃上新的台阶:与别人为善,就是与自己为善,与别人过不去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只有宽容地看待人生和体谅他人时,我们才可以获取一个放松、自在的人生,才能生活在欢乐与友爱之中。
欲得人心,先要对别人宽心
一般来说,30岁前的年轻人性格还没有固定下来,因此,对于人情方面的事了解得不多。
在为人处世中,在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的时候,年轻人不要轻易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真实心意,而是应该以宽厚仁义的好形象展露于人前,这是人情操纵的一流工夫。这种伪装妙就妙在,你总是以宽厚仁义的形象出现在公众场合,就算是有不利于自己的事情传出去,别人也不会轻易相信那是你的所作所为。而你也能用大智若愚的形象来麻痹对方,掩饰你的真正动机,届时使出杀手锏,让对方出其不意地中招。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行,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行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行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公子行已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行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行。公子行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行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骗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
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了崤山一带。
使用笑里藏刀一计,要根据对方指挥员的特点加以区别对待,对妄自尊大者,再增加他的傲气;而对心怀畏惧者,要充分表明本方的诚意,使对方松懈警惕性,而本方暗中做好充分准备,寻求有利时机,向敌方发动猛烈攻击。此计最重要的是,运用政治、外交等方面的伪装手段,欺骗和麻痹对方,以掩盖自己真实的军事等方面的意图。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计谋。善于蒙蔽对方,乘其不备迅速发动反击,往往能取得胜利的先机。司马懿无疑是其中高手。政变是封建时期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司马懿取得政变成功的关键是依赖于蒙蔽对方,使对手放松了警惕,从而获得反击的机会。可见,与人较量需要的是头脑而不是武力。而如果能采取方法,让对方变傻,完全对你放松警惕,那最容易取得成功。
同时,还有一句“得人才者得天下”。笼人心、纳人才,是帝王第一要务。然而,古往今来,围绕着笼络人才,历史舞台上上演着一出出装模作样的戏剧,演技高明的,甚至让你看不出那是表演。虽然,中国古代著名的“纳贤”之举,例如,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曹操闻贤士谋臣来奔,“跌出迎之”;刘邦“筑台设坛,拜韩信为大将”等,但是这其中,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出自求贤若渴的诚意,又在多大程度上属于故作礼贤下士的姿态,其实是很难说得清的。
汉军营中早已经传开了,据说汉王访求到了一位大将军,可以做之后战斗时的主心骨,有了能人领导,就不会总打败仗和窝囊仗了。这是近期汉军中上上下下最大的“新闻”,但不久这条新闻还将会增添爆炸性元素。萧何之所以受到刘邦器重,其中一条就是这人的确会办事,两天之内就将“拜将台”修筑完毕。拜将台高约丈余,周方五尺,台上高树督标大旗,迎风猎猎招展,台中央摆设香案供品,案侧左右有朱漆木架支撑着各一面牛皮大鼓,两个彪形大汉裸肩露背站立鼓下。只听得三通号角声之后,三军集合完毕,按部署方阵列队于拜将台下,将士军校个个盔明甲亮,鲜衣怒马,刀枪剑戟耸立如林,旗幡号带连绵入云,宣威呐喊惊天动地。
拜将台上两面战鼓被两名彪形大汉擂得隆隆作响,交相呼应。鼓声中汉王刘邦摄衣健步拾级而上,身后跟着一人金盔金甲,黑色战袍,腰下悬挂三尺宝剑,身材颀高,挺胸昂头,两人一前一后登上拜将台。由于距离较远,看不清刘邦身后之人的面容,樊哙、纪信、周勃等人面面相觑,满腹狐疑,不知今天的大将军乃何许人也。
刘邦走到拜将台中央,面对香案焚香祈祷,告慰上天,祭撒黄土,礼毕之后面向三军高声宣讲:“幸赖上天眷顾,今有经天纬地之志、文韬武略之才的大将军,愿助我刘邦扫平天下,共建不世之功。我向三军郑重命帅,今授予韩信为我汉军大将军之职,辖制各路兵马,调度各级将领,赋有专征之权”。刘邦说完,双手将大将军统率三军的虎符授予韩信。这时候,拜将台下并没有爆发出欢呼与呐喊,而是沉寂得出奇。刘邦宣布:“请大将军韩信训令”。韩信走到台边,高举虎符,面向三军大声训示:“三军将士,我韩信蒙汉王器重,超拔于微末,委托以重任,韩信定当奋勇竭智,不惜微躯,不辱使命,三军将士要一体同心,我汉军要军纪如山,赏罚分明,奋勇立功者封赏,怯懦逃亡者斩!自今天起厉兵秣马,严阵操练,全力备战,寻机东征!”韩信话音刚落,两面战鼓再次震天响起,台下十几万军士高声呐喊,经久不息。
拜将仪式结束了,但汉军营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像开了锅,关于韩信的议论沸沸扬扬,谁也不相信籍籍无名、走投无路、差点被杀、喜欢夸夸其谈、未有尺寸之功的韩信居然能够当上万马军中的大将军!但这却是事实,普通军士议论纷纷,尽管不相信,但也不敢不遵守韩信新制定的一整套作息、操演、战守纪律。而樊哙等一干高级将领很是不服,胸中郁闷,不断地找刘邦质疑,刘邦都毫不客气地加以训斥:“汝等何知,努力办差就是!”樊哙等人碰一鼻子灰,悻悻地回去了。
这就是刘邦之流能够成就一流事业的大人物的厉害之处,他能够很快地感知到一个人的作用,判断出这个人在他事业体系中的角色与地位,不惜“千金买义”“筑台拜将”。而二流的所谓“精英”习惯于以自己所擅长和喜好的标准,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于是错过和漏掉了很多原本对他们事业有帮助的人,于是他们的事业只能达到二流的水准。
所以,伪装心宽,表现得仁义大度,才能得人心;人心聚拢,往往就可以成大事;大事已成后,我们就可以考虑再去怎样安排和处置对方。
低头的策略
做大事需要演技高明。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帝王将相,心最狠,却经常把仁爱之心表现出来;心最细,却经常把豁达大度表现出来。帝王对人心的笼络收买,是很有必要表现出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必要的时候也不妨“虚情假意”地“作秀”,以争取到人心。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宽容
大海之所以浩瀚美丽,是因为它不拒细流、净化污垢;伟人之所以英明伟大,是因为他宽容大度、充满爱心。宽容就是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不要勉强。《兵经百篇》里说,“战胜勇敢一定要用智谋,战胜智谋一定要用德行,战胜德行一定要修行更加宽容的德行。”
从心理学角度,任何的想法都有其来由,任何的动机都有一定的诱因。了解对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们意见提出的基础,就能够设身处地,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够契合对方的心理。消除阻碍和对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任何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体会,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知识和体验,积极学习每个人的优点,做好扬弃。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警语便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