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表现不俗的世俗弟子

耶律楚材的前半生,生活在女真人建立的金朝统治下。金朝的儒学,直接承继辽与北宋。在其统治期间,为了加强对北方广大汉族地区的统治,积极提倡学习与吸收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兴孔教、尊儒学,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并兼采辽宋制度,通过科举考试等途径招揽儒士,从而使金朝儒学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从幼年时候起,耶律楚材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大后非常自负,自命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他强烈地追求功名,希望按照儒家的学说来治理天下。然而,他刚刚走上仕途不久,就经历了历史大变动的时期。于是,他对人生道路进行了重新选择。

1215年5月,燕京城被蒙古兵攻破。这对耶律楚材的打击很大,他所追求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对军国政事完全心灰意冷,心中茫然。在这种情况下,他转而去探求佛祖的真谛了。

辽金时期佛教盛行,燕京也是佛教的中心。四处耸立的佛寺和道行高深的高僧,对青年耶律楚材很有吸引力。在中都被围以前,他已经表现出对佛教的兴趣。当时,禅宗曹洞宗在燕京的势力很大。在那些“禅伯”之中,有一位圣安澄公和尚,特别受尊重。耶律楚材以前读古时高僧的语录,有了心得就去叩问,有时候也得到这位高僧的点拨。中都陷落以后,有一次楚材又向澄公谈起这些心得,澄公说:“我已经老了,不能教你了。有个万松老人,儒释兼通,造诣精深,解说佛法,贯通无碍。你去拜访他吧。”

澄公和尚说的万松老人,即万松行秀禅师,自称万松野老。金代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家于荆州,是金元间的佛教大师(属佛教支派曹洞宗),同时深通儒家经典。著作有《从容录》《请益后录》《万寿语录》等。相传,他的道行极高,在金末备受朝廷的尊崇,地位十分显赫。金章宗曾几次诏他到内廷讲法,王公贵戚都虔诚地向他跪拜,施舍珍品、金银。耶律楚材很早就对万松老人十分敬仰,听说过好多有关他的逸事。有一次金章宗向报恩寺赐钱二百万,派遣使者送去。使者到了,万松老人率领众僧出来迎接,使者要他跪拜。万松老人冷下脸,说:“阿弥陀佛!出家人并无此礼。”使者说:“那我可就回去了。”万松老人说:“你来传旨,老衲不敢不听;但若你不传旨,请便。恕不远送。”最后,使者不得不让万松老人站着听敕。这件事当时流传得很广,耶律楚材听说了这件事,对万松老人很是钦佩。

在澄公和尚的指引下,耶律楚材到报恩寺去拜见了万松老人,诚恳地表示要学佛法。经过一番谈话,万松老人让他做了自己唯一的及门世俗弟子(即居士),法号“从源”,自号“湛然居士”。耶律楚材从此在万松门下,开始钻研佛经禅学。正如他在自己的诗文著作《湛然居士集》中所写到的“杜绝人迹,屏斥家务”,无论严寒酷暑都从不间断。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学习三年,终于领悟了禅宗的要领。他从万松那里受了“显诀”(决,指成佛之道),彻底懂得了“忘死生外,身世毁誉不能动,哀乐不能入”的道理。经过参禅生活的学习,他对尘世间的许多事务有了新的认识,显得超脱许多,但并没有逃避现实。在投靠蒙古政权后,他即以“天下匠”自居,幻想通过施展自己的才华,将受战乱之苦的广大劳动人民从困境中解放出来。

万松老人对耶律楚材的思想影响确实是巨大的。他一方面让耶律楚材领悟禅机,认识到佛法最为博大,最终一切都会归结为佛的旨意;另一方面却使耶律楚材保存了入世的念头。而若想入世,则必须实行儒家的学说,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他要求耶律楚材以佛治心,以儒治国。耶律楚材遵照这一要求做下去,终于在乱世之中建立了特殊的治国功业。

在跟随万松老人苦参禅法三年以后,耶律楚材的思想成熟了。在他的思想中,有了“大道”的概念。他把这“大道”同佛法联系起来,认为它是宇宙的本相、人生的真谛、历史的镜子、光明的泉源。楚材把这“大道”比作海、镜、钟、烛,启发人们去领悟它。这个大道显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楚材在说明它的时候,似乎有一些思想的火花在熠熠闪光。但同时,像万松老人一样,他又是一个三教同源论者。他认为,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是三位圣人,“三圣人教皆有益于世者”(《西游录》)。在他看来,儒、道、佛三教中都有异端邪说,那是由于世上的人多好异求难;而蒙古国的崇尚宽仁,也促成了伪妄言行的滋长与泛滥。他要批判伪言邪说。

耶律楚材的处世哲学,既有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又融入了佛教的成分,是在二者相互影响下产生的。他本是儒教的信奉者,在他把佛法认作真理之源以后,也仍然十分重视孔教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孔子的说教仍是人世间的“常道”。他始终奉行孔子的教导: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这也就是他心目中的圣人处世行事的态度。而且他还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否则卷而怀之,以简易之道治一心;达则扩而充之,以仁义之道治四海;实古今之通谊也。”

耶律楚材的思想行为往往充满矛盾。一方面他总想入世,积极参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另一方面他又觉得世上本来并无真正的是与非,一切都空幻如梦。他注重学习历史,并写过怀古的长诗,但用意也有两个方面:“使世人知成败之可鉴,出世(脱离世间束缚)之人识兴废之不常也。”他实际上在用自己的功业参与历史的发展进程,但同时对于历史上的兴亡胜负,却看得十分淡漠。他写过这样的诗句:“历代兴亡数张纸,千年胜负一盘棋,因而识破人间梦,始信空门一著奇。”纵观楚材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思想上一切以佛祖为皈依,但在行动上又往往遵循儒家的济世安民之道。耶律楚材的“治国”与“治心”实际上是在出世与入世方面,把佛教与儒学二者很好地联系起来。此外,耶律楚材的思想还有一大特色:他是一个汉化的契丹皇族后裔,崇尚汉文化,但却没有汉族士大夫狭隘的民族情绪和偏见,往往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去衡量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是非功过。他没有汉族士大夫的华夷之分和华夷之防,相反,他的政治理想是华夷一统,共享太平。现在,蒙古兴盛起来,金朝衰落下去,他的政治理想只能依靠新兴的蒙古国的实力,才有可能实现。既然这样,如果时势的发展给了他个人入世治世的机会,他就决心顺应形势的变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耶律楚材以佛教思想宽厚待人。完颜家族的后代行刺耶律楚材,耶律楚材缓缓说道:“完颜姑娘,你已行刺过我三次。我身为大蒙古国宰相,灭了你大金国,害你父母。可是你知我的祖先却又是为何人所灭呢?”完颜萍微微摇头,道:“我不知道。”耶律楚材道:“我祖先是大辽国的皇族,大辽国是给你金国灭了的。我大辽国耶律氏的子孙,被你完颜氏杀戮得没剩下几个。我少时立志复仇,这才辅佐蒙古大汗灭你金国。唉,冤冤相报,何年何月方能了啊?”说到最后这两句话时,他抬头望着窗外,想到只为了几家人的帝王之争,满城民居尽成废墟,万里之间尸积为山,血流成河……不禁愁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