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5章 1997制造基石(2)

“怡宝”开始做纯净水时并不被人接受,公司的销售人员每天重复做的事情就是骑着自行车,拿着一瓶瓶的怡宝纯净水向马路边上的小店老板推销——这是一种新式饮料。据说,王石也曾经骑着自行车上街亲自推销纯净水。

1993年,深圳股市兴旺,大批的人涌进深圳,使得“怡宝”纯净水的销量大幅增长。1996年,华润集团收购怡宝,怡宝也正式更名为怡宝食品饮料(深圳)有限公司,怡宝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98年,怡宝开始扩大规模,投资2亿多元兴建全新的生产基地,并于2000年告别蛇口的老厂,迁入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999年之后,怡宝一直保持着“中国饮料工业十强”的称号;2004年,怡宝又以一个区域性品牌与娃哈哈等全国性品牌共同入选全国饮用水行业四强。

万科还是国内第一家涉足影视产业的企业。1990年万科尝试与长春电影制片厂合拍了电影《离婚合同》,开企业介入电影管理和经营之先河。该片在当年获得了政府奖和冰雪电影节银奖。1991年万科策划并独家投资了故事片《过年》,并与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该片不但获得国际国内多个奖项,而且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回报。1992年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郑凯南任总经理。2002年正式更名为万科影视有限公司。《日落紫禁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空镜子》、《空房子》、《日出》、《铿锵玫瑰》、《林海雪原》等电视剧都出自万科之手。

中国的物业管理行业也是由万科开创的。陈志平是万科的一个水暖工,手脚头脑都灵活,国内主流的物业管理模式就是由他开创的。

万科还开创了中国的工艺礼品行业,造就了中国工艺礼品行业的“万科系”。深圳工艺礼品行业占据全国1/3天下,而“万科系”企业在深圳有上百家,占据深圳工艺礼品规模的近一半。

1988年,万科从武汉和西安招聘人员,要求工科学历,30岁左右,有3~5年实际工作经验。陈韶华、韩家英、姚牧民等万科重要人物都是这次招聘来的。王石当时有个想法,做贸易肯定不是长久之计,要做工业。

从武汉招聘来的赵和平被分配负责美国富兰克林深圳工厂的工作,算是中方的代表。富兰克林是一家美国著名的工艺礼品公司,主要做收藏品,在深圳的工厂是一家独资企业,做“三来一补”。赵和平的工作就是负责一些联络和后勤业务,不能参与技术、市场、生产、管理等业务,甚至连厂房都进不去。中方的收益就是房租和外汇差价。

由于双方合作比较愉快,1991年,万科提出与富兰克林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万科精品制造有限公司开始筹备,赵和平担任了总经理。万科精品接的第一个订单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纪念品——一个铜制指南针。按照外方技术人员的指导,合资公司购买了相关设备,有两项技术是国内所没有的。第一是铜表面处理技术:中国铜表面处理技术用的是传统的旋转抛光,处理后会有一些细微的丝纹。而美国人用的是平面研磨技术,光滑如镜。第二个是保护膜技术:中国传统的技术是刷上一层油漆,很难做到非常均匀。而美国人用浸泡技术,将铜板浸泡在油漆中,然后慢慢提起,保护膜就特别均匀透亮。

掌握了平面研磨和浸泡工艺,万科精品就在国内首先掌握了铜板的精密加工技术。合资公司成立以后,万科就开始计划国内市场的开拓,铜制奖牌被确定为第一个产品。当时国内单位年终发奖大多是一张奖状,非常单调。赵和平把铜质奖牌拿给王石看,王石立即决定年终万科的优秀企业、先进班组和先进个人的奖状都改用铜质奖牌。万科成了第一个用户。

1992年,万科精品利用两个业务员在深圳进行铜质奖牌的推销,效果出人意料的好,拿着样品给企业看,他们都爱不释手,几乎跑一家成一家。万科精品便成立了一个50人的奖牌车间。

当时广东有另外两家最大的外资工艺礼品企业:一家是香港独资企业宏利达,其文具礼品是用金属做的,主销欧美市场;一家是台资企业元昌,其文具是用纯木做成的。赵和平研究两家企业的产品特色以后,确定了万科产品的特色为铜件、木座。在木座上放置铜质名片座、笔插、钟表。木座造型变化,名片座、笔插、钟表的位置顺序也相应变化,即变化出一系列的产品。开发文具礼品的同时,万科精品还先后开发出了铜件、木座的地动仪、指南车、司南等一系列古科仪产品,并进行限量发售。不论是产品还是销售方式都是国内企业首创。

1994年9月,工程部的一个工程师林戈离开万科精品,创办了森雅公司。1995年6月,赵和平带领一个设计人员杨怀宇和一个销售人员出来创办了禾信实业有限公司。赵和平之后,万科精品又有两任总经理出来创业。赵和平的继任者罗敏创办了博泰公司,罗敏的继任者应海创办了敦雅。接下来,厂长王亮标和张荣军在离开万科后分别创办了博之源和铭宇达。

万科精品的一些普通技术、管理和销售人员也有不少出来创业的。比较知名的如姚少元开办了敏顺木艺,专做木质工艺礼品。鄢兆飞创办了飞鸿达,专做军用礼品,如军舰、飞机模型等。

这些企业继续分枝开叉,杨怀宇从禾信出来后创办了天工坊,如今已是国内最知名的琉璃工艺品企业。

前前后后,从万科精品出来创办工艺礼品企业的员工有100多人,在深圳创办企业100多家,数量占到深圳工艺礼品行业的40%,生产规模接近一半。

“在万科精品合资公司,我们这些打工的学会了技术,明白了怎么做企业,对产品和市场也有了感觉,也挣到了一笔不大不小的原始积累,这是我们创业的基础。”赵和平的这句心得,道出了深圳众多创业者的心路历程。许多打工仔、打工妹就这样走出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创办自己的企业,成千上万的企业奠定了深圳的产业基础。

1997年,深圳在电子、服装、机械、玩具、工艺礼品、珠宝、手表、自行车、印刷等领域都已经形成了占据国内外市场的优势产业。

联想的深圳之路

从产业的角度看深圳,当然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产业。1997年,电脑已经成为深圳的优势产业,国际电脑巨头纷纷落户,成为国内最大的电脑生产基地,国产品牌联想已经稳居国内市场第一的位置。

1997年1月,联想宣布在中国市场的市场占有率第一。这对中国民族工业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联想以代理国外AST电脑销售和开发汉卡起家,1990年起开始进口原器件组装电脑,然后贴上“联想”的商标出售。1995年5月,联想推出“E系列”电脑,被称做中国第一款“经济型电脑”,高举起民族计算机品牌的大旗。刚刚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的杨元庆说:“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实际上已经充当了民族计算机工业的旗手。至少也要拼命赌上一把,就算牺牲了,也要慷慨就义。”媒体把联想此役描述为“联想与‘八国联军’拼市场”俨然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民族保卫战。杨元庆用代理惠普打印机学到的经验复制出电脑的营销模式,并在全国建立了一个庞大完整的市场销售网络,加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动人的广告语和民族产业的感召力,联想成为中国市场销量最大的电脑品牌。

深圳是中国计算机产业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1979年12月,国家第四工业部即后来的电子工业部从广州750厂抽调一批技术骨干到深圳组建深圳爱华电子厂,它是国内最早组装电脑的企业;1983年,深圳中航电脑公司承接了第一个国外软件订单,正在深圳视察的邓小平得知此事,立刻前往参观,接见了软件开发人员;1985年7月,专门生产电脑硬盘磁头的开发科技公司成立;1986年,美商在蛇口投资伟创力电脑有限公司,引进年产1000万块的电脑主机板生产线;1987年5月,中国长城计算机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成立,筹建长城电脑生产基地;1987年年底,香港南太公司在深圳成立,代理国外品牌电脑的同时,也生产带计算器的记事本、电子词典、电子翻译器等产品;1988年,美国DEC在深圳八卦岭工业区建立电脑制造基地;1994年,美国康柏公司和中国四通公司合资在深圳成立康柏电脑公司,IBM和长城公司合资在深圳成立长城国际信息有限公司,台湾才众电脑公司投资深圳,意法半导体公司也在深圳成立赛意法公司,进行半导体的后封装。1987年,台湾宏碁电脑公司也在深圳投资,生产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

1995年,深圳计算机企业密度居全国之冠,有软硬件开发企业500多家,占全国总数的1/5,产值占全国17%以上。

联想与深圳的关系源自20世纪80年代初。1987年,柳传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国家体委拿到一笔12台电脑的代理订单,从深圳购买了12台IBM电脑。为了讨回中介方扣押的利润,柳传志亲自来到深圳,住进红岭北路每夜只收8元钱的一家招待所,最终要回了属于自己的钱。

这是联想做的第一笔代理电脑的订单。

1987年,柳传志第二次来到深圳,是为了追讨300万元差点被骗走的巨款。当时联想汉卡已经开发成功,柳传志想如果直接从国外进口微机,再插上联想汉卡销售,能赚更多的钱,就联系了深圳的一位客户,从中科院借了300万元钱。钱打到深圳后,客户的电话却打不通了。柳传志知道被骗了,连夜坐飞机赶过去,到深圳已经是半夜,就直接守在客户的门口。一守就是几天,那个客户终于出现了,见柳传志红着眼一副要拼命的样子,就说:“不就是挪用了几天吗,你不也是国有企业吗,用得着这么急吗?”

1987年年底,柳传志又来到深圳,因为深圳已经是美国电脑的集中地。他在深圳挑选了几天,抱回三台AST兼容机,回去一测试,性能好,质量稳定,价格还便宜,柳传志就决定放弃IBM电脑,转而代理AST电脑。这是联想早期的一次重大决策。

1989年9月,联想在深圳八卦岭成立深圳公司,引进年产100万块的电脑主机板生产线。如此,联想有了三个生产基地,另外两个是香港柴湾和北京东北旺。香港和深圳生产电脑主机板,北京生产汉卡。1994年2月14日,香港联想成功招股上市,公司市值达到8.28亿港元。这一年的电子百强企业排名中,21家计算机企业里,联想以年销售额30亿元,超过了深圳赛格、长城、北大方正、浪潮、四通、长江、科海和福建实达等电脑公司,排名国内电脑品牌第一。此时,杨元庆领导的微机事业部在全国建立起密集的销售网络,销售渠道开始顺畅。但是南方的制造基地却陷入麻烦之中。柳传志的“贸工技”战略战胜了倪光南的“技工贸”,不但冻结了倪光南的“中国芯”梦想,而且对制造的关注度也大大降低,把主要资源集中到了销售上。1992年,联想把香港柴湾的主机板生产地搬迁到深圳华强北的赛格工业园内。1993年,惠州与海南洋浦、广西北海正成为开发热土,联想以每平方米120元的价格买下了惠州西部小山脚下50万平方米的土地。当时联想意图开发房地产项目,吸引电脑上下游企业,但到了1994年之后,这里的开发骤然降温。柳传志派曾担任过自己秘书的郭为来收拾残局,郭为也只能编造一个“亚洲最大的板卡基地”的故事,其实就是把深圳赛格的板卡生产线搬到惠州,掩饰这里的一堆烂尾楼。

在联想销售大进军的号角声中,制造逐渐撤离深圳,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