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的教育特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魏书生的思想特色(6)

从1974年4月上旬开始,波及全国的“批林批孔”运动在盘锦电机厂里的具体表现,就是批魏。电机厂的批魏运动,历经了长达一年的时间,在批判达到最高潮时,魏书生要连续多日地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分别三次接受斗争,而其间最令人惊骇的消息则是1974年5月初,公安部门将介入这一重大政治案件,对魏书生实施法办甚至处以极刑。这样对人的精神和肉体进行双重折磨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75年春。1975年春天,国家的大背景是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盘锦电机厂的小背景则是对魏书生做出了停职审查、下放车间劳动,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改造。

魏书生最终没有像同时代的张志新那样走上断头台,得力于整个政治环境的开始松动和一位正直而勇敢的伟大女性的保护。魏书生的顶头上司厂政工组组长孙凤兰,她不仅在两年的工作中处处关心魏书生、支持魏书生,当魏书生遭难后,她还敢于不顾后果地利用她曾在省公安厅工作过的条件,为魏书生奔走求救,努力淡化魏书生的种种“罪行”,她想方设法避免公安机关的介入,千方百计将魏书生留在厂内接受批判。结果,孙凤兰在那个完全没有公理可言的时代,居然真的创造了奇迹,还真把魏书生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面对如此残酷恶劣的人生遭遇,魏书生的表现是怎样的呢?他多年后作报告时的自述说得非常明白:

“党内批完党外批,小会批完大会批,批完晚上,我还照样找一宽敞地方打拳练武,结果让人发现了,第二天批得更狠。魏书生,你不老实!我说我怎么不老实?哈哈,白天挨批判好像挺老实,晚上干什么张牙舞爪的?我说我没有。那你蹦蹦跳跳干什么,你想变天吗?我说我没想变天。那你怎么想的?我说我现在还公费医疗,我要窝囊病了,不浪费党和人民的医药费吗?我锻炼锻炼给党和人民省钱不说,第二天挨批判我也好有劲啊。啊,你这么想的,那你还练吧。又让我练了。(掌声)我属于那种不愿背什么思想包袱的人,唉,人生在世,多活也就七八九十年,人家做得不对你跟人生气,这不赔了。人家做得对你就更不应该生气了,所以人世间,不自个儿找气生,我属于这种类型的人。”

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他也总是看到光明的希望:“十年以后可鉴今日是非!”结果没用十年,两年半后,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就被翻了过去。随着政治上变得清白,没人再诬告他说话写文章都是为了毒害他人了。于是……魏书生再度向上级领导呈上了他的请调当教师的报告:“我怀着十分恳切的心情……”

逆境之中,磨难降临,也始终乐观,始终坚韧,这就是魏书生!

3.教坛躬耕执著达观

1978年2月,魏书生扛着行李拎着书箱,就到盘山县第三初级中学报到来了,他的生命历史也从这时起,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开端。但这并不是说他干的一切工作都是在没有困难和挑战中进行的。恰恰相反,他第二次走上讲台接手的第一届两个班,分别代表了学校年级学生的两个极端。差一些的那一个班,五十六名同学全是男同学,没有一个女同学,不仅不会作文,字认不了,填表格连父母的姓名也不会写的都大有人在;学习比较差不说,还都不太听话,有的好打架。就是从这样的起点出发,魏书生走出了他成为盘锦市典型、辽宁省典型、全国著名教育家的成长之路。不管学生的水平和起点如何的低,他都帮着学生一步一步朝前走,一步一步朝前挪,有好多学生在他的班上终于完成了人生的第一篇作文。

几十年下来,教坛躬耕的魏书生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一道固化的风景。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魏书生,在报告和著述中反复介绍的诀窍只有两大点:民主和科学;一小点:注意力体操(气功)。其实,指导魏书生教育教学的根本还在于他的服务意识。支撑魏书生服务学生的是无私的爱心,爱心能持久保持,其根源就在于他看待他人(包括学生)、看待社会的一种包容心态。对学生爱心无限,就会只求为学生奉献自己,而不去计较自己当教师的成败得失;对他人满怀爱心,就会包容原谅,自然看人事达观。

何谓达观?达观即哲学地对待世事,指事理通达,心胸开朗,对不如意的事情想得通,看得开。王勃《滕王阁序》中说“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吕氏春秋·知分》里讲“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

魏书生对自己的恰当定位和对生死的达观态度是他对人和事达观的基础:

“世界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国家来组成;国家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市县来组成;市县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村寨来组成;村寨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家庭来组成;家庭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人来组成……这样看来,一个人在整个世界——地球中又占据着什么位置?更何况整个地球才是太阳系中的一个小小的成员,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又占据着什么位置?而银河系在茫茫的宇宙中又算得了什么?由此看来,一个人在宇宙中何其渺小!”

“我在全国各地讲课,上台总是先说一句话:活着不容易,好好活着。”

“我认为人生是享受,要享受人生中所有的快乐。……我认为教书是享受,育人是享受,学校管理是享受,工作是享受,生活是享受。只要你能经常强化享受这根神经,你就能经常站在享受这个点上,来寻找享受的理由,体会享受的快乐。”

“到地球上来打工干活的,完事了便挥挥手向地球告别。”

魏书生对人和事的达观态度实际上就是达观地对待生活:

“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人就是这样:青年认为少年好,中年认为青年好,老年认为中年好,结果他一生都没有在好的时候过过。那么,人的一生究竟什么时候最好呢?实际上就是你现在最好,因为你不可能再回到昨天。”

“从索取、从指责的角度看社会环境,容易觉得天昏地暗,难以生存;从报恩、从适应的角度看,便觉得天高地阔,随时都有发展的空间。”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客观本已有这么多的忧患,倘主观世界再寻烦恼,那人间真是没意思透了。”

……

(二)坚韧积极的辩证苦乐观

达观包容地看待社会,就能保持一种坚韧积极的人生姿态。魏书生辩证地看待社会人生,他的苦乐观鲜明而有特色: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对待工作抢挑重担,锻炼身体毅恒康乐,物质要求降到最低,精神享受孜孜以求。一般人所乐的,他淡然;一般人所苦的,放在他身上,他觉得是占了便宜。在他人看来,魏书生是先进,是典型,但他保持内心世界宁静淡泊和积极进取和谐统一的主要方法,并不是强行克制自己欲望,而是从观念上采取独特视角,辩证地看待成与败、得与失、荣与辱、苦与乐……于是,纵有不凡之举,也是本所当为,纵有惊人成就,也是瓜熟蒂落。克己守礼、仁爱他人、奉献进取的行为,对他本人而言都只是平平凡凡,数十年沿着一个不变的方向,再细小平凡的努力,都能孕育出不平凡的成绩。坚韧积极的辩证苦乐观,是魏书生的人生支柱。

1.积极角色进入生活

人生的苦乐感受,很大程度上讲取决于人的角色定位。魏书生总是自觉地用哲学化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看待生活、看待工作、看待自己,他说:

“一个人在宇宙中何其渺小!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不会忘乎所以,才容易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因此,要想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职业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

看到自己的渺小,找准自己的位置,处理好自己与自然、社会、职业、他人、自己的关系,就会“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无论碰上什么样的人生际遇,若能始终选择积极角色,就会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文化大革命”中,魏书生遭遇批斗,其经历换作他人注定挺不过来。可他即便在那样艰难的处境中,仍然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环境,不自我折磨,而是积极锻炼身体,保持体能,冷静思考,对未来充满希望。第二次当上教师后,几年下来就已成名,魏书生获得的荣誉很多,多次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先后和党的三任总书记合影近10次,多次出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会议。人民大会堂的会议不要说在下面坐着,主席台上面他已经坐过5次了。有几次正部长级干部安排在他后面坐。但即便如此,他也总想着自己在人格上和最平凡的劳动者一致,在人这个意义上,自己跟卖冰棍的老大娘、卖白菜的老大爷完全画等号。该在主席台上,就扮演好教师代表的角色;学生面前,扮演好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火车上,扮演好普通乘客的身份;家庭里,扮演好丈夫和父亲……

“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多么富于人生的智慧!功高,不专横傲慢;遇挫,不颓唐意志。顺境中,珍惜机遇和现有条件,逆境里,不断完善自我,以待时机!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是魏书生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2.对待工作抢挑重胆

多少年来,魏书生的工作量在普通人看来是极其繁重的。读书、写作、教学、管理、演讲、社会工作,了解他的人都觉得他太累了,太苦了,然而魏书生面对这一切却非常坦然,常能变苦为乐,以豁达的心情乐此不疲地心情愉快地做好每一件事情。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长期既担任班主任(较长时间是两个班),又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还兼任校长、书记等行政职务,此外,需要实实在在做事的社会兼职多达数十个,还在全国各地讲学不断。后来到盘锦市教育局任局长直到退休,不但始终承担教学任务,还一度担任职业技术学院的院长、浙江书生中学的校长,同时还要履行全国人大代表的相关职责,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外出讲学报告、写文章、写书,他也一直没有间断。

这么繁重的工作任务,长期不断的辛苦,居然没有压垮魏书生,真是一个奇迹。魏书生作报告从来都是站着的。如果时间不长,他总是采用单腿独立,两只脚换着休息的方式,就算报告时间长达数天,他也一直是站立的姿势。1991年7月,魏书生在西藏拉萨讲学,刚到时,大家都劝魏书生多休息两天,因为空气只及平原地区的60%多一点儿。时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同志提醒魏书生,赵本山到西藏说小品要打氧气;冯巩来说相声,刚下飞机便进了医院。中央某领导来视察,一下飞机就进了医院,出院后没视察就飞回了北京。结果魏书生只在到的当天稍作休息,从第二天起一直讲到第五天的1:10。因为是第一次到拉萨,接连讲了三天半的魏书生希望能看看市容,热情的老师们要求和魏书生合影留念,直到2:15魏书生才走下舞台。下午参观了大昭寺、小昭寺和市郊的古寺。晚间回到日光宾馆,又座谈到半夜12:05才送走了副市长、教体委主任、副主任等领导和教师。第二天早晨,5点钟,副市长、主任等领导来送行。孔副市长问魏书生:“在拉萨这样的高原地方,连讲3天半课,这么繁重的劳动。西藏当地人也讲不了,你能承受得了,有什么秘诀吗?”魏书生想了想,回答说:

“要说有秘诀,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平时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多干活,少闲着。这样,体力就好,适应能力就强。”

3.锻炼身体毅恒康乐

工作量大不仅没有累倒魏书生,即便现在已是60出头,他也还保持着良好的身心状态,这与魏书生数十年持之以恒地坚持跑步、打拳、体操等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

其实锻炼有益健康的道理谁都明白,可是锻炼的毅力和恒心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在魏书生看来,人生很多层面的体验都符合“痛而后快”的道理,“痛快,痛快,痛而后快。世界上的许多幸福、快乐都要先付出痛苦的代价才能换来”,身体的锻炼也是如此,“长跑5000米,速度要超过昨天的自己,要经历痛苦的困难期……在战胜一个个困难的过程中,在经受痛苦的磨炼中看到快乐,看到幸福,看到胜利,用对快乐、幸福、胜利的期待鼓励自己战胜追求过程中的痛苦”,只有忍耐跑步的苦累,才能收获身体康健的幸福、快乐。

魏书生在老区开会,去宾馆、剧场有个四五里路,都是步行。有人看见了,问:“魏老师,怎么不骑自行车呀?”“我在锻炼,在占便宜。”到新区开会,往返20公里,倘时间允许,即使是数九寒冬,魏书生也爱骑自行车去。有的领导遇到了,问:“魏老师,怎么不坐车呀?”其实学校有3台东风大卡车,有面包车,还有伏尔加(后来市领导又把伏尔加换了一辆桑塔纳)轿车。见魏书生有车不坐,有人便说:“典型难当呀!魏书生得注意自己的形象,给国家省汽油。”在全市干部大会上作报告时,魏书生这样讲自己的观点:

“在骑自行车开会这个问题上,我真的一点都没想党和国家的利益。那我为什么骑车不坐车呢?实在是出于自私自利的目的,想占一点小便宜,白捡一次锻炼的机会。20公里路,一边骑,一边锻炼,还增强了体质。”在魏书生看来,“人就是这样,有动的机会,有锻炼的机会,不能白白丢掉,要紧紧抓住。生命在于运动,多锻炼才有较强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