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你的公司需要激励哪种人(2)
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长久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推进企业向前进的原动力就是创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在竞争的激流之中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创新,勇敢向前,必然会惨遭淘汰。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看过一个关于沃尔玛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二战”胜利后,美国一名叫沃尔顿的退役军人在阿肯色州的新港小镇租了一个店面,开始经营零售生意。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沃尔顿的生意已经大获成功,他的Ben Franklin(本杰明·富兰克林)商店连锁分店已经开到了15家之多。
1962年,沃尔顿突然意识到折价百货商店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是百货零售业的一种绝妙创新,因此向Ben Franklin总部提出了尝试创建折价百货商店的建议。但Ben Franklin总部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否决了沃尔顿的建议。尽管受此打击,沃尔顿并不灰心,为了把握机会,他决定破釜沉舟,放手一搏,于是抵押了自己的全部资产,开了自己的第一家折价百货商店,这也就是今天全球最大规模的超市——沃尔玛超市。
沃尔玛的诞生是一次伟大创新的结果,在这次历史性的变革中,正是因为企业家沃尔顿富于远见、敢于创新,这个后来享誉世界的百货零售企业才得以诞生。可见,实现创新最重要的,不仅要拥有长远的眼光,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背水一战的勇气与不断进取的精神。如果沃尔顿因为满足于已经拥有15家分店的现状,故步自封,安安分分地过日子,那么即使他有发现商业机会的眼光,恐怕也难以将其付诸实践,毕竟与收益并存的,还有风险。
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和多么远大的见识,创新往往只需要你比别人更敢想,更愿意去想,更坚持去想。有时候,一个创新的点子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又非常复杂,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否定与改进,最终才能产生创新,就如同下面这个故事一样:
100多年前,美国有一位叫海曼的画家画的画一直不被认可,但他从来没有放弃,仍然每天坚持画很多幅画。在画画的过程中,海曼多次发现橡皮擦老是混在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中,每次需要擦除污迹或败笔时,很难快速把橡皮擦找出来,有时为了找橡皮擦会花费大把时间,等找到橡皮擦了,灵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海曼想了个办法,将橡皮擦切成一个个小块,分散地放在铅笔和画笔的四周,这样只要想用橡皮擦时,伸手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块。但海曼在之后的日子里画画时,发现这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因为偶尔还是会找不到橡皮擦。
于是,他又想了一个办法,把橡皮擦用绳子绑在铅笔上。这样一来,橡皮擦就能始终伴随着铅笔,不用每次到处找橡皮擦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用铅笔画画时,橡皮擦随着铅笔不断晃动,很影响海曼的创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海曼决定将橡皮擦与铅笔绑定在一起,这样就能固定橡皮擦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带橡皮擦的铅笔,海曼因此成了这种铅笔的发明者。这种铅笔用起来很方便,很多人都很喜欢,于是海曼就为这个小发明申请了专利,并以55万美元的高价把这项专利卖给了一家铅笔厂,一夜暴富。
老实说,虽然海曼先生的创新显然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说到底不过是一种“懒汉思维”,但实际上,这种思维真正付诸行动很难。“懒汉思维”几乎每个人有,但显然并非所有人都会在这种思维的推动下进行创新,大部分人除了抱怨和逃避之外,并不会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曾经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能不能创新是能力问题,但想不想创新却是态度问题。”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创新点子实际上并不是“灵感女神”所赠予的礼物,而是无数人绞尽脑汁,发动头脑风暴所想出来的东西。而要有创新的点子,首先你就必须敢想。但除了敢想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让想出来的东西切实可行,而非空中楼阁。
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我很欣赏那些思维活跃、敢想别人所不敢想的员工,因为他们才是企业不断创新的内在动力。但我不能接纳那些思维过于天马行空,想出的点子没有任何可行性的员工,因为他们的点子或许适合于艺术创作,但并不能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那些懂得用可行办法进行创新的员工。对于这类员工,我们应该予以鼓励和重视,让他们成为企业的生力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和价值。
那么,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我们如何才能激励这部分员工发动头脑风暴,为他们提供最佳的创新性工作环境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给予员工更多信任和自主权
中国有句话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很有道理。当我们将某项任务交给员工时,应该给予其足够的信任和自主权,信任能让员工从心底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而自主权则能保证员工的才能和创新思维不受限制,更大地发挥自己的职能。
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明确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虽然有工作上的职务高低,但没有人格地位上的高低。因此,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尊重员工,以平等的姿态与员工相处。
2.授权的同时,不忘明确责任
在一件工作中给予员工足够自主权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工作中的责任关系。承担责任,是对决策负责的行为。此外,责任也是一种对员工的鞭策和约束,让他们在自由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也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将会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管理者应该明白,在工作任务中要做的,是要让员工明白自己应该去完成怎样的任务目标,而不是干预他们去如何完成。因此,当我们决定将某项任务交给某个员工时,只需要告诉他我们需要什么,然后放手让他去做,并对此事的结果负责。
3.鼓励员工犯错
明确责任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允许员工在执行工作任务中犯错,相反,对于某些错误,我们反而应该予以鼓励。
很多时候,一项工作任务的成功与否,并非只是由主观能动性所决定的,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以执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来判断一名员工的价值。某些工作任务或许未能达到最终目的,但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有些员工可能表现得可圈可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对这些员工表示宽容和鼓励,重塑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创新与风险是时刻并存的,创新的道路上难免会遭遇一次次失败与挫折,当员工在创新的道路上遭遇困境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企业和领导的支持与鼓励,如果此时管理者对他们予以批评和责难,很可能会让他们对创新产生恐惧,从而彻底失去创新的冒险精神。
企业要发展,就要进行变革,而变革中难免会出现失败,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要允许失败,并鼓励员工正视失败,战胜失败,这样才可能让员工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并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革新精神。
◎激励果断行动的人
著名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曾经分享过自己幼时的一段经历,说自己小时候偶然捡到一个鸟巢,鸟巢里有一只还不能飞的小麻雀,他顿时心生怜悯,想把小麻雀带回家喂养。但走到家门口时,他想起他母亲不允许他养小动物,于是他就把小麻雀放在了门口,自己先进屋,央求母亲让他养这只小麻雀。最后,他母亲终于同意了,他赶紧出去想把麻雀抱进屋,然而当他跑到门口时,发现小麻雀已经被野猫吃了。
这件事让他至今都后悔莫及,因为他考虑过多,导致失去了喂养小麻雀的机会。
机会就像这只小麻雀,人一犹豫,往往就会错过和失去,只有果断行动的人,才能抓住机会,缔造辉煌。
人的一生中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任何一个选择都伴随着风险,有的人因畏惧风险而徘徊于选择的十字路口,结果错失了一次次成功的机遇;有的人则能果断踏上自己选择的道路,不畏风雨,排除万难,抵达成功的彼岸。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孩子一起放牛,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崽,这两个孩子看到后非常高兴,一人抱着一只小狼崽就跑。很快,母狼发现丢了小狼,赶紧嗅着气味去追。两个孩子吓坏了,知道自己肯定跑不过狼,于是分别爬上了两棵大树。
母狼朝着其中一个孩子爬上的大树逼近,刚到树下,另一个孩子就赶紧捏怀里的小狼崽的耳朵,小狼崽疼得发出惨厉的叫声。母狼爱子心切,赶紧掉头跑向另一个孩子待着的大树,胡乱撕咬。
就在母狼抵达那棵大树下时,这边的孩子也捏小狼崽的耳朵,小狼崽疼得嗷嗷直叫,母狼一听,又赶紧掉头朝着这边的大树扑了过来。
就这样,两个孩子交替着捏小狼崽的耳朵,母狼两头来回奔波,最终活活累死在了树下,小狼崽最终被这两个孩子抱回了家。
生活中像母狼这样的人很多,在选择的十字路口,他们总是顾虑重重、摇摆不定,不能果断做出抉择,最终归于失败。试想,如果母狼能坚定地对一个目标点展开营救行动,又怎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即使失去一只小狼崽,也能挽救另一只。
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选择都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执行哪一种工作方案,跟哪一家企业合作……一切都需要选择。面对选择时,只有坚决果断展开行动的人,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事情,以最快的效率获得最大的效益。这是一个讲求速度的年代,凡事只有抢占先机,才能占领市场。
事实上,从古至今,时机都是制胜的关键,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哪怕只是延迟几分钟,都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率军横渡特拉华河,向英军发起进攻。英军情报人员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将写有这一重要军情的信件紧急交给了英军军官。当时这名军官正在和朋友打牌,打得不亦乐乎,随手就把信装进了口袋里,想等这一局结束之后再看。结果,就在这么短短几分钟之内,华盛顿得以在英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动偷袭,重创了英军。
一局牌打下来,几分钟就能结束,但就在这么短短几分钟之内,英军错失了原本可以扭转局面的机会,一败涂地,大批士兵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可谓得不偿失。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我们制订了一系列工作计划后,往往会横生枝节,处理起这些枝节来会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导致计划不断延迟,最终破产。但仔细想想,这些枝节真的不可避免吗?我们真的不能对这些枝节说“不”吗?真的不能坚决果断地继续执行原定计划吗?很多枝节需要快刀斩乱麻,犹豫、拖延都会导致错过时机。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宽慰自己,但在客观事实上,无论多么完美的借口,也不可能弥补我们因为犹豫、拖延错过的东西。
犹豫、拖延几分钟,可能就会让竞争对手有机可乘,让自己失去一单生意;犹豫、拖延几分钟,可能就会导致失去制胜的时机,让别人轻松得手。犹豫、拖延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最大的敌人,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果断行动,抢占先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企业需要果断行动的员工,只有那些能果断行动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创造非凡的价值,让企业在讲求效率的竞争中节节胜利。
那么,作为领导,我们又该如何去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做一个果断行动的人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做好榜样,“跟我来”比“给我上”更能激励人心
作为领导,我们应该成为员工的灯塔,指导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在现实中,很多领导在遇到困难和风险之际,却习惯将问题丢给员工,自己躲在后方指挥,命令员工:“给我上!”殊不知,这样的领导只会引起员工的怨恨和抵触,没有人愿意追随这样的领导,为这样的领导卖命。
领导是队伍的领头羊,是员工瞩目的焦点,是员工的榜样。你想拥有什么样的团队、什么样的员工,你自己首先就必须成为什么样的领导。尤其是在遇到困难和风浪时,领导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敢于振臂高呼“跟我来”,而不是空口催促“给我上”。领导只有自己先成为榜样,才可能培养出一批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员工。
2.制订好工作规划,让目标“近在眼前”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容易失望、厌倦,最终放弃,往往是因为目标太遥远,不切实际,在长期付出努力之后看不到希望。比如跑步,如果起点在北极,终点设在南极,相信不会有任何人愿意跑,因为这个目标遥远得极不现实,即使画出路线规划图可以按着路线跑,也不会有人踏出一步。
因此,在工作中,领导应该懂得适当为员工制订工作目标和工作规划,让员工看得见目标,体会到每一点努力所带来的成绩,这些小小的进步实际上就是对员工最大的激励。
在制订目标时,可以考虑将一个长远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引导员工循序渐进,让他们在每个时间段都能收获胜利的果实,激发出行动的干劲,如此一来,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他们已经完成了当初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