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激励: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你的公司需要激励哪种人(4)

通常情况下,不同质量的工作成果所带来的收益之差,非数量所能弥补。海尔集团的经历就说明了这一道理:

1984年之前,海尔集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并不算特别严格。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物资缺乏,不管什么样的产品,只要能用,便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即使实在卖不出去的产品,也能以较低的价格廉价出售,或者分配给员工作为福利。

1984年年底,新厂长张瑞敏上任之后,就在海尔内部掀起了一股质量改革的潮流,希望提高员工对产品的质量意识。但一直以来的习惯和观念早已根植于员工的思想之中,张瑞敏要想彻底扭转局面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

1985年4月,张瑞敏突然收到一封用户的投诉信,信中投诉海尔生产的冰箱存在质量问题。张瑞敏非常重视这件事,立即赶到仓库,对仓库中的400余台冰箱进行了仔细严格的质检,结果发现了76台质检不合格产品。

张瑞敏大发雷霆,将全体员工召集起来,讨论如何处理这些不合格的冰箱。在厂里的老员工看来,产品里出现不合格的冰箱也不是一次两次,没必要这么大动肝火,他们认为只需要按照以往的惯例将这些问题冰箱进行半价出售或者内部消化就行,毕竟这些冰箱虽然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但没有严重到不能用的地步。

但张瑞敏听了这样的建议很不赞同,他说:“如果这样处理,那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厂里仍然可以容忍生产出这样不合格的产品?为了杜绝这种事情再次出现,这批冰箱必须销毁!”

说罢,张瑞敏顺手拿起一把大锤砸向不合格的冰箱,把冰箱砸得稀巴烂。随后,张瑞敏将大锤交给负责生产的人,让他们当着众人的面,将所有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毁。当时,一台冰箱值800多元,而一个普通员工的月工资不过才40多元。在场的人看着冰箱被砸烂,极为痛惜,因为冰箱虽然有缺陷,但还能用。

但正是通过这件事情,张瑞敏在海尔的员工心中树立了这样一个信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张瑞敏用有形的锤子在海尔全体员工心头猛击,让他们彻底明白海尔集团的未来与其生产的产品质量息息相关,也让他们意识到,只有深化“精细化、零缺陷”的生产意识,才能成为合格的员工,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1988年年底,海尔集团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市场的第一枚金牌,海尔冰箱成为全国一流冰箱。

高质量是海尔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制胜绝招。800多元的冰箱在那个年代对于普通工人来说极为昂贵,张瑞敏却将这些瑕疵品全部砸烂,让企业承受一笔不小的损失。但正是张瑞敏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让海尔集团的员工深刻地认识到了质量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多么重要,也正是这种坚决拒绝瑕疵品的态度,让海尔集团的员工永远铭记这一教训,从此将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牢记于心,造就了海尔集团享誉世界的声名,以及辉煌无比的成功。

可见,对于企业来说,质量往往比数量更加重要。数量多或许能为企业带来短暂的利益,但如果脱离高质量的要求,数量再多也无法让企业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无法在竞争之中长盛不衰。

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也是如此,一个能做很多事情的员工固然可贵,但如果员工在做事的过程中不能保证工作质量,而是“做多错多”的话,就不仅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反而可能为企业带来麻烦,影响产品的销售;反之,如果一个员工做事不多,但每件事都能保证高质量,将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那么反而可能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为企业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公司售后部门收到一封消费者的投诉信,信中说:“我们家有个习惯,每天吃完晚饭之后,所有家庭成员会举行一次投票,决定选择什么口味的冰激凌作为餐后甜点。最近我买了你们公司的一部庞蒂亚克,但我发现,每次我去买冰激凌时,如果买的是香草口味,你们的车子就发动不了;但如果买其他口味的冰激凌,则不会存在这个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匪夷所思,但我并不是在开玩笑,这让我很苦恼!”

这封信的描述确实匪夷所思,汽车怎么会对不同口味的冰激凌做出反应呢?虽然公司售后部门经理很难相信这件事情,但还是派出了一名工程师前去调查情况。

工程师找到了这位消费者咨询情况,这位消费者一五一十地向他陈述了自己的遭遇,工程师都记录了下来,并在他身边调查了很多天,发现客户所描述的确切无疑,每当这位消费者买了香草味的冰激凌带上车吃之后,车子就没法发动。工程师详细记录下了所有的情况,包括车子开出的时间、所用的油种类等等。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之后,工程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原来那家店香草冰激凌特别畅销,因此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店里专门设置了香草冰激凌出售窗口。因此,每次消费者购买香草口味冰激凌所需的时间都比购买其他口味的冰激凌花费的时间短。

发现这一问题后,工程师又对汽车进行了详细检查,这才发现,原来车子的蒸汽锁存在问题,消费者购买香草味冰激凌在车里食用后,由于香草味冰激凌散发出的香味比其他口味的浓郁,热量也随之在车内急剧扩散,而蒸汽锁在短时间内无法散热,导致车子不能顺利启动。工程师向公司反映了这一问题后,公司及时解决了这款庞蒂亚克汽车所存在的隐患。

如果通用汽车公司售后部门经理对客户的投诉置之不理,或者工程师在调查情况的过程中敷衍了事,那么通用汽车公司很可能永远不会发现该款汽车所存在的问题,只要问题不解决,客户在购买产品之后遇到类似情况,一直会投诉。长此以往,就会对通用汽车公司的声誉造成重大影响。在解决这一匪夷所思的问题的过程中,经理和工程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虽然耗费了很长时间,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公司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因此,无论何时,不管面对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都应该以一颗认真负责的心去面对,冷静思考,认真做事,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激励忠于企业的人

李嘉诚说:“做事先做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忠诚。”

索尼公司有这样一个招聘原则:“如果想进入公司,请拿出你的忠诚来。”格力公司的企业精神主要是八个字——“忠诚”“友善”“勤奋”“进取”。

某机构曾访问了很多企业老板,做过一项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最看重员工的哪一种品格?”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老板都给出了同一个答案——忠诚。

忠诚不是说你必须从一而终,进入一家企业,就得终身为它卖命。

忠诚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一种职业素养。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跳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任何人都有权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但在选择道路时,也应该遵循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出卖忠诚,出卖自己。

一名缺乏忠诚度的员工,无论多么有才华,也不会得到老板的重用与信任。对于老板和企业而言,一个缺乏忠诚度的人是危险的,而一个缺乏忠诚度又具备强大能力的人,更加危险,你永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掉头给你致命一击,就像三国时的吕布。

吕布堪称三国第一猛将,曾效力于丁原,认丁原为义父,后在董卓的拉拢下杀死丁原,转投董卓麾下,认董卓为义父。后来中了司徒王允的“美人计”,迷上了美女貂蝉,为了得到她,选择干掉了董卓。当最后吕布成了曹操的手下败将时,刘备一句“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提醒了曹操,曹操意识到与其留着这样一个神勇无敌但不忠不孝的人在身边后患无穷,不如趁早解决掉他,于是痛下杀手,将其处死。

与吕布的不忠不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国另一员猛将关羽。关羽的武艺其实不如吕布,但他的忠义之名远非吕布所能比,原因就在于关羽对他的领导刘备极其忠诚。关羽兵败陷于曹营之时,心心念念的始终是结拜兄弟刘备,不管曹操如何厚待他,如何挽留他,都始终没能动摇他对刘备的忠诚。这份忠诚不仅让关羽赢得了曹操的敬重,更让关羽的忠义之名永载史册。

因为不忠,吕布成了万人唾骂的“三姓家奴”;因为忠诚,关羽千古流芳。两人的忠诚度不同,决定了两人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

忠诚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同时也是保证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职场不仅是能力竞争,也是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竞争。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比起员工个人的技能水平,更加看重员工的道德操守与职业素养。对于企业和老板来说,员工学历低无伤大雅,因为毕竟可以培养进修,业务能力可以锻炼提升,但如果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对企业缺乏忠诚,就无法进行定向培养,对于这样的人,企业绝不会重用。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

一名先后获得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的双料博士不但找不到工作,还上了多家企业的招聘黑名单,被拒之门外,永不录用。

按常理来说,这位双料博士才华出众,应该是多家企业争抢的香饽饽,为何会有这样的遭遇?这要从他的经历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