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转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管窥智慧教育发展现状

1.3.1 各国全力布局智慧教育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一些国家已把智慧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

1.马来西亚的智慧学校(Smart School)计划

1996年,马来西亚的教育部提出智慧学校的构思,其间参与此计划的成员除了教育部门的专家外,其他主要成员都是来自工业界的代表,因此培养高技术性的劳力就成为这个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智慧学校教育系统架构如图1-2所示。智慧学校提出如下五大教育目标。

图1-2 马来西亚智慧学校教育系统架构图

(1)发展个人全方位的平衡。

(2)发展个人的长处与能力。

(3)造就具有思考能力与科技素养之劳力。

(4)教育民主化。

(5)强化社区与家长参与教育的程度。

在智慧学校计划中,课程、教学法、评量和教材等方面均有重大的变革。在课程方面,强调增进个人全方位的学习,允许儿童自调式的学习,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为中心。在教学法方面,则是以启发儿童的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的意义与提供学习刺激为中心。在评量方面,则强调以呈现更精准、更正确的学习描述为目的。在教材方面,以支援新的教学与学习资源策略为需求的考虑。除此以外,也以学生的学习喜好与形态作为设计与推荐教学资源的考虑。除传统的资源外,校外的网际网络也是学习资源的来源之一。

此项计划成为马来西亚“多媒体超级走廊”(Multimedia Super Corridor)中发展多媒体信息科技计划中的一项子计划。智慧学校计划的执行分成试验阶段与全面实施阶段,计划在2020年全面落实完成。智慧学校计划对马来西亚中小学教育影响很大,它试图打破传统模式的记忆学习方式,代之以激发创意思考与主动学习的方式,培养具有科技素养与批判思考能力的人才,并让家长、社区人士、有关的教育资源如博物馆、科学中心等加入学校教学的行列。

2.韩国智慧教育推进战略

教育与信息通信技术被誉为代表韩国国家形象的两张“名片”。2011年10月,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发布了《通往人才大国之路:推进智能教育战略实施计划》,提出全面推行智能教育,实现人才强国之梦。

韩国政府发展智慧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21世纪社会中能够引领国际社会、具有创造力和个性的全球化人力资源。韩国认为,SMART Education=Intelligent Customized Teaching& Learning,即智慧教育是智能化的、可定制的个性化教与学。SMART的内涵包括:自我导向(Self-directed)、通过兴趣激发学习动机(Motivated with fun)、支持分层适应式教学(Adaptive based on level)、丰富的免费教学资源(Resource Free)和技术融入(Technology embedded)。

韩国提出了数字化教材的开发与应用,在线学习常态化与在线评价体系的构建,营造教育资源用于公共目的的环境与加强信息通信伦理教育,加强教师的智能教育实践能力,以及构筑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教育服务基石五大战略举措,如图1-3所示。

图1-3 韩国智慧教育战略举措

为确保智能战略的顺利推行,韩国构建了一套可在组织、智力,以及财力上予以保障的推进体系。

(1)首先,作为组织保障,韩国成立了由教育部、相关部委及非政府组织构成的“智能教育推进委员会”,主要负责推进各项具体战略。

(2)其次,在智力保障上,韩国通过建立由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及有关专家组成的“智能教育咨询委员会”,对战略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教育、技术、行政、经济、法律及安保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供咨询服务。

(3)同时,计划在韩国教育学术情报院设立未来教育研究中心,携手教育开发院、教育广播公司、科学创意财团等机构,一同为智能教育战略的圆满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4)最后,在财务保障上,韩国计划于2011—2015年间投入22281.5亿韩元,用于推进智能教育战略。

作为智能教育战略的先导举措,韩国兴建了四所“智能学校”,并于2012年2月28日起正式开课。“智能学校”的落成,标志着韩国智能教育战略的正式起航。

3.新加坡由“技术联通”到“智慧联通”

新加坡智能手机采用率高达85%,位居全球第一。《智慧国家》中的一项报告指出,新加坡97%的家庭拥有一台计算机可供学生学习使用,并且87%的网络通入率保证了ICT的使用。100%的学校开展了信息素养培训以便更熟练地将ICT应用于教学中。

新加坡政府于2014年公布了“智慧国家2025”的十年计划。在此计划下,新加坡积极运用ICT技术促进教与学。

在教学领域,首先参考ICT国际标准和学校课程实践,制定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国家标准”,明确6~16岁学生最基本的ICT使用能力要求。目前,教育部重点优先项目之一的网络健康课程计划即使用此标准。

另外,新加坡在教学领域重点打造如下四个项目。

(1)发布网络健康倡议,培养“富有责任心”的数字原住民。指定在校教师与学校领导为网络健康协调员,挑选在校学生作为榜样接受专门培训,并在学校开展同伴教育活动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发教育信息化在线门户网站、方便他们咨询和获取相关信息资源。新加坡于2014年发布C-Quest手机APP游戏,关注网络健康,为家长和孩子间的对话搭建平台。

(2)数字媒体走进课堂,基础教育课程灵活应对。自2003 年起,新加坡开始“1:1技术终端”项目(1-to-1 Computer Implentation),让每位学生拥有一个学习终端,为学生创建随时随地学习的自由与空间。政府开发了大量ICT资源,包括iMTL项目(新加坡中小学华文学习系统)来支持基于ICT的教学和学习。到2016年,新加坡将建成容纳优质教学资源的“综合网络学习空间”,最大程度丰富所有中小学学生的教育经验。

(3)继续推进“未来学校”和“教育实验室”,关注应用学习和终身学习。未来学校旨在扩大学校层面的教学和学习实践的外延,从而提供一个与信息通信技术完美对接且可普遍推广的模型,丰富学习内涵。未来学校也成为了教育中信息通信技术研发的试验平台,其所获取的知识在各平台上分享,然后再为其他学校采纳和使用。教育实验室可以作为一条主要的渠道,通过这个渠道,一些潜在想法可以被放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大环境下加以考虑,并使之成为现实。此外,每所学校通过学校门户网站与学生和家长共享信息,家长可以在网站上了解课堂活动作业和其他活动,家长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信息交流与学校沟通,填写相关表格并阅读有关活动。

(4)打造云端计算,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加坡理工学院电力与电子工程云计算中心(SPE3C3)的正式启用,表明新加坡致力于通过教育创新和使用先进技术为学院的学生提供有关的最新培训,开发他们在虚拟化、企业和云计算方面的技能。此外,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启动了第一个关于数据科学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希望推动这个需求快速增长及该领域人才技能的培养。

1.3.2 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战略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由初步应用融合阶段向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渡。教育信息化存在多层次问题,例如教育基础设施粗具规模,但整体发展失衡,城乡差异巨大;虽然在教育管理系统层面电子政府发展较快,但信息孤岛严重;在资源建设层面,数字化资源体系开始形成,但优质资源短缺,缺乏共享机制,师生使用数字资源的自觉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在应用水平层面,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但应用层次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亟待深入,教师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智慧教育的发展需要。

2010年以来,智慧教育引起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和青睐,并开始多方推进智慧教育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导向,以满足师生发展需要、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为目标,以建设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数字化环境为主要任务,以深化应用为重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大力提升教育的信息化、智能化整体水平,加快推进我国智慧教育建设,提高信息化和智能化对教育发展的贡献度,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为加快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智慧型教育环境。

2012年3月13日,国家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十年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具体规划要求如图1-4所示。

图1-4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建设要求

2012年4月26日,教育部向国务委员刘延东做专题汇报,概括提出了“三通两平台”体系,如图1-5所示。自此,国内智慧教育走进实操层面。

图1-5 “三通两平台”框架

1.3.3 典型企业的智慧教育方案

1.IBM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IBM公司认为智慧教育的特点包括以学生为中心、实时进行统计与分析、采取集成管理、提供多样化的互动式体验和共享资源。IBM“智慧教育”解决方案着眼于教育信息化,以满足教学、管理和科研三大关键业务需求为目标,为学校提供完备的IT服务及软硬件环境支持,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在教学方面:为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个性束缚,IBM推出服务类解决方案。借助教育云平台整合校内外各资源并使其相互影响,着力人才培养,依托虚拟桌面云平台突出技术优势,打造个人桌面系统。软件类解决方案着意于构建数字校园软件架构,形成向校园各个业务应用提供服务的基础支撑平台;打造校园社交网络挖掘潜在关系以实现更广范围的互联互通;组成软件人才实训平台将软件工程的各阶段有机结合。硬件类解决方案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环节,按需定制合适的服务器设备配置并辅之以存储备份系统,打造高校基础云平台及存储解决方案,助力校园信息基础系统建设。

在管理方面:IBM全面推进校园ERP、校区智能楼宇、校区能耗管理及校园体验展示中心等服务类解决方案,提供校园管理服务。软件类解决方案提供数据挖掘统计分析软件SPSS协助校园管理,分析决策软件Cognos辅以决策支持,以资产管理平台IBM Maximo实现业务全周期的管理合作。

在科研方面:为加快研究与创新能力,IBM推出以知识管理、大数据管理为核心的软件平台建设解决方案,基于统一管理平台,帮助学校用户建立科研领域的大数据分析处理支撑体系。硬件类解决方案主推HPC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

2.联想、英特尔、微软的SMILE数字校园解决方案

2013年10月,联想、英特尔、微软三家公司共同宣布:将在中国教育部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携手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开启全面战略合作,战略合作的首期成果是SMILE(Strategic Microsoft Intel Lenovo Education)数字校园解决方案,如图1-6所示。通过SMILE战略合作,合作三方将在教育部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致力于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设,从而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全面创新。

图1-6 联想、英特尔和微软SMILE战略合作正式启动

联想作为SMILE智慧教育端到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将把英特尔处理器和微软的云计算平台,部署于联想的服务器、存储等企业级产品和PC、移动互联设备等终端产品中,打造一系列创新、可靠、智能的教育云计算解决方案。

SMILE着重助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为全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机构和中小学师生提供全面的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手段实现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等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教与学的“双重革命”。

合作三方通过共同举办市场活动、开展教师和学生的培训班、推广教育软件、推行项目试点等举措全面深入布局。

三方深度整合SI、ISV等全价值链合作伙伴,最终形成完备的教育产业生态环境。除SMILE数字校园解决方案外,未来三方还将陆续发布SMILE混合云解决方案、SMILE大数据解决方案等更为全面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3.中国电信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国内最大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中国电信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利用自身优势,为学校教育、学生学习提供各种信息化服务。中国电信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需求规划了不同的智慧教育产品体系。

教育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更高层面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合作。响应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号召,中国电信和教育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资源云、学科云、MOOC为抓手,以智慧校园为统一品牌,针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五个不同学段的核心需求,提供信息互动、教学互动、安全管理、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类产品,打造整体解决方案。

针对学前教育阶段,中国电信提供结合教育资源应用的幼学通产品和翼校通-幼教版。幼学通结合教育资源应用提供的电子幼教教材/教辅内容、优质幼儿教育应用、图书与视频等内容,满足幼师、家长便捷使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幼儿教育的需求。教师可使用大屏手机/平板电脑与幼儿互动,实现课堂教学并活跃课堂气氛;家长可自动获得幼儿园教学内容,实现幼儿园教学内容的家园互动。翼校通-幼教版满足幼儿园、幼师和家长便捷有效沟通的需求,家长可以全面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和成长表现等信息。

针对基础教育阶段,中国电信提供结合教育资源应用的翼校通、班班通和人人通产品。

翼校通是实现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信息平台,其核心是家校互动、平安校园等功能,同时对接教育创新业务,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应用,满足教师和家长对教学辅助的需求。

班班通(标准版和增强版)基于云资源平台+教室硬件终端,实现优质资源随时获取。班班通标准版提供终端+管道+云平台的一体化标准解决方案,在中小学教室配备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基于教育资源云平台,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各种学科应用工具;提供一次性费用+月租费的新型商业模式,降低学校一次性投入,实现快速建设、高效使用。

班班通增强版提供电子书包、双板教学等业界领先的解决方案。

人人通面向教育领域全体用户开放,免费提供面向教育应用的存储空间与垂直社交服务。可与国家教育资源/管理云平台、省级资源云平台(包括电信承建的平台)对接,为教育资源平台用户提供额外的更专业的存储空间与社交服务。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给教育信息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电信运营商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多样的支持,教育信息化也为电信运营商拓展市场提供了机会。电信的“智慧教育”业务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面向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同时形成企业与教育业的良性促动,对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水平与效率、普及全民教育等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