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阅读:关于欧洲的笔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牛津博士后”的一天

当我穿行在牛津的大街小巷,一次又一次按动快门的时候,当地人来去匆匆,投来的目光,是温和的欢迎,也有那么一点骄傲。不过,当我亮出钱包里那张牛津博士后的磁卡,又堂而皇之,故作镇静地穿过某间学院大门时,也能感到背后那些排队买票的游客们的一丝羡慕。

当然,我这辈子是不奢望拥有一张真正属于自己的“牛”卡,所以拿着朋友的卡在门卫眼前闪过时,心里还是相当忐忑。但在跨过每座学院的门槛,踏上每栋建筑的台阶时,实又充满了崇敬。

撇开中西教育体制优劣不论,牛津大学建校的历史之长也足以令人敬仰一番。若不是后来一场旷日持久的牛津居民与大学师生的冲突,那么剑桥的出现与否还将是个未知数。

牛津苍老,隐藏在砖色斑驳的院墙之内,写在灰尘覆盖的街灯之上。时值暑假,推门迈进,三一、圣约翰这些历史最为久远的学院,庭院里的草坪才经修剪,低头迎客。正午骄阳,映得土黄砖石更显本色。但只要细细审视,就可能在一面不起眼的墙壁,找到些伟大的姓名,譬如过往数十位的大不列颠首相。

浪漫,往往与苍老同行。不仅是Avon河两岸的木船花园,更有哈利·波特中迷幻离奇的魔法学校。也因为如此,基督学院成了众多学院中最受欢迎的一个。狭长的食堂大厅,两侧悬挂巨幅先贤画像,中间的长条餐桌烛色灯光摇曳。也只有在这里,我遇到了门卫最为细致的盘查,眼中的好奇,几乎暴露了真实身份。

大学即城市,城市应有的世俗繁华在牛津城同样踪迹可寻。这一日恰好是此地的嘉年华。从大到小,各色游乐设施塞满主街,到处是欧洲难得一见的摩肩接踵。

这是一个真实的牛津,来自一个伪装的牛津博士后。

图60 牛津大学女王学院的庭院一角

图61 牛津大学基督学院的食堂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