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老人看志向(1)
人生在世,除了需要空气、食物、水和阳光之外,还需要有信念和梦想。
远大的志向是催促我们向前的动力,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激励因子。许多人一生平淡,不是因为他没有才干,而是因为他缺乏志向和清晰的发展目标。
【小志小成,大志大成】
——让远大的目标为人生导航
明确的大目标,会为你指引一条踏上成功的非凡之路。每个人来到世上,就是希望快乐地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你追求的是大目标,你就不会满足于现状,你就会奋斗不息、追求不止。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在本宁顿学院念书的时候,打算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以补助生活。她的父亲为她引见了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将军热情地接待了她,并认真地问:“想做哪一份工作?”
她回答说:“随便吧。”
将军神情严肃地对她说:“没有任何一类工作叫‘随便’。”
片刻之后,将军目光逼人,以长辈的口吻提醒她说:“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
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就好比在黑暗中远征。人生要有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年度的目标,一个月份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崇高、越直接,他进步得就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益。有了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努力,就会成为壮举。
如果将心理学家的结论用哲人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埃德蒙斯认为:“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一个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树立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动力导致伟大的行动,伟大的行动必然会成就伟大的事业。小目标,小成功;大目标,大成功。这个成功规律永远不会改变。因此,只有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才能够高瞻远瞩,取得大的成功。
传说,大唐贞观年间,在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谈心。马负责为主人拉车运货,驴子的工作是在屋里推磨。贞观四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与大师一起动身去天竺国大雷音寺取三藏真经。
13年后,这匹马跟着大师经历了千辛万苦,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大师受到重赏,而马也被人们精心打扮一番,与大师形影不离,跟随大师去全国各地讲经。不久,朋友见面,老马跟驴子谈起了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峻岭、火焰山的热浪、流沙河的黑水……驴子听了神话般的故事,大为惊异。
驴子惊叹说:“马大哥,你的知识多么丰富呀!那么遥远的路程,那种神奇的景色,我连想都不敢想。”
马思索了一下,感叹道:“老弟,其实这几年来我们走过的路程是差不多的。”
驴子不理解:“哪里?我的确一点儿见识都没有长!”
马说:“你想,我在往西域走的时候,你不是一天也没有停止拉磨吗?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而明确的目标,始终按照一贯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开了眼界;而你却被人蒙住了眼睛,一直围着磨盘打转转,所以总也无法走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没有大目标的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都容易随波逐流。只有目标远大,才会有巨大的成功。
老人智慧箴言:
没有大目标的人很可能满足于眼前的利益。然而,他的眼睛仅仅是局限于伸手可及的小目标,这样只会使他自己只知道顾及眼前利益,鼠目寸光。只追求小目标的人必然会面对这样的悲剧: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在空耗自己的青春。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尽可能从生活中删去“不可能”
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靠努力实现的,只要不是太离谱的梦想,实际上这个所谓的离谱,也只是暂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非完全不可能实现。
许多人常常把“不可能”三个字挂在嘴边,其实,他根本没有想过要怎么实现,也没有去思考实现的可能,更没有去制定实现的计划和目标。他只是听到了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就本能地说不可能。太多的这也不可能,那也不可能,让生活变得机械笨拙。
俗话说:“不怕山高,就怕脚软。”如果你还在毫无警觉地抱怨,那么请你安静下来,想一想“不可能”三个字怎么会那么容易就脱口而出。都还没有尝试过的东西,怎么可以那么武断地下结论呢?
罗伯特·巴拉尼是奥地利著名的耳科医生。他幼年的时候患上了可怕的骨结核病,不仅疼痛难忍,还导致他一个膝关节永久地僵硬。家里人都很疼惜他,只祈祷他的后半生能不再受到病魔折磨,也就不要求他在读书方面花费精力。
可是巴拉尼非常倔强,他不相信一种疾病能让自己成为废物,也不相信自己的未来仅能局限在父亲的农场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掌握一技之长,一定要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学读书深造,然后堂堂正正地站在众人面前。
整整10年,巴拉尼风雨无阻地穿行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无论多么艰难,他都咬着牙,向人展示“我可以”的坚持。29年过去了,这个失去自由行动能力、被人们怜悯的孩子长大了,并且成功进入了医学界,发表了著名的《热眼球震颤的观察》论文,奠定了耳科生理学的基础。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医学探测前庭疾患的试验和检查小脑活动以及与平衡障碍有关的试验,都以罗伯特·巴拉尼的姓氏命名。
巴拉尼用自己的努力,将不可能变成了现实,把自己的名字深深刻在了人们脑海中。
事实上,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各种令人沮丧的意外,但也同时在创造各种感人的奇迹。如果你的心里存着“我可以”的想法,那么这些代表新思路的想法就会迅速在你脑中生根发芽,长出嫩枝,帮你去攀越新的天地。
也许有人会发出疑问,难道决心要做,就一定能做得到吗?要是下了决心最后却没有成功,又该怎么办呢?
有这样的迷惑是正常的。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一开始你就放弃了,那么就算机会真的来了,你也无法立即采取行动,如此,还谈什么成功、收获?
曾有一穷一富两个僧人,都想去远方求佛。10年后,他们再次相聚。这时,穷僧人早已完成远游,手托玉佛实现了目标。而富僧人则说自己之所以未能远行,是因为每次出门前都会发现准备得不够充分,或天气不好……于是就这样一次次地耽搁了下来,也就延误了时间。
穷僧人微笑着说:“如果你的心里有意愿,那些困难就是天上的云,会来也会去;而如果你的心里藏着畏惧,那困难就是移不动的山、填不尽的海,会永远把你阻隔!”
大多数情况下,你所得到的结果和你所选择的态度是一致的。要么能,要么不能。世界上有很多状态是可以由人控制的,尽管一个人的力量十分微小,但是当你竭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就一定能爆发出惊人能量。
著名的护理学和护士教育创始人之一佛罗伦萨·南丁格尔,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而她本人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贵族小姐。南丁格尔从小就着迷于护理工作,并且长期担当庄园周围生病农户的看护者。当她希望成为一个护士,想加入到当时只有社会底层妇女和教会修女才会担任的护理工作中,并把这件事情当做终身事业时,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和世俗偏见的中伤。但即使面临一些闲言杂语和误会,南丁格尔仍一直觉得自己可以胜任这个工作,丝毫不肯做出让步。
南丁格尔总是出现在病患最需要她的地方,尤其是1845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她率领38名护士奔赴枪林弹雨的前线,加入病患的护理工作中。此刻的南丁格尔完全脱离了贵族小姐的娇弱,不仅表现出非凡的组织才能,还给予了病患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医生进行手术,减轻病人的痛苦。
每一天,她都要工作二十多个小时。她总是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逐床细心查看病患的情况,因此,她也被士兵们称为“提灯女士”、“克里米亚的天使”。
最让人称奇的是,为了取得必要的医药物资,当所有人都不敢打破陈规陋习采取行动时,南丁格尔却带领几个大胆的人,撬开了英国女王仓库门上的锁,并向吓得目瞪口呆的守卫说:“我终于有了我需要的一切。现在请你们把你们所看到的去告诉英国女王吧,全部责任由我来负!”
南丁格尔用实际的付出,向世人证明了实践理想的可贵,证明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南丁格尔相信自己,不仅让她改变了命运的轨迹,也让世界为之震动。在她的努力推动下,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成立了,整个西欧以及世界各地的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也因此快速地发展起来。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觉得大环境太差不可能改变、客户太刁钻不可能改变、身体不舒服不可能改变、薪水过低不可能改变……整天牢骚不断,好像“不可能”、“无法改变”已经成为我们终身的印记了。我们总是时刻需要别人的安慰。然而,若是拿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南丁格尔当初所遭遇的困难相比,简直就是沧海一粟,不值得一提。那么崇高、伟大的梦想都可以被南丁格尔实现了,还有什么比它更难的?
老人智慧箴言:
英国诗人丁尼生说:“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那些觉得自己可以的人,有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成就,有的则是为了他们的梦想和目标,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也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很多。你可以失去信心和勇气,但你的生活并不会因此而轻松,一旦你开始萌发“我可以”的念头,正式迈入追寻梦想的队伍,就有可能生活得更好。
【谷要自长,人要自强】
——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运的馈赠
稻谷要让它自己慢慢长大,不要拔苗助长;人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独立行走,让猿终于成为万物灵长;扔掉手中的拐杖,你才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人生的轨迹不需要别人定,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的人生画布着色。
世上有一种人,总是存在极强的依赖心理,习惯依靠拐杖走路,尤其是依靠别人的拐杖走路。
有些人经常持有的一个最大谬见,就是以为他们永远会从别人不断的帮助中获益。力量是每一个志存高远者的目标,而依靠他人只会导致懦弱。力量是自发的,不依赖于他人。坐在健身房里让别人替我们练习,是无法增强自己肌肉的力量的。没有什么比依靠他人更能破坏独立自主精神的了。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将永远坚强不起来,也不会有独创力。要么抛开身边的“拐杖”独立自主,要么埋葬雄心壮志,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
生活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依赖他人来保障自己。“让你依赖,让你靠”,就如同伊甸园的蛇,总在你准备赤膊努力一番时引诱你。它会对你说:“不用了,你根本不需要。看看,这么多的金钱,这么多好玩、好吃的东西,你享受都来不及呢……”这些话,足以抹杀一个人意欲前进的雄心和勇气,阻止一个人利用自身的资本去换取成功的快乐,让你日复一日原地踏步,止水一般停滞不前,以至于你到了垂暮之年,终日为一生无所作为而悔恨不已。
而且,这种错误的心理,还会剥夺一个人本身具有的独立的权利,使其依赖成性,靠拐杖而不想自己一个人走。有依赖,就不会想独立,其结果是给自己的未来挖下失败的陷阱。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从小就注意对儿子独立性格和精神状态的培养。有一次他赶着马车带儿子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很快,猛地把小肯尼迪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儿子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但父亲却坐在车上悠闲地掏出烟吸起来。
儿子叫道:“爸爸,快来扶我。”
“你摔疼了吗?”
“是的,我自己感觉已站不起来了。”儿子带着哭腔说。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