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汉字小学堂》
人类发明文字,创造了文明。其中汉字除了纪录、传播功能之外,还兼备了书法之美。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石刻小篆、简帛隶书,直到纸张发明以后大量流传的草书、行书、楷书。所有使用汉字阅读的人们,因为汉字书法之美,自然而然增添了一层艺术欣赏的喜悦。
《汉字小学堂》是一本相当特别的汉字读本,这本书把一百个汉字变成一百篇逸趣横生的小故事,每一则故事限定在四百个字以内,再配上一百幅兴味十足的书法小品,意象鲜明、浅显易懂、包罗万象,可说是图文并茂、老少咸宜。这一百篇故事的执笔者高诗佳女士是知名的创意作文教师,插图者陈世宪先生是当代知名的书法艺术表演工作者。阅读《汉字小学堂》就好像聆听高诗佳讲故事,讲古今中外、台湾原住民等古老的神话与传说,同时观赏陈世宪写毛笔字,左手捧着墨汁、颜料,右手抓着大小毛笔,尽情挥洒篆、隶、草、行、楷书,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演汉字艺术之美。
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对不懂门路的人来说十分困扰,一旦抓到窍门就非常有趣。汉字个个独立,数量相当庞大,1900年前,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加上重文(异体字)1163个,分成540个部首。1994年中国大陆出版的《中华字海》收字多达85568个,采用音序和笔画检字。事实上,就现代社会而言,出版印刷、辞书编纂、汉字信息处理等所需要的通用字,大致维持在五六千字左右。古代留传下来的识字读本,字数少的像《百家姓》、字数多的像《千字文》,都有一定的编选道理。这本《汉字小学堂》把一百个汉字分成“人类篇”“天地篇”“奇幻篇”“动物篇”以及“植物篇”五大类,好像汉代黄门令史游编写的《急就篇》, “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譬如《人类篇》介绍了“人、耳、目、面、手”等二十个和人体有关的汉字,这二十个汉字各自独立,借由书法插图的导引,在阅读过程中互相关联,扩大、深化了识字的效果。
以“人”字来说,读者经由《汉字小学堂》不但认识“人”的甲骨文、金文、篆文、楷书,更进一步体验“女娲造人”的文学内涵,也欣赏了彩色创意书法“泥巴”的笔墨意象。以“耳”字来说,“千里眼与顺风耳”结合古典小说《封神榜》以及民间信仰“妈祖”的故事改写而成,插图“千里眼”与“顺风耳”则创新文字成彩色书法。“目”字介绍“三目神马王爷”以及“二郎神杨戬”, “面”字则绘写南岛语族男女纹面且配上“文身刺面”的故事。至于“手”字改编自德国著名画家杜勒名作《祈祷之手》背后的故事,同时创作了象形“手”字与草书“祷”字结合的书法小品。整体而言,文学、艺术与书法美学的渗透陶染,在《汉字小学堂》中随处可见,这是坊间一般华语识字教材所罕见的。
华语教学是21世纪新兴显学,汉字教材的编写与出版自然而然成为当代热门文创事业。这本《汉字小学堂》,犹如一亩长满异卉奇葩的园圃,带给读者的必然是赏心悦目的收获。
黄宗义
台南大学国语文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