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恋童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农忙之抽蒜薹

上学的日子总是很漫长。小伙伴们总是喜欢三五成群的去学校,大西头小五叔叔家的弟弟和妹妹总是顺道来到慕容家,等他们一起去上学。这天早上慕容妈妈做饭晚了些,他们等的时间长了些。哪知慕容有些等不及了,埋怨妈妈做饭为何这么迟。

“不耽误,吃过饭了再去。”妈妈忙碌着安慰着。

“不耽误,上回我到学校都打预备铃了。也没事。”小五叔家的弟弟说,这孩子比较调皮,话也很多,以后看来是个能社交的。

上学期间最期待的那就是周末和放假了。不过农忙季节的周末是要帮大人干活的。

这里是温带,算是一年两熟或者三年两熟,得看你种什么。

春天天气暖和勒,人们都开始下地,看看大蒜麦子长势如何,要不要浇水,要不要施肥。五一前后就开始抽蒜薹了。五一假期总是来得很合适,放了三天假全都用来帮大人抽蒜薹了。

五一假期,高兴的心情被抽蒜薹整没了。父亲准备好抽蒜薹的工具,在一根笔直的小木棍顶端,钉上尖锐的钉子,钉子的头被磨得发光发亮。这种工具几乎每家都有,因为大蒜是这里的特产。

五月份的天气已经很热了,早上需要穿外套,半晌里天就热起来。父亲还是开着那辆小四轮车,一家子准备好东西,最重要的是要装一大桶水,白色的塑料桶。

去西南地的路很不好走,坑坑洼洼的都是车辙子,车身也会随着车轮子颠来颠去。路两边的水沟长满了草,密密麻麻的,其实这草的学名大家都不知道,按照当地的方言说是什么密密蒿,哀杖棵,筛改辙瓤等等名字。

太阳还未升起来,天气微微凉。在地里干活的人已经很多了,大蒜末过了小腿,远处,近处,都是背着一个蛇皮袋子改装而成的斜挎兜,在地里忙碌的身影。两个人一起,慕容和妈妈一起,弟弟和爸爸一起。把带铁钉的一头按下去,插到大蒜的底部往上2片叶子的位置,把蒜薹扎断,另外一支手拽住蒜薹的顶端,网上抽,一根蒜薹就出来了。当然了,如果你用力过猛了,可能会把一整棵蒜,连同大蒜的茎一起拔下来,抽出来的不是蒜薹了,而是这个大蒜直接就断了。如果抽断了,可能会遭到父母的说教,“又抽断了?”如果眼神不好,扎歪了,可能抽不出来,还得再来一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抽出蒜薹的时候由于叶子裹得太紧,往往会把最上头的一片叶子带下来,这时你还需要手动把叶子拨掉,这样就很费时间和精力。抽一把,手拿不下了,就放到自己随身跨的包里。身上的包满了,就要回到车边,把蒜薹放到车上,洒上水,不然蒜薹在这样的大太阳的天气很快就会蔫掉。洒上水之后,再用湿了水的布盖上,这样保鲜又不失水分。有时候斜挎包满了,又不想去车上放,跨在身上很沉重,就会把包放在地上,抽一把蒜薹放到蒜秧上,最后在一起收走。

并不是仅仅抽出来就好了,抽出来是为了卖。捆成一捆一捆的去卖,回到家后,妈妈忙着做饭。其他三个就把蒜薹放到地上的蛇皮袋子上,爸爸抓来一大把稻草,在水里泡湿,再捞出来当作绳子,那时候还很天然,没有人买一捆捆的塑料绳,大家都用稻草当绳子。姐姐和弟弟力气小,水平也不行,捆出来的蒜薹容易松开,所以是没有资格捆蒜薹的,他俩只负责把凌乱的蒜薹整理好,整整齐齐地放在那里,爸爸负责来捆。只见爸爸先把稻草放在地上,拿上一把蒜薹,均匀的铺开,再抓上一把,放整齐,看着不够一捆就再抓上一小把,两边拿起稻草,往中间把稻草纽到一起,顺势把蒜薹立起来,在地上蹲一下,下边就会很整齐,这就成了圆圆的一捆,然后再拿两根稻草,在蒜薹尾巴靠下的地方也捆上一道,这下就很结实了。一捆蒜薹大概3-4斤的样子,也没有固定的斤数。其实干了一天的活每个人都很累了,只想赶紧把活干完赶紧休息。饭还没做好,隔壁的大婶端着饭碗就过来了,边吃边说:“你家这蒜薹好呀,你看这多粗,俺的都抽不出来东西,又短又细的。”“俺的也不好,这是地头那不缺水,中间那段漏沙地,也是抽不出来东西。”妈妈回复。“你是没看见俺的,连你家的一半都不如。”

说话间,妈妈也招呼着吃饭。吃完饭实在太累了,小孩子就去睡觉了,大人到底忙到几点他们也不知道。只知道趴在床上睡得好香呀,外边微弱的灯光照进屋里,伴随着他们入睡。蒜薹捆完之后,他们还会再称一称,就是那种老式的秤砣,放在蛇皮袋上,钩子钩住袋子,称一称,称完第二天再去卖心里就有数了,省得被骗了。称完码整齐放好,倒上半通水,用厚厚的布盖好。

第二天一大早,把蒜薹装到车上,父母就去市场卖了,路上碰到熟人,就会问:“多少钱一斤。”那人会大声回答:“7毛,好的8毛9毛。”等孩子们醒来,饭已经做好了,也许他们根本不知道父母几点起来的。吃过饭还要继续干活,其实这时候爸爸已经去地里在干活了。于是他们想还不如上学呢,干活好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