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厚积薄发
在芜荒国的历史长河中,总角逐鹿会,民间惯称少年英雄会,作为一项传承已久的盛会,它承载着无数少年修行者的梦想。按照惯例,但凡国土内十三岁以下的修行者,皆拥有报名参与的资格,这份难得的机遇,曾经燃烧着一代又一代少年的热血。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过去的两年间,这场盛会却如同被岁月尘封,杳无音信,让无数期待的目光落空。直到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如春风般吹散众人心中的阴霾,总角逐鹿会再度开启,重燃了少年们的壮志豪情。
当统领高声宣读公告,字字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时,人群中当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欣狂欢呼,那是对盛会重启的由衷喜悦,也是对未来可期的憧憬。但片刻之后,更多的人已逐渐冷静下来,意识到这场盛会与自己并无关联,那股高涨的热情瞬间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遗憾。毕竟,念道修士在这片土地上本就寥寥无几,更何况是年少的修行者,能脱颖而出的更是屈指可数。
然而,对于那些世家大族而言,情况却截然不同。若家中恰有嫡系少年才俊,不免会沾沾自喜,仿佛已看到家族的荣光。然当他们满心欢喜,正欲为自家孩儿庆幸时,脑海中陡然闪现的名字,却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他们的热情,让他们顿显冷静,这个名字便是古今。不过虽然有关古今的传言甚嚣尘上,但更多的人却剖析说:古今之所以能在四阶强者面前逞威,并非凭借个人的实力,而是背后有神秘高人相助,其本人不过是念道一阶的修行者。此消息一经传出,众人皆唏嘘不已。但与此同时,人们对古家隐藏的实力也更为忌惮,毕竟能培养出如此令人瞩目的少年,古家的底蕴可想而知。至于此次盛会,乃是公平较技,以古今念道一阶的实力,在众多强者之中,似乎也难以掀起太大的波澜。
统领公布完昭文后,似乎也对古家尤为重视,竟然亲自登门莅临,向古府递上邀请函。统领言辞恳切,表明古剑生曾在前届总角逐鹿会大放异彩,拔得头筹,近来听闻古府又出落个古今不同凡响,故而特邀古家参与盛会。
回顾历年的总角逐鹿会,皆由君上亲自主持,彰显着朝廷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许。然而,如今皇帝年事已高,且身患痨疾,身体每况愈下,难以再像往昔那般精力充沛地操持盛会。恰逢此时,太子已经成年,自其临政以来,日理万机,勤勉政务,将举国上下治理得井然有序,展现出了非凡的治国才能。此次重拾总角逐鹿会,便是其为了宣示国威、夯劲根基而做出的重要决策。
听闻此次盛会乃是太子主张,众人皆热忱以待。在百姓心中,太子虽然年方弱冠,但在短短几年间,已然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他勤政爱民,文治武功兼备,举手投足间颇有仁王之风,深受百姓的爱戴与尊敬。而对于古家而言,能够被太子特邀参与,无疑是一份莫大的荣耀。举族上下皆受宠若惊,当即满口答应。因为他们明白,即便古今在盛会中表现平平,也将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历练,对于他的成长和修行有着莫大的助益。古今深知此次盛会的重要性,亦郑重答应,承诺定会谨慎行事。
古家长辈们此时也已想开,古今虽年仅八岁余,但却比同龄人更加通晓事理,且志向远大,过于教条的管束反倒会压抑其之成长,于是,亲眷们一致决定允其放开手脚,让其能够在修行之路上自由翱翔。不仅如此,古道钧还破除先例,决定让族中实力较强者进入禁地修行,以提升家族整体实力。初时,古牧远试图从遵甬泉暗道水路进入禁地,奈何洞径过小,即便其施展武学念道,却发现甬道坚若磐石,纹丝不动。此时,他才明白,那些看似普通的石头实则隐藏着不俗。无奈之余,只得由古道钧大费周章,破除禁制,才得以自由出入。
起初,古今本欲前往芜荒国周遭的古林修行,那里充满了未知的机缘与挑战,对修行者有着难以抵挡的诱惑力。然而,在长辈的劝诫之下,他最终收敛了心思。古林之中危机四伏,以其目前的实力,若非在芜荒国博得一席之地,拥有足够的实力和资格,即便进入古林也只是枉送性命。于是,古今每日在禁地之中挥汗如雨,潜心修行,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武学和念道的修炼之中,只为在即将到来的总角逐鹿会中一展身手,不辜负家人的期望,也为自己的修行之路取个彩头。
就在古今潜心静修之时,芜荒国皇宫之中,一座金碧辉煌、玑珠玉璇的大殿内,一名白袍青年气宇轩昂地傲立在殿门前,目光虚眺远方的山峦。其周身散发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威严,举手投足间尽显王者风范。转过身对着面前的统领问道:“事情可曾办妥?”其声音低沉而沉稳。
统领双手抱拳,禀报声虽不大却阳刚有力:“禀主子,所有事项巨细均依您交代,俱数办妥了……”
青年闻言,沉稳老成地微微摆手,吩咐道:“知道了,你下去罢!”
“是!”统领领命后,恭敬地退下。
待到统领离开,青年才缓缓敛回目光,喃喃自语道:“两个月,不知可否来得及,希望到时你有力助我,不然事态走向便如脱缰烈马,难以控制矣。我相信你的出现并非巧合,乃是苍天悯人,不忍百姓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安排。如今只望这两月一切顺利,那边能奈住性子才好。”言罢,青年轻轻摇头叹气,眉头紧锁,脸上露出忧虑。
却说古今进入禁地闭关,随身携带辟谷丹,以满足修行期间的食功。此番已是他第三次进入禁地,踟蹰在闭关室的石门前,他驻足片刻,思绪万千。仿佛看见祖父在内修行的身影,心中满是敬意。最终默默离去,自行寻找一处安静之地,专心修炼。
来到卷藏室,这里收藏着古家历代传承下来的诸多功法书籍,每一本都蕴含着深厚的修行智慧。然而,古今轻瞄一眼后,却并无太多念想。指引其有着不达顶峰不罢休的坚定信念,普通的法门已难以满足他的修行需求。因此,他迟迟未有锤炼念力进阶的打算,依旧专注于修习天渡经与武道功法。
从怀中掏出摩诃掌卷,如今他已成功修成第一掌开枢掌,是时候迈向第二掌:断水逆。轻轻打开摩诃掌卷并往后翻阅,然而,当他继续往后翻看时,却发现两篇之后尽是空白,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狐疑。“既然是完整的掌法秘籍,两掌之后为何空空如也?但倘若是残卷,为何又会留白于此?”他陷入了沉思,反复思索着其中的缘由。就在其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脑中忽然灵光乍现,当即催动周身血液汇聚于眼周,开启了天眼。
天眼乃是一项特殊异能,虽被视为不祥之能,但却拥有着看破一切虚妄的神奇力量。果不其然,正如所料,当天眼开启后,再看摩诃掌的空白之页,上面顿时显现出密密麻麻的字迹,满篇皆是珍贵的武学秘籍。古今不禁微微一笑,心中感慨道:“运气这东西,当真的是说不出,道不明。”
古往今来,若是秘籍中出现空白,自传说典籍之中,便有前人尝试用火烤、水浇,或是透光而看等方法,试图让隐藏的字迹显现出来。而古今却凭借着自身不凡的异能,开合天眼便一览无余。可以说,当今天下,除了自己之外,并无几人能够破解此谜,除非机缘巧合。不过天眼虽能看破虚妄,但使用起来也并非毫无风险。古今亦知,此卷的空白之谜绝非仅用天眼就能轻易显现,自己只不过剑走偏锋,行了捷径。
颤颤翻阅着显现出字迹的摩诃掌卷,但见后面几掌名曰五行崩山,裂地开天。虽不知实际如何,光是掌法之名的霸气侧漏,便已尽显无上威力。古今不住倒吸凉气,原来此掌法总共只有四掌,然而常人却仅能观看到前两掌,故而历年来族中有习此武学者,也仅将之作为过渡之用。而更有武学造诣低品之人,便是前两掌也难以习练成功。其并未急于求成,而是将整本书籍尽数揽阅,心中暗自思忖,既然此法极适己身,若是不加以修炼,无异于暴殄天物。于是便将摩诃掌卷小心地收入怀中,决定在今后的修行中,深入钻研这门掌法。
接下来的日子里,便是枯燥繁冗的修行。古今除了观摩合苍鼎图之外,还擎举石球以巩固肉身根基。现已所知,十枚石球内孕育的之质各不相同,原本是在御物之境用于锻炼控物之能的石器,如今却被其用以炼体。他双手各举其一,石球在他手中被颠得呼呼生风,展现出了惊人的力量与技巧。
此外,近日在观想天渡经之时,古今愈发觉得此法不凡,这也便是他当初未选择家族法门的原因。回想起当日老和尚对自己的传授,他深知对方并未诓他,此经确为世界奇法,蕴含着无尽的奥秘与潜力。虽已过去许久,但回想当日之事,依旧疑点重重,诸多细节莫名其妙,难以解释。然而,他深知修行之路需心无旁骛,于是只能排除杂念,既来之则安之,专注于当下的修行。而再度观想合苍鼎图时,他但觉随着念丹愈发饱满壮大,自己对天渡经的领悟也更加深邃。天渡经上虽并无只字半言,亦无法则可循,但却只需将念力注入其中进行观想,便能以电行火蔓之速提升念道修为,这让他对天渡经的神奇之处有了更深的体会。
又过了几日,一日午后,古今在石室中入定修行。突然,自识鼎之中传来一声低嗡,声音虽微渺却清晰可闻,与此同时,石室亦微微一震。此乃是念道有所突破之兆,然而,古今依旧沉浸于天渡经的修行之中,并未多加理会。其心中明白,现如今自己的念丹已突破两丈,俗称两丈修。听闻当时兄长十岁之时已至巅峰,与之相比,古今心知自己依旧相去甚远,但他并未妄自菲薄,反而信心百倍,坚信自己在修行之路上定能不断突破,超越自我。
稍作放松后,古今又耍了一遍七寸拳与开枢掌。随着自身修为的不断提高,他发现之前自认已臻至圆满的两种武学,依然存在着些许瑕疵。这并非武学本身的问题,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愈发严苛,追求更高的武学境界。
热身完毕,其当即便准备修习摩诃掌第二掌:断水逆。这一掌与开枢掌截然不同,开枢掌乃是引全身之气劲至掌中,以柔递之势打出,内劲递进层层迸发,可使物体自内而崩。而断水逆则是掌运气劲而外放,势如惊雷,切水断流,以分流之势化瀑成匹,因迅因宏,恰似断水水逆流,故而得名。
两掌实质不同,练法自然也大相径庭。古今且悟且比划,专心致志地感悟气劲之运行。终于,经过几天的琢磨,他现已有了丝乎眉目。所谓断水,便是手快势迅,立掌击水达斩击之能,此间以掌为中心,气劲四放,轰向四面八方,方才使水逆流。然而听似简单,可修行一道,心知是一回事,习练则又是另一回事。古今心觉领悟,意气风发,然而,待到真正开始练习时,他才深知其中的困难。首要当习练气息外放,此举极难掌控。起初,气劲一经释放,便紊乱无常,毫无规律可循。而若要使掌力周遭气劲均匀,且还需具有宏大有势,简直如隔天堑,难上加难。
接连废寝忘食地修习多日,却依旧一无所成。但其却并无丝毫沮丧之意,反而甚是欣喜。他心中暗自思忖:“若是易于修习,那便也无趣至极。如今虽是未成,却也并非一无所获,至少武道理解又百尺竿头。”心中这般想着,他便依旧乐此不疲。
这日,小憩之时的古今忽而好奇心盛,心中对自己的撒手锏——天眼,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尽管长辈曾数次郑重告诫自己,万不能让旁人知晓拥有此邪能,但即便是父辈,也只是道听途说,难以道明此能持续练下去究竟会有何事发生。古今心知练下去也许会面临灾厄,但他亦明白,自己能够在当日与四阶高手力敌,所靠便是天眼。因天眼异能,他方能预先知晓对手所思所想,从而占得先机,败敌取胜。
说起对战四阶高手之事,此处插言一句。古今心中实则还有一道秘密,那便是当日力战熊威名时,被仇恨冲昏头脑的古今只觉血液逆流,周身则出现了肉燥骨痒之感,而在此种状态下,自己的武道境界竟有所提升,且颇为可观。故而才能在熊威名念器与手爪夹击之下仅凭肉身闪躲且游刃有余。不仅如此,那种境遇之下,自己的脑海中还会被嗜血念头充斥,虽是怒气干云,却又潜存欢畅之欲。如此荒诞的情况,自己当时并未重视,并且也不甚明白其中缘由。思前想后得出结论,恐怕是吞食精血后的副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愈发觉得自身存有太多不解之谜。只是此时修行任务繁重,无暇多顾,只能暂且放下心中的疑惑,且行且看。
言归正传,话说此时的古今调动天眼后才发现弊病,若血液长时间汇聚于眼周,双目便会痛如芒刺,随着痛楚越来越重,天眼也自会慢慢褪去。此举虽有风险,但古今在几日之内也略有所获,他惊异的发现天眼除能洞悉内里,看破虚妄以外,亦有一道不为人知的秘辛……
话说这日探究天眼之时,古今久久凝视着十枚石球内里,发现每个石球中各孕异质,故而重量皆不相同。当其盯得一块石球久了,惊奇地发现自己竟能够俱悉其理、细致入微,心中念想着拆解之法,眼露微红。就在这时,却见石球之核的部分开始微震,起初震动幅度极小,但愈演愈烈,而后轰然炸裂。
古今回神后返顾方才情形,脑中出现一个极为震惊,亦不敢确信地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