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化心态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意义

文化心态体现为小至个人、大到国家民族的心理情感和价值观念,对个人的思想言行以及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起着调节、控制、指引作用。因而文化心态研究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对象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 筑牢文化强国基石

文化强国既体现为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体现为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更体现为广纳博取、开放包容、自信自觉的健康文化心态。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创意、创新、创造的支撑和推动,而这些都离不开积极健康的文化心态,因而塑造、培育健康的文化心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是一项基础性、前提性工作。

建设文化强国,还需要推动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即实现文化模式的更新、升级。从文化哲学的视域来看,文化心态是文化模式、文化危机、文化转型、文化认同的核心。所谓文化模式,“是特定民族或特定时代人们普遍认同的,由内在的民族精神或时代精神、价值取向、习俗、伦理规范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者说基本的生存方式或样法”。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65页。而内在的民族精神或时代精神、价值取向、习俗、伦理规范等实际上就是文化心态的表现形式,因此文化心态制约和规范着每一个体(群体)的行为,赋予人(群体)的行为以根据和意义。梁漱溟根据“人生的三路向”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60~61页。(实际上是三种文化心态)区分了中国、印度、西方的三种文化模式。第一种路向是“向前面要求”,遇到问题都是从前面去下手,其结果就是改造局面,实现自我满足,这是生活本来的路向,体现为西方的文化模式。第二种路向是“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遇到问题不去要求解决、改造局面,而是在已有境地上折中调和、自我满足、随遇而安,体现为中国的文化模式。第三种路向是“转身向后去要求”,遇到问题就想根本取消这种问题或要求,体现为印度的文化模式。尽管梁漱溟的这种区分今天来看稍显简单和片面,但也非常深刻地指明了文化心态是文化模式的内核。

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则体现为文化模式主动或被动的变化,其中都有文化心态的影响。例如,清末的民族危机(也体现为文化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便是因为文化上的封闭僵化、骄傲自大,而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文化转型)是因为我们有着强烈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至于文化认同所体现的文化身份确认和文化归属感本身便是文化心态的一种具体体现。总而言之,文化心态是文化诸问题的核心,是关于文化建设、发展的价值观念,培育健康的文化心态是为了增强文化转型、文化发展的能力。

二 营造社会和谐氛围

文化强国体现为文化的现代化,而文化现代化又与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紧密相连。社会现代化要求人们有与之相适应、匹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但由于文化心态的惯性和滞后性,使得人的现代化不能与社会现代化同步而行。当前社会中的种种乱象和不和谐事件,本质上是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之间的脱节和错位引起的。培育和塑造健康的文化心态,其目的在于促进人的现代化,缩小与社会现代化之间的鸿沟,从而实现二者的同频共振。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有序同步推进,有助于化解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增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最终促进社会和谐。

具体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规划、功能发挥等都受制于所处的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又总是被打上一定的文化烙印,因而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又等同于文化环境,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效果等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文化环境。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深刻转型的过程中,并且面临着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袭,多重向度文化的交会、激荡,使得中国人从整体上呈现出积极与消极、自信与自卑、坚定与迷茫、传统与现代等交织的复杂的文化心态。这些不同的文化心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功能等起着促进或抑制的作用,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心态调整教育目标和策略。换言之,对文化心态的积极引导,将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三 拓宽学科研究领域

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很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从“中国知网”检索的结果来看,1989年就有人探讨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蒋峦), 1994年有人探讨了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张燕郊),但是真正明确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有机融合的应始于1995年王东莉发表的《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参照意义》。该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目标相一致,充分认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将有利于开阔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和思路,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功能。此后,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2005年沈壮海教授的专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的出版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融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业已形成的26个研究领域中,与文化直接相关的只有“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并且设置此研究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只有8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发展调查分析(下)》,《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第21期。由此可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目前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和形成合力,还没有从自发走向自觉。特别是今天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坚持以文化范式或文化视野开展理论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夯实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为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思想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