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词体声律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本书以晚清民初词体声律研究为考察对象,追溯其渊源,探讨其学理,梳理其演进,发覆其成果,总结其得失。

词体声律研究在晚近词坛的流行是内外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方面,晚清词坛空前繁荣,宋代以姜夔、张炎为代表的“格律派”的词风盛行,词律研讨深入人心,同时出于“尊体”的需要,词学家们热衷于词合于乐的论证。外因方面,经学、曲学等其他学科的兴盛对词体声律研究有明显的推动,统治者的提倡也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助力。就大的学理走势而言,词体声律研究在唐宋词乐记述中萌发,在明代词谱之学中兴起,在清代前中期声律探讨中多线并进。综上,时至晚清,词体声律学迅速发展的时代环境和学理基础已经具备。

晚清民初词体声律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约从道光元年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声律研讨风靡词坛,而找到文辞中旋律的痕迹、格律中乐律的凝结,是词体声律学家们的主要目标。他们力图从四声、五音、叶韵等方面找到文辞与乐律的协配规律,以恢复词体协律合乐的属性。就这样,在音律论的笼罩下,词体声律研究变得愈加复杂而不切实际。彭凤高和谢元淮代表了两种倾向:前者认为古今乐可通,词乐可解,词体声律自当以音律为主导;后者则通过与乐工的合作,发现“词人之律”和“乐工之律”之间的分野,其实从根本上否定了不通音律的词家靠审音辨韵来协乐演奏的“天真”想法。

后一阶段,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词体声律研究进入以整合和突破为主题的时期。在校勘上律校法取得重大收获,在创作上朱祖谋、郑文焯等大家推出律文兼美的典范之作,这些实践上的成功使得词体声律学牢牢扎根于传统、扎根于词坛;而对报刊、图书和大学讲堂等学术传承传播新媒介的运用,又为它不断赢得新的发展契机和活力,提供了词学现代转型的先机。更重要的是,晚清以来重音律、尚演奏的研究思路开始向重格律、倡吟诵的方向转换,从而开拓出新的研究空间。其中陈锐和徐绍棨两位词学家走在了时代前列。陈锐《词比》极富开创性地展开对词体格律要素(特别是句式)的归纳整理,对词体律动节奏做出了杰出探索,堪称现代词体声调学的奠基之作。徐绍棨《词通》是传统词体声律学体系建立的标志,是晚清以来词体声律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它提出的“自然见律”说在理论上初步解决了面对变化纷繁的词体时如何把握声律的时代问题。

关键词:词体;声律;晚清民初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