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神机军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99章 王瑾舌绽莲花左右逢源

说话的正是济州官场上有名的刻薄人,平生克毒,人尽呼为“剜心王”王瑾,他见高殿帅下问,急忙道:“不才略施小计,定能令宋江授首。”

“哦?”高俅来了兴致,直起身道,“计将安出?”

王瑾道:“近几年梁山贼猖獗,但不仅与周围百姓秋毫无犯,更是劫富济贫,收买人心,其志不小。然梁山贼首宋江曾是济州郓城县的一名小吏,不才对他十分熟悉……”

王瑾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起宋江的历史,以及自己对宋江的心理分析,最后说道:“……要说造反,推翻朝廷,从宋江的出身、性格、行为上都看不出这种动机,所以不才大胆猜测,宋江在等待一个时机。”

高俅忍不住插言道:“何以证明,宋江不想造反?举个例子先,否则就是臆测!”

王瑾得意地说道:“宋江前任梁山贼首是郓城县东溪村人‘托塔天王’晁盖,为人义气,把梁山议事之处叫做‘聚义厅’,可是宋江当上寨主的当日,就把‘聚义厅’改了名字。”

“叫什么?”高俅问道。

“叫做‘忠义堂’。”

高俅沉思起来,说道:“‘忠义堂’?这能说明宋江心中还有朝廷?”

王瑾道:“这还要归功于殿帅的英明。”

“哦?”高俅颇感意外,道,“说来听听。”

王瑾道:“按照宋江的抱负,是想为国出力,彪炳千秋。但他不是做官的料,总也上不去。但他是个聪明人,从殿帅身上看到了另一个发展的路径。”

高俅这下听懂了,恍然大悟道:“他做贼的目的是想招安!”

王瑾一拍手,道:“然也!他意欲循十节度使的旧例,明里与朝廷作对,暗里一直等待朝廷招安。‘忠义堂’的忠字暴露了宋江的心机,或许,他是故意向殿帅标明心迹。”

高俅道:“去岁宿元景曾经去梁山促成了招安事宜,可是宋江并未显示出强烈的臣服之心,事有反复,因此不曾达成。”

王瑾道:“不才刚刚说了,宋江是个聪明人,他能韬光养晦这么些年,懂得沉住气。他需要的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年高知府与梁山的冲突告诉宋江,还不是时候。”

高俅道:“现在就是时候了?”

王瑾道:“现在?当然,高殿帅亲自来了,宋江还不是倾心相投?”

一席话,说得高俅心花怒放,道:“果真如你所言,此番招安了宋江,便是奇功一件。”

王瑾呵呵一笑,道:“不才正要跟殿帅讨个差使。”

高俅道:“这有何难。就让你做个帅府长史,去梁山招安宋江。”

王瑾道:“招安宋江不难,难的是说服他手下那帮弟兄,所以,招安并非上策。”

高俅怒道:“说了半天,招安就是空中楼阁,那还说得这么热闹,你在消遣本官?”

王瑾“扑通”一声跪下,道:“小人怎敢!小人的意思是,诈做与宋江商议招安之事,赚他漏到城里,捉下为头宋江一个,把来杀了。自古道,‘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但没了宋江,其余的做得甚用?此论不知恩相意下若何?”

“哦?”高俅道,“有点儿意思。”

张叔夜在旁看不下去了,谏道:“堂堂朝廷命官,只可以正理相待,不可行诡诈于人。”

王瑾笑道:“张太守是正人君子,然‘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能达到目的,便是好计。”

张叔夜道:“就算能骗过宋江,他手下吴用、朱武都是足智多谋的异人,岂能中了你的计策。”

王瑾道:“做戏的重点是必须假戏真做。”

“嗯,”高俅道,“我去请圣旨,不由梁山不信。”

张叔夜吓得面如土色,战战兢兢道:“请了圣旨再杀宋江,便是欺君之罪,大人……”

高俅打断他的话,道:“事已至此,除非张太守给我立下军令状,一个月拿下梁山,做不到提头来见,要不然就闭嘴!”

张叔夜明智的选择闭嘴。

高俅对王瑾甚是满意,道:“从今天起,你就是帅府长史,准备去梁山与宋江商讨招安事宜。我这就派人快马回京禀报蔡太师,请圣旨,让宋江接旨,来济州。”

王瑾道:“高殿帅英明!”

高俅道:“此事若是成了,保你荣华富贵。”

王瑾道:“不才愿为殿帅赴汤蹈火、肝脑涂地!”

张叔夜冷眼看着,心怀不齿。

高俅果然命人快马去东京开封府,蔡京向宋徽宗求得诏书,因有前议,朝中上下并无阻碍。

梁山上,几日前大败御林军,一雪前耻的热闹劲儿还没过去,众头领轮番出钱设宴,庆贺这场对朝廷除边军外最强部队的胜利。

当日宋江与大小头领正在忠义堂上饮宴,小校报道:“济州府差人上山来报道,高太尉遣帅府长史王瑾赦罪招安,不日天子颁降诏书,加官赐爵,特来报喜。”

宋江纳闷,道:“王瑾不是济州老吏?什么时候成了帅府长史。且请到偏厅,吴军师、柴大官人与我去会他,听他说甚。”

当下宋江、吴用、柴进由萧让陪同,来见王瑾。

主客看茶已毕,宋江道:“王长史远来辛苦,不在济州伺候高太尉,来次何干?”

王瑾道:“朝廷降诏,特来招安。高太尉差小人前来,报请大小头领,都要到济州城下行礼,开读诏书。”

吴用冷笑道:“我梁山大军横扫御林军,正欲一鼓作气,拿下济州城。高俅不会是因为畏惧,故意设下诱饵,钓我等上钩?”

王瑾道:“不敢欺瞒众位头领,梁山虎威,高殿帅已尽知之。如今辽国边患未定,朝廷求贤若渴,高殿帅一力推荐,天子和蔡太师方才答应招安之事。高殿帅大人大量,不计前嫌,宋头领又何苦放却此天赐良机,与朝廷为敌?报效国家,乃是大忠,抵御外侮,乃是大义,高殿帅私谓宋头领乃是忠义之士,许以征辽大元帅之职,大小头领,各有封赏,原班人马,还付调用,比往昔十节度使,荣耀有过之而无不及。宋头领当熟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