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论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的起点,它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真切地表达了它那时代的人民的心声。《诗经》中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不断推动着后世的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而不是把诗仅看成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无疑,它是中国最宝贵的一项文化遗产。
(本文撰写于1974年,1976年2月以“钟鸣”的署名发表于台湾《夏潮》杂志。)
————————————————————
(1) 《诗经》内容,丰富多姿。它反映了西周早年到春秋中叶这时期的政治社会变动的状况,还描述了该时期宗教天命思想的衰落情形。这些方面为本文所侧重。《诗经·大雅》部分的一些诗篇,可视为周民祖先的开拓史,其中可以看出先民在艰苦环境中垦辟土地、创建国家的奋斗过程。《国风》中有许许多多的民歌,表达了乡间男女的爱恋,他们所流露的那种真挚而健朗的情感,是十分动人的,其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礼教的束缚的无视(如《野有蔓草》、《溱洧》、《东门之枌》的结伴游乐,《摽有梅》所表露的直率,《褰裳》所表现的活泼,特别是《野有死麇》幽会情诗的大胆,使后世道学者看了,视为淫晦猥亵之诗)。另有一些诗,描绘了旧社会妇女的悲愤与痛苦,抗议了礼教的压迫(如《氓》描写妇人的被弃与男子的负心,可以看出封建礼教所造成的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行露》描写女子不畏欺压表现出坚决果敢的态度)。这些方面的诗篇,虽然也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但由于篇幅与取材所限,本文不及申述。
(2) 《诗经》的名称是后来才有的。我们现在依称它为《诗经》,只是依照一般的习惯。
孔子在论语里屡次称“诗三百”,可见孔子时代诗经的篇数和今本一样,旧说孔子删《诗》,是不确的说法。《左传》鲁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季札到鲁国观乐,他所看到的诗篇,和今本略同。季札抵吴的那年(公元前542年),孔子才八岁,足证他没有删《诗》这回事。张寿林撰《诗经是不是孔子所删定的》(《古史辩》第3册下编),引述孔颖达、郑樵、崔述等人怀疑司马迁的意见,并列举六项疑点,发明《诗经》不是孔子所删的,论据确切。
(3) 《诗经》现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风”是声调的意思,是各地方的乐调。它收集各地的民间歌谣,编成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共有一百六十首诗篇。风诗大部分是东迁以后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雅”是王朝崇尚的正声,叫雅乐。它分为大雅和小雅(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小雅是“宴飨之乐”,大雅是“会朝之乐”),共有一百零五首诗篇。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小雅的大部分和大雅的小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雅诗可视为叙述西周政治社会盛衰的诗史,它反映了西周社会生活的变动状况,揭露了当时贵族政治的腐败情形,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精神。“颂”是用在祭祀时向神称颂或向祖先称颂的乐歌。颂分周颂、商颂、鲁颂,共有四十首诗篇。周颂全部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商颂和鲁颂是春秋前期在鲁国和宋国的用于朝廷、宗庙的乐章,多是阿谀时君的庙堂作品。
(4) 杨宽认为西周时代有铁制农具存在的可能。详见《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5) 其他如,《小雅·鱼藻》写王在镐京饮酒作乐的情形;《鱼丽》写贵族宴欢时酒菜的丰美;《宾之初筵》描绘贵族燕飨时的情状。国风也有几首描写贵族写意生活的诗,如《邶风·简兮》写宫廷“万舞”的排场;《召南·驺虞》写贵族的田猎游乐;《羔羊》写他们穿着华饰(“羔羊之皮,素丝五紽”),生活优悠闲散(“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陈槃说这首诗是“讥诮一班做官的,说他只晓得丰衣美食,委靡不振”(《古史辩》第3册,第428页)。
(6) 《小星》这首诗,胡适误把它解为妓女星夜求欢的描写(见《古史辩》第3册下编,第585页)。这诗当从余冠英《诗经选》注释为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