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产品模型
产品模型是关于产品概念表达的模型,这既是人模型转为用户模型,落实到产品上的过程,也是设计“人造物(产品)”的开始。它是有关设计对象的形状特征、功能、风格、使用环境等各方面属性的描述,它也是描述了一类设计作用于物、事等上的各种约束条件。
产品是用户与公司之间的媒介,用户为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了各类条件,生产企业的技术也为设计提出了各类条件,以往的知识或专家们也提出了各类条件,生产与销售此产品也提出了各类条件。因此,描述出这些条件就成为产品的模型,希望设计师、用户为解决问题的方案达成一致,实现共赢。
布西雅总结了物品的属性,认为具有三个要素。第一,使用价值,这是人造物的工具属性,是在日常生活领域中,按照产品的功用逻辑产生的。第二,交换价值,这是人造物的商品属性,是在市场经济领域中,按照商品的经济逻辑产生的。第三,符号价值,这是人造物的符号属性,是在社会生活中地位、身份、声望等领域中,按照符号逻辑产生的。
马丁·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指出了产品的形式(视觉)与内容(符号)之间的关系,其属性如下。
■ 物之物性——特征载体;
■ 物之社会性——关系载体;
■ 物之科学性——技术载体;
■ 物之艺术性——美的载体;
■ 物之人性——符号载体;
■ 物之经济性——交换的载体;
■ 物之工具性——有用的载体;
■ 物之安全性——可靠的载体。
此刻,这里已将产品模型归属为文化产品的模型,作为文化产品的属性,这是引用了社会学、人类学、科学、艺术的成果,我们发现人造物的产生就是在建立一个世界。人造物的存在包含一个世界,它是当时社会关系、生存方式的一个镜像。由此,设计不仅仅是创造人造物(产品),其实是在协调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事之间的各种关系。设计意味着设计“关系”,这些关系使人们必须思量“和谐”这一词语的内涵,思考是否可以通过设计人造物(产品)这一文化产品去平衡与干扰人们生存的心态。
产品模型的构成包括以下内容。
■ 物的构成(形式系统、功能系统等);
■ 人性的构成(知觉系统、情感系统、趣味系统、操作系统等);
■ 社会性的构成(价值系统、关系系统、象征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