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临摹不算摄影
临摹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名家的名作当然让人憧憬,可是临摹只是临摹,而不是创作。学书法需要临摹,因为它的基本功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但是临摹得再像,王羲之还是王羲之,自己还是自己。
家乡有块著名的石碑,叫《瘗鹤铭》,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称之为“大字之祖”,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图1-5)。从唐朝起就有人临摹,这千百年中有无数人临摹过,但是只有这块残破的石碑价值连城,其他人写得再像,甚至写得更好,也无人知晓。

图1-5,摘自镇江金山网
摄影的临摹比书法的临摹要糟糕百倍,它从一开始就一文不值,因为相机本身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复印机,相机已经自动帮摄影者完成了很多基本功的学习,摄影者只要动一下指头就行。这就使得摄影的临摹与复印一样,主要是机器的作为,没有什么意义。我们经常喜欢用“创作”二字来描绘我们的摄影行为,却不知道这两个字的分量。究竟什么叫创作?百度百科上这样定义:“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自己的艺术经验、艺术观念以及审美体验,通过一定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把特定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转化为艺术形象、艺术作品和艺术文本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创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的自由创造活动。”
创作首先是创造性的活动,艺术创作让我们有不同的视角去看世界:我们身边有一去不复返的历史需要用相机去记录,有未探索的自然世界需要我们去发掘,有千姿百态的人生需要我们去捕捉。这些东西我们穷一生精力也只能窥见分毫,为什么我们偏偏要退而求其次,去重复他人的劳动呢?
相机与复印机技术类似,但是功能却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找人在最佳时机把自己带到最佳景点,帮忙设置好器材参数,自己只按一下快门;甚至买一张别人的原始文件,再找个高手做好后期,再找人专业水准地打印出来,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的摄影已经完全失去它应有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