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 “燕京八景”之一
卢沟桥,那灵动活泼的狮子是幼时的我们对它的独特记忆,直至后来在历史的课堂上开始了解这个蕴含着特殊意义的名字。
卢沟晓月是北京著名的八景之一。图为清代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
毗邻宛平城的卢沟桥始建于公元1189年,建成于1192年,距今800多年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最雄伟的石拱联桥,全桥长266.5米,桥面宽8米,共11孔。在卢沟桥建成100多年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这里,并在他那部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这座历史悠久的桥梁,使该桥很早就名扬海外,成为一座世界级的名桥。
来到卢沟桥不能不数一下狮子,小学课文《卢沟桥的狮子》里面介绍了卢沟桥上每根柱子都雕着狮子,这些狮子各具形态,憨态可爱。数百年来对于卢沟桥的狮子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有资料说总共有485只,另有资料却说多达501只,不知道哪个数字更准确,成了一桩悬案,也正因此吸引更多的人去卢沟桥探索。
在桥的两端,一进入就可看到桥头两侧各有一座静卧的石狮和一垂首的石象。此外,还有4根石制的华表和4块石碑。华表高约4.65米,其形式与天安门前的华表相似,但在雕刻与装饰上有所不同。巍然挺立的八角形石柱的华表,下部底座为石质须弥座,上部横贯云板,柱顶有圆盘式的莲座,莲座上雄踞一石狮,多年来静静地守护着卢沟桥。四块石碑中,“卢沟晓月碑”在桥的东面雁翅桥面的北侧,字是乾隆的御笔,碑后是乾隆所作的卢沟诗。
每当中秋圆月的夜晚,卢沟桥头一轮明月高悬在夜空,四下寂静的夜空、远处苍茫的山丘、干涸的河道、古老的石桥,浑然一体,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美景,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晓月”,是“燕京八景”之一。
在卢沟桥的东侧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七七事变”发生地——宛平城。宛平城建成于明崇祯十三年,初名“拱北城”,清改为“拱极城”,1929年因宛平县署搬迁到这里而改名为宛平城。宛平城规则整齐,与城外的卢沟桥连在一起形似一支锅铲,所以攻下宛平城,北京城就成了“锅铲”之物,唾手可得。历史上也是如此,李自成就是从这里走进北京城的。
1937年7月7日,驻守在卢沟桥附近的二十九军与日军展开激战,开启了中华民族悲壮而又惨烈的一段历史,不知有多少中华儿女献出宝贵的生命。
走下卢沟桥,来到宛平古城南面的抗日战争雕塑园,一尊尊生动形象的塑像向我们诉说着中华儿女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所遭受的虐待与苦难,再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艰辛历程,再现了中国人民与日军血战到底英勇不屈的顽强精神,再现了睡狮一般的中国人民觉醒后的惊天怒吼!
旅游小贴士
地理位置:北京市丰台区
最佳时节:9~10月
开放时间: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07∶00~19∶00;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08∶00~17∶00
旅游景点:卢沟桥、卢沟晓月、宛平城、抗日战争雕塑园
特色风味:大碗三黄鸡、大碗肘子,大碗扣肉、大碗黄鱼
“七七事变”发生地——宛平城。
抗日战争雕塑园是为纪念“七七事变”而建,庄严肃穆的纪念碑记录着华夏儿女所受的苦难与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