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社会民生的核心问题,有效利用高校毕业生资源也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能否从劳动力密集型发展模式转向创新型发展模式,关系到能否成功进行产业升级并将我国由制造业大国打造成制造业强国。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已经超过700万人,在高校毕业生求职和就业过程中存在质量、结构、效率、公平等诸多问题。其中,创业教育关系到增加毕业生需求总量,高职毕业生已成为高校毕业生的最大群体,而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得弱势群体在就业中困难重重。以闵维方教授为课题负责人,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的师生为主体的课题组申请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09&ZD058)。课题组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促进就业公平、提高就业效率、改善高等教育质量等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按照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在从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四年时间内,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2010年,课题组对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2011年,完成全国范围大规模的问卷调查;2011年6月,对于应届高校毕业生和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访谈。2011年9月完成了项目中期检查。2012年,课题组完成了一系列论文的撰写、召开国际研讨会。2013年,课题组进行第二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2014年上半年,对于结题书稿进行撰写和修改,并顺利结题。
本书是在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全书由闵维方教授、岳昌君教授、丁小浩教授、蒋承副教授、马莉萍副教授、张恺博士负责策划、组织和统稿。参与各章编写的主要人员如下:绪论,岳昌君、蒋承、马莉萍;第一章,闵维方、蒋承;第二章,岳昌君;第三章,马莉萍;第四章,范皑皑;第五章,蒋承;第六章,杨钋、郭建如、金轶男;第七章,王友航;第八章,文东茅;第九章,马莉萍、丁小浩;第十章,岳昌君、杨中超;第十一章,王嘉颖、丁小浩;第十二章,吕媛、李文利;第十三章,马莉萍;第十四章,杨钋;第十五章,郭建如;第十六章,郭建如;第十七章,杨钋;第十八章,杨钋、金轶男、郭建如;第十九章,杨玉成;第二十章,马莉萍、冯倩倩;第二十一章,施晓光;第二十二章,翁秋怡、丁小浩;第二十三章,朱红、张优良;第二十四章,朱红、李文利;第二十五章,许申、丁小浩;第二十六章,曹星、岳昌君;第二十七章,鲍威、李炳龙;第二十八章,丁延庆;第二十九章,翁秋怡、丁小浩;第三十章,范皑皑、丁小浩。
在进行访谈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的过程中,课题组得到以下院校的大力支持(按拼音排序):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大学、德州学院、汉口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济南大学、江西蓝天学院、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南昌大学、宁夏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大学、山东英才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工程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西南大学、咸宁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树人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等院校。在此向以上高校的相关领导和人员巩建闽、刘根正、范秀仁、邢志杰、毕于民、桂展鹏、蔡松柏、蓝汉林等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的许多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也参与了课题的部分研究工作;科研助理孙冰玉在课题的申请、访谈、问卷收集和录入、结题、专著出版过程中付出了辛勤工作。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周雁翎和李淑方在出版过程中给予了大力帮助。课题组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本书是大型课题研究成果的结晶,各章写作体例风格不尽相同,也由于水平有限,撰写过程中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