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道路交通事故重建的过程
重建道路交通事故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事故重建人员需要了解事故的各方面证据材料,包括事故现场痕迹、散落物、事故车辆、道路条件、驾驶人与乘员、天气条件、驾驶人操纵状况时的心理及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的事项,涉及因素非常多。因此,道路交通事故重建过程都是在一定的证据条件下完成的,要重建出与事故发生时各方面要素的变化完全一致的事故过程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对于事故处理和事故预防工作,这也是没有必要的。
1.3.1 道路交通事故重建的条件
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重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脱离客观和可靠的证据材料而进行的事故重建工作只能是对事故过程的猜测,是没有说服力和意义的。一般地,要重建一起事故过程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这些条件通常都是经过现场勘查能够获得的。例如,肇事车辆肇事前后的状态、运动方向、运动距离及最终停止位置等;肇事车辆碰撞类型、损坏部位及程度等;路面痕迹、道路状况、装载情况;受害人损伤情况、驾驶人操作情况等。这些信息资料的客观性、完整性和真实性都将影响交通事故重建的成效。
【基本信息】
一般地,事故重建人员对事故信息掌握得越全面、对事故过程的认识越深刻,重建的速度就会越快,重建的质量也会越好。重建道路交通事故需要掌握以下基本信息。
(1)事故车辆信息:车辆几何参数(图1.1)、车辆的质量参数、装载情况、安全装备工作情况、安全带使用情况、安全气囊工作情况、制动协调时间、车体痕迹、车辆变形,以及轮胎、制动、转向、灯光、视野等信息。图1.1中,字母a、b、c、d、e、f、g代表车辆沿水平方向的外廓尺寸,数字1、2、3、4、5、6、7、8表示车辆指示部位至水平地面的高度。
图1.1 车辆几何参数
(2)事故现场信息:事故现场轮胎地面痕迹、刮擦痕迹、散落物、车头方向、车辆仪表读数及伤者位置等。
(3)道路条件信息:道路的几何尺寸参数、附着系数、坡度、弯道半径、超高、路面状况、天气情况、冲突点、碰撞点等。
(4)交通管理信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护栏、隔离带等道路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
(5)乘员信息:驾驶人与乘员在事故中的反应,碰撞前后驾驶人与乘员所处的位置、受伤部位、伤情检查报告等。
(6)检验鉴定信息:道路、驾驶人、车辆的某些技术状况与性能等。
(7)证人陈述:事故当事人、乘员及目击证人对事故过程的描述等。
(8)监控信息:道路及周边电子警察等监控设施记录的事故过程信息。
(9)车载电子信息:事故车辆安装的各种电子装置记录的车辆运行状态的数据信息,通常包括车辆安装的发动机及底盘控制单元、车载蓝牙、车载导航、车载WiFi及多媒体系统等工作时记录的信息,以及车辆在工作时存储于云端的信息。
1.3.2 道路交通事故重建的程序
道路交通事故重建并非通过对已搜集的事故信息进行想象,从而推测事故发生的过程,而是对现场信息搜集水平不高的交通事故做出本质上的解释,这是道路交通事故重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事故重建的具体过程随着重建目的、重建内容、重建要求、重建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事故重建有一些确定的规则与程序。
1. 明确重建结果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道路交通事故重建人员来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明确通过事故重建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个确定的交通事故案件,由于需要重建的任务不同,需要的证据材料、重建的方法、所需要消耗的时间,甚至是重建的精度与所需要的费用都可能不同。因此,重建工作一开始,务必明确目标和任务。
2. 审查证据材料
在明确重建任务之后,就必须明确完成该项工作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实现,并把那些与任务或需要研究的问题无关的材料放在一边,经过仔细研究与审查确定哪些证据材料与重建任务是密切相关的,哪些是存有疑问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哪些又是与重建任务不相关的证据材料(图1.2)。例如,当重建任务是需要明确事故车辆哪一方违反路权规定时,那些乘员损伤的证据材料就不需要考虑。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材料分析研究的数量,提高工作的效率。
图1.2 证据材料的分类
3. 根据任务需要搜集其他所需材料
证据材料审查之后,已有的材料可能是不充分的,要重建事故过程还需要补充一些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数据。例如,事故发生路段路面的附着系数,往往事故卷宗材料里面是缺失的,需要重建人员查阅手册、借助以往办案的经验,或实地现场试验以获得数据。如果需要补充的材料可以获得,则重建过程就可以继续执行;否则,重建工作可能需要终止。
4. 绘制碰撞后车辆运动态势图
多数情况下,绘制一张碰撞后车辆运动态势图是非常必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如果问题是需要明确车辆碰撞时的位置及车头方向,则绘制碰撞后车辆运动态势图通常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并非所有的重建工作都需要绘制碰撞后车辆运动态势图,如对于汽车尾灯是开还是关的重建问题。图1.3所示为某起事故的碰撞后车辆运动态势图。
【车辆运动态势图】
图1.3 某起事故的碰撞后车辆运动态势图
5. 检查之前的工作成效
随着重建工作的深入,问题逐渐清晰,道路交通事故重建人员的头脑中就会形成事故过程的初步结果。此时,需要回过头来对以前的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审查与整理,需要比对各个痕迹是否能够相互吻合。例如,轮胎地面痕迹与轮胎的磨损,汽车碰撞后两台车碰撞的部位、变形的大小与方向是否能够对应起来。由此来理解车辆碰撞过程中的运动速度、行驶方向与作用力大小,理解碰撞前后汽车的运行轨迹。如果痕迹能够相互印证,则说明重建结果是可信的,可以通过轮胎拖印、侧滑印等进行必要的计算,对重建的相关结果进行量化。
6. 对理论或假设进行验证
如果通过检查之前的工作成效后,事故过程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就需要运用动力学理论对碰撞前车辆的位置、行驶速度、加速度和行驶方向等进行检验和验证。重建人员经常会相信证人和现场勘查的证据,但这些第一手材料有时也会存在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验证。
7. 审查重建报告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
碰撞的结果可能与重建报告得出的结论相符。重建报告中的其他结果,如碰撞时接触部位的高度,有时对于重建任务来说并非重要事项,但是这些结果也必须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否则,会降低重建结论的可信度。例如,在需要对车辆停止位置进行确认的事故重建中,尽管车体表面的刮擦痕迹对于停止位置的寻找来说并非重要因素,但是重建结果也必须对该刮擦痕迹的形成做出充分的解释,因为在重建过程中人们不可以忽略这些明显的痕迹。
8. 检验得出的结论
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几乎相同的结论(图1.4),并且它们能够相互印证,则可以提高重建结果的可信度。不同的人,运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重建的结果不同,则基本能够说明重建结果是不可信的。这也是事故重建初学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
图1.4 用不同方法重建事故
9. 用图表和表格对结论进行说明和解释
用示意图解释事故过程中车辆运动的序列事件和车辆的运行姿态,用曲线和图表显示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相关运动参数的变化,如图1.5所示,可以直观、方便地展示事故过程的诸多信息。特别是随着事故重建技术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一些专门的工具软件可以帮助人们生成二维或三维的重建结果,更加形象、直观、全面地展示交通事故的重建结果。尽管这些工作对于完成任务来讲并不是绝对必要的,但这种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并逐渐成为事故重建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5 用图表对重建结果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