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入金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人情练达

浮生若梦,梦中满是那怎么都抹不掉的金陵盛世,再也回不去的江南风光。幼年的荣华富贵如同一个海市蜃楼的梦境,他经历过,却又觉得恍如隔世,短短几年的光景,他经历了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他出生前父亲便已经去世,本属于他的家业落到叔伯的手中,他无能为力,但他也从没有为此忧虑过,就如同贾宝玉说的,再怎样也不会少了他们的。祖母在,母亲在,祖上的基业在,财富依旧是他的。

这样浑浑噩噩的日子还没过多久,他们就遭遇了抄家,当时的他还不懂人情世故,只记得家里来了一帮人,全都凶神恶煞。午夜梦回的时候,这些人的脸,就变成他梦中最恐怖的恶魔,他们如同强盗般抢掠,一幕幕构成了他一生抹不掉的阴影。从富贵到落魄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快得就如同天上转瞬划过的流星一般。

青梅竹马的表妹,就是他一生的追求,那是他一生中最美的一个梦,他一直都不忍醒过来的梦。但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世态炎凉,他最后的一个美梦也被打破了。为了能够跟表妹在一起,他辗转奔走,费尽心机,最后却还是无功而返。若不是他的朋友,他一辈子都不可能跟他的表妹在一起。

他感激他的朋友,也并不想过多责备他的岳父岳母。经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他早就已经不是当年江宁织造府中那个贵公子了。现在的他渐渐懂得了人情世故,也知道了世风日下最是平常,他们只是做了最平常的一件事情,而自己的一败涂地则是这一切悲剧的起源。

他知道想要改变现状的唯一方式就是改变自己的身份。只是如今一介布衣的他,还有什么资格谈什么高官厚禄?祖上的荫庇,在当年是一种幸运,到了他这一辈则变成了负担。雍正的一道圣旨,几乎就断送了曹家的科举之路,在这风口浪尖上,又有谁敢对他们一家伸出援助之手呢?而他唯一的特长就是写文章,一如他在《红楼梦》中,借石头之口,讲出了他写这本书的目的:

我想历来野史的朝代,无非假借汉、唐的名色;莫如我这石头所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况且那野史中,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人子弟。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在作者,不过要写出自己的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如戏中的小丑一般。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竟不如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至于几首歪诗,也可以喷饭供酒。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只愿世人当那醉余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是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不更去谋虚逐妄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富贵对于他而言就是如此。他曾经登顶过,所以他看过最美的风景,也同样遭遇过最残酷的现实。小小年纪就不得不洗尽铅华的曹雪芹,早已蜕变成了一个世俗人。童年的他如同贾宝玉一般,在百花丛中穿梭,锦衣玉食从来不会间断,他可以无忧无虑做自己。那时候的他享受着世人羡慕的优渥生活,却还在那里为赋新词强说愁,想着这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他抗拒着八股,抗拒着为官做宰的生活。

而如今,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他也做不到贾宝玉那样,放下父母和家庭,遁入空门。那是他的一个梦,或者说那是别人安在他身上的一个梦。在未曾经历过这些变故的时候,他就是贾宝玉,在童年的时候,他在女孩子中嬉戏游玩,他爱着一切美好的事物,爱所有待字闺中的女儿家。而在他经历过一番磨难之后,他已然不再是书中那个翩翩少年郎,也不是那个为了林妹妹可以出家当和尚的宝哥哥。

当他拥有过一切,却又看到一切在他眼前消失,这比从未拥有过更让人难以接受。经历过人情冷暖之后,他深刻体会到钱权给人带来的快感。他用他仅有的一技之长开拓自己的人际关系。他曾经是纨绔子弟,所以他太清楚这些纨绔子弟的兴趣爱好了。他在强权富贵中择友,他认识了鄂比,认识了爱新觉罗·敦敏和爱新觉罗·敦诚等皇亲国戚,也认识了命运坎坷的张宜泉等人。这些人造就了他笔下跟贾宝玉交好的北静王、冯紫英、卫若兰等,同时又不似薛蟠这般腹中草莽的纨绔子弟。他们给了曹雪芹创作的灵感,同时也在经济上支援着他,他们的出现给了他更多的创作空间。

《红楼梦》太过真实,即便是到了现在,再去看书里的故事,联系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着自己身边的人来来去去,依旧觉得那三百多年前写下的故事,似乎就是在预示着我们现在的人生。把红楼的故事放在职场,放在家庭中,放在当今的社会去看,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走向,有得有失,那些极力阿谀奉承的人,那些机关算尽的人,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一个人的顺境、逆境,跟书里一回事罢了。三十年风水轮流转,书里如此,千百年前如此,现在还是如此。

《红楼梦》的真实,让人觉得那不是一本小说,而是曹雪芹在叙述自己的故事,不曾经历过,怎会有如此深刻细致的体会。所以,我总以为,《红楼梦》的情节是他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也是他多年辛酸的心得体会。那不是他一个人的红楼,更是那个年代、那些人共同的红楼。他们每天的生活就跟书中描写的一样:雅的时候,他们会约上三五好友,或是在青楼,或是在友人家中,或是在茶楼,或是在酒馆,他们吟诗作对,体会一番前人的诗情画意,自己也附庸风雅一番。当然也有俗的时候。如果像薛蟠这类人做东的话,这一局自然就是俗局了,他会准备上等的大闸蟹和上好的酒,大家一起吃吃喝喝,说些荤笑话。如果是冯紫英做东,自然是雅致一些的,他们行行酒令,聊聊近日的功课,说说这些日子的新鲜事。

这些情节如此鲜活,想来曹雪芹一定是从生活中取材。不同的是,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带着光环的男主角,也不是荣国府中那个衔玉而生、备受宠爱的宝公子,他早已落魄成了穷酸书生。他们之间的交往,除了志趣相投之外,还多了一分势利,他希望靠着他们为自己谋一个不错的差事。书中的贾宝玉出门从来不带钱,身边的小厮自然都会给他安排好的,家里缺了谁的也不能缺了他的。而在现实中,曹雪芹是家中的经济支柱,他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所以他必须要为自己谋一个前程,只为了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得好一些。

那一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并不是他在哪本书上看到的,而是他对于生活的真实体会。不曾饮过雪,怎知那严寒的冬季里,牙齿被冻到上下打颤的感觉。他在“天堂”的时候以为自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但他没有看到家族背后的明争暗斗,也不知道官场的尔虞我诈。他看尽了奢华的美好,一睁开眼睛,看到的是各种锦衣玉食,走两步,处处都是亭台楼阁,闲来无事,家中的各种藏书就是他最好的消遣,那时候的生活真是无忧无虑。

如果他一辈子是穷人,那么他不会知道琼浆玉露和满汉全席的味道,别人的鄙视他会习以为常,他不会因此觉得苦闷抑郁。但他享受过所有的美好,最后却要过着粗茶淡饭、朝不保夕的生活。他曾经被捧在云端,却看着那些对他谄笑的人一个个变脸,将他踩到了脚下。巨大的落差使他快速成长,他比任何人都知道金钱富贵的重要性,他放不下文人的架子、纨绔子弟的傲气,但是他同时也拥有无人能及的文学天赋。

最可怕的是,他的才华也限制了他的性格,他才思泉涌,却也敏感得很。花季的年纪,他的心却早已经苍老,他就这样在自己的世界中慢慢平复心情,用冷漠面对着外界。后来,他眼看着叔父越来越老,而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他不得不帮着叔父照顾家里,那些仕途经济之类的事情他也不得不开始学起来,家里的日常接待工作,他也都要渐渐熟悉起来。借由这个机会,他结识了一些政商名流和文坛前辈,在他们的影响下,他树立了著书立说、立德立言的远大志向。也正是受到了这些人的影响,他把少时那一派迂想痴情渐渐地淘汰了些,为了家族复兴而努力奋斗,一度勤奋读书,访师觅友,多方干谒朝中权贵。

或许是朋友的帮助,也或许是三十年风水轮流转,乾隆元年,曹家接到了一道圣旨,宽免曹家的亏空。噩梦终于过去了,那年曹雪芹二十二岁。免去了戴罪之身后,他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虽然并没有祖上那样的美差,那样的荣耀,但总算是让自己和一家人过上了体面一点的生活,家里的开支也能宽裕一些。他先任内务府笔贴式差事,后来进入西单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旧称“虎门”)担任一个不起眼的小职位。

从家中走向了朝堂,从寡言少语到结交权贵,他在岁月的洗礼中渐渐看清了这个世界,也知道了江湖。不管是草莽的江湖,还是达官贵人的江湖,有江湖自然有是非。而人是离不开江湖的,一入江湖就难免会身不由己。他用了半生的时光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也脱胎换骨,不再是红楼中那个处在富贵荣华中却执意要远离世俗,只想跟姐姐妹妹生活的贾宝玉。他已然是一个有血有肉、人情练达的男子汉。此时的他学会了权衡,他不拒绝与人交往,更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排斥跟达官贵人交往。他调整自己的心态,小心应付着身边所有的人。他也特别留意那些跟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因为在宗学任职,他结交了比他小十几岁的敦诚和他的弟弟敦敏,之后又结交了福彭等。而立之年的他,对生活和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他可以贫穷,但是他努力改变现状。他前半生的风风雨雨让他的身份特殊,他曾经自卑,甚至自闭,但三十岁的他知道逃避没有用,他懂得了作为男人的责任。他放下自己的心结,开始工作,开始交友,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他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悟出了那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深意,他的经历也印证了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就是三十岁的曹雪芹,一个蜕变了的贾宝玉,一个既有文采也擅交际的芹溪先生。这正是: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