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习学概论
学习与生俱来,任何人从出生便开始了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等,学习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人生。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现在读了大学,或上了研究生之后,无法像过去那样可以一辈子一劳永逸。随着知识科技更新的不断加快,现在若不想被淘汰,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也就是终生学习。而在所有学习中,对学习本身的认识,同样是至关重要的,用专门的术语来说,这就是学习的元认知,不认识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以及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就无法更好地学习。《孙子兵法》告诉我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我们既要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条件,又要了解知识,这样才能学得更加得力和得法。
认识自己的人是最有力量的人,认清自己的优势和规律,并把握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并取得成功。对学习方式和对自己学习规律把握的能力进行研究,这就是学会学习。
一
学会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学会求知。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化的时代,不会学习就无法立足,我们要从知识中获得力量,借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无论是课本知识、课外知识,还是生活中的知识和专业知识等,都要有一种获取和运用的能力。很多的知识都是前人或他人总结和创造出来的,要善于吸取知识,为己所用,掌握功能强大的科学技术、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思维、想象、观察、判断、记忆、推理、自学、写作、创造等能力。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所欲“游”!
第二,学会思维。思维是人类智慧的火花,没有思维,人就不可能有智慧,更不可能有其他的一切,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要把握思维规律,充分发挥大脑功能。学会思维,可以分以下几步走:
第一步,对问题准确地加以认识和表达,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认识自身就是思维活动,再加以表达,对解决问题提出具体的方向和措施。
第二步,对思想策略加以有效地选择,采用优选法,问题被发现之后,解决问题往往有多种方法和策略,从中精选出最有实际意义、最具有优势的方法、策略去解决问题。
第三步,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方位对问题展开思索,找到与它们相关的因素,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第四步,对问题解决的结果加以检验与反馈,检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合情合理,进行进一步考察、检验和评价,展开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考察思维过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第三,学会做人。真正的人才不仅仅能够学习知识、文化、技术等,而且能学会做事、做人,学会做人与学会知识一样重要,把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勇挑重担、不屈不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遵纪守法,同时又敢想敢为、艰苦朴素、勤奋努力,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务实求真、开拓创新,造福社会。
第四,学会关爱。人是社会的人,不是孤立的人,人要在生活中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融入社会,拥有和睦的家庭、和谐的工作环境;关心自己,关心家庭,关心身边的亲人、朋友,关心社会,热爱民族和国家,热爱工作和团队,尊重师长,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第五,学会美育。陶冶自己的情操,加强自己的精神品位,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提升自己的美育能力,做一个文明的当代人,一个具有崇高品德和操守,以及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六,学会调控。正如高尔曼·丹尼尔博士所说的情商理论:“仅有智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很强的情商,也就是具有调控自我情绪、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游刃有余,而不是孤立隔绝,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在现代社会化的环境中,一个人很难把事情做成功,要借助大家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彼此协调,因此个人要学会调控自我情绪,协调与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借助他人的帮助,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
第七,学会进取。人的最好状态是拥有信心,正如居里夫人所说的那样: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信心。我们要树立理想,构思和策划人生,建立和健全大目标、中目标和小目标,一步一步实现,并最终完成自己的理想,心灵因素是人最重要的成功素质。目标、理想、信心、意志缺一不可,否则就什么也谈不上,什么也做不到了。因此建立和强化自己的心灵商数,这是我们要学会和完善的最本质的内涵。
第八,学会实操。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变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虫,而是变成有谋有勇能想能做的实干家。毛泽东同志说得好:“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者要务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最终就会走向成功。
第九,学会健身。早睡早起勤锻炼,劳逸结合身体好。合理的饮食,快乐的心情,良好的习惯,温和的性格,健康的体魄等是我们自身的先决条件。只有健康的体魄和发达的大脑合二为一,才能全力投入学习、工作和事业,源源不断的智慧和能量会帮助我们排除一切干扰和困难,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实现目标。
第十,学会创造。创造是人生施展抱负、才华的最高境界和手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发展,而更高的、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创造,生命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创造,创造能够带给社会和人类崭新的成果,是对自身价值最好的实现。一个人仅仅会生存、会发展还不够,为社会创造财富、价值和文明才实现了人生的意义,创造不是空谈,是建立在拥有雄厚基础实力之上的创新,是让生命辉煌的最高途径和手段。
二
学习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学习学很年轻,年轻得需要我们大家倍加呵护,精心培养。虽然它很年轻,但是它拥有活力和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发展的势头很猛,形成一股巨大的潮流,大有横扫全球之势。我们坚信:学习学深入到每个学习者中间,发挥巨大的威力,先是生根、发芽,然后开花,最后结出沉甸甸的硕果!
中国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学习。研究学习的大家层出不穷,但大都是零散的、各自为战的关于学习的论述,尤其是大多从教育和培养人才的角度进行研究。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如孔子以及荀子、韩愈、朱熹、王夫之、顾炎武等都专门注意和研究过学习,发表了许多重要的学习见解。例如《学记》《劝学篇》《师说》等。孔子的《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的论述。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儒家思想提倡学习,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而且是学习做人的道理,要克己复礼,做到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孔子历来被人们推崇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这些正是肯定了他在教育和学习以及思想上的杰出贡献。
在国外,古希腊罗马时代,西方教育家开始研究学习,到文艺复兴时期,更多的人研究学习问题,例如伊莫拉斯所著的《学习方法论》;近现代西方有更多的心理学家提出联结学习、认知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等学习理论。在20世纪初叶,专门研究学习科学的争论十分激烈,有效地促进了学习科学的发展。到20世纪中叶,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并重”作为重要理论登场,随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学习发现法出现,学习科学又向前迈了一大步,此后美国、苏联、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等各国科学家和教育家等展开了更多的学习理论研究,为世界学习学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
以往的学者专家绝大部分从教学和培养的角度来谈学习,这似乎有些隔靴搔痒,学习是以学习者本身为主的事情,也就是要以人为本。只强调教,不强调从学的角度如何更好地去学,那不是舍本求末吗?古代的大家们,他们有他们所处时代的局限性,那个时代生命科学、脑科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行为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人才学、成功学、生物化学、管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没有这么好的基础和条件平台,所以他们往往很难从学习的角度有更高的建树,他们已经做到最好,已经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高峰,但对今天的人来说却远远不够。现在是建立一门新型学科的时候了,于是,中外专家学者正不遗余力地建立学习学,这是时代的必然,社会的要求,各种因素的促成,主客观条件的成熟等各种合力形成的结果。
在我国,一些当代的学者、专家开始提出学习学的概念。1980年4月12日文汇报发表了王通讯的文章,文中提出:“建立一门‘学习学’显得十分重要。”1981年《人才杂志》发表了张笛梅的文章,文中说:“学习本身是一门科学。”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编写的《学者论学》、林明榕的《在学习中怎样提高记忆》、燕国才的《智力与学习》等相继出版。1985年,刘智运的《干粮与猎枪——谈大学学习》、1986年叶瑞祥的《学习原理与方法》等出版,接着一系列的相关论文展开了对学习学的理论研究与探讨。1986年9月全国学习学研究会筹备组于南京正式成立,第二年,第一届学习科学学术讨论会召开,随后紧锣密鼓地建立大学、中学、小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各种研究学习学的机构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建立。
学习学的兴起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第一,知识经济时代对学习的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等发展迅猛,竞争更加激烈。所有的竞争最终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根本,有了人才,才有科技优势,才有竞争实力。人才是怎么来的?教育来的,更重要的是学习来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民族的昌盛和发展,教育和学习为先,过去一味提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学习是一架飞机的双翼,是一个人才形成的两个互相依存、互相发展的方面,两者是合二为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现代社会急剧发展,知识与科学技术含量高,资讯也越来越多,都需要由人才去驾驭,谁拥有知识和智慧,谁拥有人才,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成功。仅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知识要被人掌握,再进行思维的加工,然后外化变成创造力,这才是智慧的力量;否则,再多的知识也形不成力量。例如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知识,有正确的、错误的、好的、坏的,如果无法区分,不能驾驭,就会被知识的海洋所淹没。如果不能成为知识的主人,则无法给自身带来价值,更不会给国家、给社会、给家庭带来价值,所以我们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智慧却更不可少。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驾驭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联合国在1972年发布了关于教育问题的学术报告——《学会生存》,提出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要建立“学习化的社会”。该报告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0.)
第二,具备了学习学诞生的现实基础和科学技术条件,特别是生命科学、大脑科学、人才学、心理学、成功学等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这些基础上,学习科学应运而生,学习科学是多门学科的综合体,也是新型的边缘科学。就是说,学习学是一门科学中的科学,是由各种科学促成的,同时学习学的诞生,又产生反作用,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各门科学。所以说,学习学不仅是时代的产物,而且是科学技术、文明发展推动的产物。
第三,学习学是人们改变落后学习状况,适应学习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学科。很多学习者不断地被教、教、教,自己也不断地学、学、学,但是仍然不得其门而入,学得那么辛苦、那么痛苦、那么难受,关键原因就是没有入门。没入门的事情做起来很难,很难受,很难出成绩,更没办法成功。他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学得有效、有成果、有兴趣、有能力。学习绝不是像有些人理解的那么刻苦。刻苦学习,何谓刻苦?时时刻刻地吃苦?刻骨铭心的痛苦?刻意去吃苦?真是荒唐的事情。学习要学会学习,勤奋学习,勤奋可以出天才,自古未曾听说过刻苦出天才。天道酬勤,却没有听说过天道酬苦。如果方法策略不对路,学习技术没有掌握,就是把全世界所有的苦吃个遍也不可能苦出个成功的学习者来。头悬梁、锥刺骨式的学习早已走进历史了。要由一门新的学科来指导学习者更好地勤奋学习,而不是“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要“勤作舟”“乐作舟”。罗马俱乐部作为一个国际著名的学术团体,在1979年发表了《学无止境》的学术报告,报告说:“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代学习的不足,导致了人类状况的恶化和人类差距的扩大。我们的学习方法是令人震惊的落后,这种状况使个人和社会在对付全球问题所提出的挑战方面,仍处于全世界都不发达的水平……学习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我们一切问题的问题,这是因为这种失败限制了我们对付许多全球性问题中的其他每个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把目标放在开发人们潜在的、处在心灵最深处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上面,以便使事态的发展最终能得到控制。”(詹姆斯·博特金等.回答未来的挑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20-21.)
第四,教育改革对学习者提出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一直处于改革之中,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的主体就是所有的学习者。如果学习者不努力,教育再成功也于事无补,教育不能包办一切,老师不能代替一切,最终是否能成为人才,取决于学习主体、学习者本人。所以教育改革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都不断适应这个要求,围绕着学生大做文章。古代的《学记》说得好:“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者真正学会“打渔”的本领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不会打鱼,给再多的鱼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所以要建立学习学,让学生真正掌握打鱼的本领——学习的本领。
第五,对各种学习思想、经验、方法和理论进行系统化,最后集成,建立学习学。古今中外人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和学习理论实践经验等,人们除了自己各自有所建树,同时对学习也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和方法,需要加以系统化的搜集、整理、归纳、提炼、总结、概括、升华,加以融会贯通,最后创造出对学习具有指导意义的综合各种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学习学。
第六,生存与发展对学习者提出了学力而不是学历。学历无论高与低,都不能说明实际能力,不管是什么样的学历,如大学、研究生,还是大专、中专等,都不能以文凭说了算,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让自己具有真正的学习能力,也就是从学历转变为学力,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淘汰旧知识、更新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拥有实力,也就拥有了竞争力。时代在飞速地发展,如果我们停留在学历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淘汰,因此要加强学习,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要加强学习,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有更好的武器,也就是学习学,帮助学习者把能量发挥出来。
三
学习学的本质及核心价值就在于全脑学习。
学习,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词,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频繁使用的名词。
有些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过程,有的人学的好,有的人学的坏,是一个纯粹主观性的、个别性的东西,要把它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看待和研究没什么必要。即使要研究也是个人经验的罗列。也就是说学习是一个艺术性的过程,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方法和经验,没有必要对它投入大量的精力来研究,只要充分尊重个人的学习习惯,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就可以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学习就本身来讲是个体性行为,没有统一的模式,应充分尊重个人的学习方法与习惯,让个人在自己的学习习惯中成长,学习学是一门艺术。
还有一些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观自我改造和主观构建客观的过程,它有着自己客观的规律,因此对学习的研究不仅显得必要,而且非常必要,是不可或缺的。他们认为,一些人之所以学不好,关键在于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没有把握学习的规律。学习学就是要不断揭示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掌握它,最终取得学习上的进步。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学习是一个客观的过程,是有内在的规律可循的,个人应该严格地遵循这种规律,按规律办事,学习学是一门科学。
那么,学习学到底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我认为,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讲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第一,从学习的主体来看。我们知道学习的主体是人,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是具体的。既然是个体的人就应该尊重他独立的个性,充分发挥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说这是一个充分展示他个性的过程,是一个艺术的过程。但我们还必须知道,个人的这种充分展示他个性的过程不是随心所欲的,他也必须遵循客观的规律。首先他作为自然的人就要遵循人类生活的规律;其次,他作为社会的成员也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再次,他的思维和学习必须遵循思维的规律,等等。因此,从人的属性方面讲,人所做的一切活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人类也必须遵循这种规律,学习当然也包括在内。
第二,从学习的客体来看。学习的对象是各种客观以及思维的抽象,客体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的客观辩证法。同样我们的思维在把握这些概念、范畴的时候也必须从客观辩证法出发,依据一定的规律,建立庞大的思维体系,而这种规律就是主观辩证法——即客观规律的主观反映。但是人是不是毫无差异的呆板的、千篇一律的反映呢?不是的,个人又依据自己的立场、知识结构、阅历等等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同时客体又是丰富多彩的,他需要主体从多角度去认识和反映它,形成相对真理,这个过程也就是艺术的过程。
第三,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过程,同时也是主观不断接受改造的过程。从纯粹的过程来讲,它一方面是个人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人——自然的一分子,在不断接受改造的过程,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个过程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同样,从单纯的学习过程来看,学习一方面要学具体的知识,这是科学的过程;另一方面又要学习观察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是艺术的过程。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两个方面都是要涉及的,所以说一个过程中包含着科学和艺术的双重性。
第四,从学习的方法来看。学习的方法也是从客观的事物运动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是客观辩证法的主观印象,是科学的。但是个体在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偏好演绎出丰富多彩的结论,这又是艺术的。
从上面关于学习的主体、客体、过程、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学习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当然研究学习的学问——学习学,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
学习学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近代社会以后,从教育学的领域分离出来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要想使一个人获得知识,不仅仅是教育(被动的接受教育培养),更应该是学习者的学习。所以学习学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能促进个人的学习得到发展。
通过上面我们对学习学理论的介绍、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提高一个国家全体国民的知识水平,不是简单的抓紧教育,更重要的还是全体国民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试想,全中国十几亿人民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活动中,那我们何愁国民素质得不到提高?何愁我们的国家不富强?
全脑学习——学习学的本质所在。
那么,什么是全脑学习呢?全脑学习就是充分调动左右脑具有的八种以上的智力区域参与学习活动,多管齐下,平衡发展,发挥大脑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与能力。全脑学习法超越了传统的单纯介绍学习的技巧和方式,从战略、战术两个方面提高大脑开发、具体学习、记忆维新、潜能激发等能力,从读死书、书读死、读书死,到活读书、书读活、读书活。全脑学习是由一个母系统统领全脑智能、全脑速读、全脑听课、全脑自修、全脑记忆、全脑功课、全脑写作、全脑应考八个子系统组成的完整的学习体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实力的体现,任何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提高,都不是单一方面的能力的提高,应该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只有总体水平提高了,综合实力才能有所发展。
全脑学习是一种大学习观:由知识的学习、方法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态度的学习三个方面构成。全脑学习科学有效,通俗易懂,让学习者左右脑互动,音乐、图像等与大脑互动,学习者与知识互动,学习者与教师、家长、同学互动等。全脑学习的主旨在于调动学习主体全部的积极因素,投入到训练人类高智商的学习活动中,从而把自己从一个普通人培养和造就成一代英才。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开发和激活这些潜能,每个生命都可以更美好、更精彩、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