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简答题

1.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答:(1)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总目标

课堂教学总的目标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内容。

课堂教学阶段性目标

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教材中相应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阶段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

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全面完成教师事先计划好的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堂课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

(2)衡量课堂教学的标准

教师是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否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可以用下面的标准来衡量:

教师是否全面展示和传授计划内的教学内容。

教师是否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内容。

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模仿。

学生是否记住了所学的内容。

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使学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是语言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

2.简述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特点。

答:(1)听说法的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

听说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主张对活的语言(口语)进行仔细的描写分析、不同语言间进行结构对比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因而该法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从口语开始、从教说话开始,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

心理学基础

其心理学理论基础是把人和动物的行为都纳入到刺激——反应轨道之中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特别是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认为言语行为是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并加以强化而形成习惯,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反复操练养成新的语言习惯。

(2)听说法的主要特点

听说领先,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语是第二位的,读写为辅。

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形成习惯。

教学内容以组成语言的基本结构——句型为中心,通过句型练习掌握目的语。

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于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或表达。

对比母语与目的语以及目的语内部的语言结构,找出学习者的难点,以确定教学重点。

严格、及时地纠正学习者的错误,避免养成错误的习惯。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录音、电影、电视,从多种途径强化刺激。

二、论述题

1.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答:(1)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收效不大

在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服从“教”。所以,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处在被动的地位。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语言的认识和教学的经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进,也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成果显著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点,“教”服从“学”,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教”的依据是“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教学”是师生共同的、互动的活动。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辅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意味忽视教师的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放任自流,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助、促进、引起学生学习比以教师为中心的“精彩表演”要难得多。正因为以学生为中心了,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单单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到更加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学习习得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探讨上来了。

2.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一语言学习的差异。

答: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的主体不同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多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的学习主体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学习的起点不同

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 “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并认识它。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并认识它。

(3)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

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单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

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即第二语言学习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外语,课下使用母语。外语在生活中没有跟母语相当的地位。

(4)学习的动力不同

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各异,主要包括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一社团等。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

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是不用“教”的,是自然习得的。输入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其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

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则异于儿童第一语言输入情况。

三、教案设计

1.要求:对给出的文章写一份完整的教案,步骤清晰,用三种以上教学方法,重点突出其中使用2~3个语法点。

约会

(今天是星期天,王华跟女朋友方莉约定九点在公园门口见。可是方莉来到公园门口的时候,王华已经等了半个小时了。)

王华:你怎么现在才来?

方莉:真对不起!我七点就准备出发了,可出门前有个朋友请我帮忙做一件事,我只好帮助他。到了车站,等车又等了半个小时。一下车,我就奔来了。你等了我半天了吧?

王华:我等了你半个钟头了。

方莉:对不起!现在,我去买票吧。

王华:我一来就买了。

方莉:票好买吗?

王华:不好买。我排了10分钟的队,才买到票。

方莉:那咱们进去吧!

答: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并掌握时量补语的语法意义和用法。

2.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词语和语法造句,并进行成段表达。

二、教学重点

1.语法:时量补语。

2.词语:奔、半天、好、只好、帮忙、帮助、小时、钟头

三、教学方法

1.运用图表的形式,讲解时量补语的语法意义和用法。

2.设计真实情景进行操练(例:某位学生迟到了)。

四、教学环节和步骤

1.组织教学

例:今天,你几点来教室的?他迟到了吗?

2.复习旧课

例:今天,你很早就来了吗?他几点才来?你怎么现在才来?

你一起床就来了吗?

3.学习新课

(1)学习重点词语——设计情景进行操练。

(2)朗读课文:领读、学生分角色读。

(3)讲解重点语法“时量补语”:动词+时量补语(表示动作持续多长时间)

持续性动词有三种形式:

a.我学汉语学了一年。(重复动词)

b.我学了一年(的)汉语。(动词+时间+宾语)

c.汉语我学了一年。(宾语提前)

非持续性动词的形式:

他离开中国一年了。(动词+宾语+时间)

宾语是人称代词的形式:

a.我等他等了十分钟。(重复动词)

b.我等了他十分钟。(动词+人称代词+时间)

(4)设计情景进行操练:

例:昨天,你看电视看了多长时间?你来中国,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今天他迟到了,我们等他等了多长时间?

(5)进行成段表达,板书提示:

今天是星期天,王华跟方莉约定9点在公园门口见。方莉7点就________了,可是出门前有个朋友请她________,她只好________。到了车站,等________又________小时。所以,她到公园门口的时候,王华已经等了半小时了。

王华早就到了,他一到就去买票了,可是票不________买,他排________才买到票。

4.本课小结:重点生词、语法。

5.布置作业:

结合某次迟到,写一篇作文或对话。

要求:(1)词语方面

(2)语法方面:时量补语、一……就……、就、才

2.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买东西”,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买东西

(情景:外国留学生艾中华在商店买衣服,和营业员对话)

营业员:你看,这件衣服比较长。你试一试,合适不合适?

艾中华:长短比较合适,可是这件比刚才那件大,太肥了。

营业员:你再看这一件,正好是你要的中号,但是这件衣服价格比那件贵一点。

艾中华:长短、大小正合适。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多少?

营业员:比那件贵80元。

艾中华:比那件贵多了。有没有比这件便宜一点的衣服?

营业员:有,但是颜色没有这件好看。你看,就是那一件!

艾中华:那件比这件便宜多少钱?

营业员:比这件便宜20元。我拿给你看看,好吗?

艾中华:不用了,那件颜色没有这件深。我不喜欢。我就买这件。

答:一、教学目标

了解表示比较的方式;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地使用比较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语法:“比”字句,“没有”句//词汇:合适、正、正好

三、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12分钟):快速问答前一课的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说出知道的“颜色词”,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三)学习新课(共80分钟):

1.导入新课(5分钟):谈论一个与衣服和买衣服有关的话题。

例: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在中国你买过衣服吗?你买的衣服贵还是便宜?

2.学习生词(10分钟)

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生词------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

3.重点词汇扩展练习(10分钟)词---词组---语段

例:合适---很合适---这件衣服很合适。

正---正合适---这件衣服正合适----我买的这件衣服很(正)合适。

正好---正好100元---这件衣服正好100元---我正好有100元。

4.讲练重点语法(20分钟)。

(1)板书“比”字句、“没有”句的语法形式,并进行讲解与比较:

“比”字句:A比B+形容词(+具体数量/多了/一点儿)

“比”字句的否定形式:A不比B+形容词

A没有B+形容词=B比A+形容词

(2)设计话题,或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操练。形式为:回答问题、句型转换。

例:你比他高吗?----你比他高多少?----用“没有”句转换。

5.学习课文(35分钟)

(1)听课文录音------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学生质疑,老师或学生解答------教师提问内容。

(2)板书提示重点,概括大意

重点词语和语法课文内容提示

第一件衣服:短;

第二件衣服:长短比较合适,比第一件衣服大,太肥了;

第三件衣服:正好是他要的,长短大小正合适;

第四件衣服:价格比第三件便宜一点,

(3)学生看板书的提示,进行成段叙述性表达------分角色表演。

(四)本课小结(4分钟):见板书上的重点生词、语法。

(五)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例如:造句、作文、复述、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