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专用教材(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2 典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中国

B.日本 

C.新加坡 

D.德国

【答案】D

【解析】德意志各国从16世纪中期起就先后颁布了有关国家办学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令,如1559年威丁堡的法令决定国家在每个村庄设立初等学校,强制家长送子女入学。进入18世纪后,普鲁士从1713年起接连发布多项教育法令,规定了义务教育等具体要求和措施,这是世界上最早颁布的义务教育法。

2.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答案】B

【解析】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前列。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工程,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3.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答案】A

【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5年,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4.1919年建立的将小学分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业年限为(  )。

A.4年

B.6年  

C.9年 

D.12年

【答案】B

【解析】1919年,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变化。小学教育机构统称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6年。前四年为初小,后两年为高小。

5.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  )。

A.义务教育

B.初等教育

C.普及教育 

D.平民教育

【答案】C

【解析】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普及教育与义务教育是有区别的: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时,便称为普及义务教育。

二、填空题

1.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叫________。

【答案】义务教育

2.小学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________、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体育

3.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4.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通常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及________。

【答案】“九年一贯制”

5.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答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三、名词解释

1.教育体制

答:教育管理体制简称“教育体制”,是国家组织和管理教育的形式、方法和制度的总称。构成要素包括:教育决策体系。它涉及各级政府、学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决策权的划分和相互关系。教育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体系。它涉及教育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方式。教育调节体系。它涉及教育决策实现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协调各教育决策者的利益和目标。组织体系。它涉及教育决策实现的组织系统,包括各教育机构、教育单位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

2.教育方针

答:教育方针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方针是针对教育总体的发展而做出的总规定,所有教育的发展都必须根据总的方针去行事,而教育目的则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的教育各有自己的目的。教育目的是位居于方针之下,是关于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与规格,它规定了该层次该类别的教育应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合什么领域需要的人。与方针相比,教育目的将人才规格具体化了。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答: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作用,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的自身状况

教育的自身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它包括物质条件、教师队伍、教育管理等方面。

物质条件。它是指校舍、图书资料、教育仪器设备、运动场地及其他设施。充足、配套、先进的物质条件,为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可能性。

教师队伍。教师既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建立一支数量足、结构合理、队伍稳、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

教育管理。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有力保证。现代学校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系列、多因素的有机集合体,是一个复杂系统。只有充分运用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等环节实行科学的、民主的、现代的、规范的管理,切实做到管理目标明确、管理组织有序、管理过程优化、管理效果最佳,才能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2)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除了受教育自身状况的限制之外,还受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外在的教育影响只有借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内因,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3)家庭环境的效应

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归结起来可分为客观因素即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经济条件等和主观因素即家庭教育方式、家长教育态度、家庭气氛、家长期望等两类。主观因素是可以人为调节的,客观因素从能动的意义上说,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得到一定的补偿。教育只有充分认识家庭影响的这种差异性,并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去争取和改善家庭环境的影响,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4)社会发展状况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受社会发展状况,如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传统与民族心态以及公民整体素质等的影响。

生产力水平。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既给教育提供了不同力度的物质保障,又向教育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要求,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生产力提供的双重前提。

科技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不仅带动着教育内容的改革与更新,而且还推动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育技术利用的状况又直接影响着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社会环境。在和平、民主、开放、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教育的主导作用一般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当社会面临战乱动荡、经济萧条、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境遇时,教育的主导作用便会削弱甚至丧失。

社会文化传统和民族心态。教育只有利用优秀的文化传统,利用积极、健康的民族心态影响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公民整体素质。公民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的文化氛围。在一个公民素质低下、文盲充斥、犯罪蔓延、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教育对理想、崇高和真善美的追求便会异常艰难。相反,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中,教育的主导作用会得到充分地发挥。

2.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的活动。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比较,学校教育有其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

学校教育有特定的内涵,是在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制约下进行的,有比较完备的组织机构和专职教育者。学校教育主要是在特殊的场所——学校来进行,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场所,具有一定的目的、计划、组织,在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对学校进行专门的教育,这就体现了学校教育的专门性和特殊性。

(2)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性

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性,是相对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而言的。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限制和消除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利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以确保个体发展的方向。学校教育还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有意识地发挥长处,弥补不足,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方向发展。

(3)学校教育组织的严密性

学校为了完成培养人的目的,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系统,既包括校务会议、行政会议、教导处、总务处、教研组、年级组等行政组织机构,又包括党的基层组织、共青团、少先队等非行政性组织机构。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学校制定了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纳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使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章可循,以保证教学顺利、有节奏地进行,提高学校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

(4)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教育内容是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教育内容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决定了学校教育内容由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构成,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基本素质结构的要求。学校教育要完成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教育内容就必然具有多样性和全面性。

(5)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从培养造就人才出发,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学校教育者是经过严格考核,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他们以系统科学的教材为依据,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利用集中的时间,采用有效的方法施教。这就保证了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高质量。

(6)学校教育形式的稳定性

学校教育形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学校的教学内容,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教学大纲来指导,有相对稳定的系统的科学的教材为依据,一般不能随意更换。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同一年龄阶段或知识水平大体相同的学生组成班集体,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时间表,相同的教科书,使学生在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和训练。个别教育和训练是辅助形式。

五、论述题

论述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

答: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是: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所谓增强体质,主要内涵有三:一是要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体格,即是要使学生身体各部分大小、形状、匀称,以及身长、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皮肤和皮下组织等方面合乎正常、健康的指标。二是要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体能,使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性方面的身体素质,以及走、跑、跳、攀、爬等方面的基本活动能力得到提高。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三是要提高学生身体的适应环境和抵御疾病的能力。所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是指小学体育应当有基础教育的意识。其主要的任务是要促进学生的正常的身体成长,在此基础上去谈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培养后备人才。否则就可能将学校体育变成竞技体育的附属物而走向偏颇。

(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体育活动只能在人们掌握了专门的知识、技能、技巧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进行。学校体育一方面要教会这些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掌握支配动作的能力。对体育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应当遵循教育科学和运动科学等方面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运动素养。

(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现代体育越来越成为终生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或运动兴趣不仅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现实的意义,而且会对学生未来生活情趣和质量的提高也有长期的功效。此外,学校体育还应当注意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公正、诚实、谦逊、礼貌以及团结互助、集体主义等优良品德,形成尊重规则、珍视友谊、尊重他人(裁判、观众等)的体育风尚,锻炼学生坚毅、果断、沉着、坚定、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等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