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物流运行系统
第1节 物流一体化
一、传统物料管理与效益背反
1.传统制造企业与销售企业的物流管理
在物流管理的初级阶段,物流被作为制造型企业的物料处理过程以及销售型企业的送货过程来对待,被看作是制造和销售的附属活动。在这一阶段,物流活动单个功能运行有效,但是缺乏整体程序控制,不能保证功能之间的协调和一致性。企业不同物流功能相互制约,功能效益可能局部抵消,形成物流系统内部的效益背反。
2.传统储运企业的物流管理
传统储运企业将储运管理作为运营的核心,很少考虑物流其他功能要素的作用。储运型企业单纯追求储运能力管理是物流外部功能效益背反的表现。它们分割了储运企业之间的功能整合,使经营内容相近的储运型企业产生恶性竞争,走上削价战。
二、现代物流管理与物流一体化
现代物流管理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球的经济变化,这些变化是:
1.制造业结构变化
传统的制造业集产销一体,现代制造业使市场营销与生产加工分离。制造商与加工合同商分离推动了原料、半成品、产成品物流市场的发展。
2.全球经济一体化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贸易迅速扩大,寻求低成本以增加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制造业,产品返回发达国家,由此使国际商品交易巨量化,推动全球物流在短时间内以极高的增长比例发展。
3.信息处理商业化
当今快速的物流反应与高度集中的物流信息管理是密切相关的。现代物流管理的结果导致企业内部物流功能重新定位,形成物流一体化,以及企业外部的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
三、一体化物流功能运作
1.物流一体化概念
物流一体化是将系统科学的方法应用到物流领域,以信息控制为手段,在物流系统输入端为供应商提供低成本的服务,在输出端为顾客提供快速优质、低货损率的服务。
2.物流功能要素的经济性分析
一体化的物流功能定位,首要考虑的是整个系统的低成本与快速的物流运行,然后是具体功能的特定作用与成本的平衡。
(1)包装
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为保护物品、便利销售,采用包装技术和包装操作对物品进行封装。
①包装的作用。包装的四大作用是:保护物品、方便物流作业、促进销售、便于物品识别。
②包装模数化。物流的最重要经济性指标之一是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空间利用率。货车、轮船、火车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决定了物流作业的经济效率,以集装箱为中心将物流模数系列化后,可以使物流装备的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
③物流一体化对包装功能的要求。应将包装功能纳入物流一体化重新定位。包装对物流的必要性,大于对生产制造的必要性。包装有时投入低,产出高,但是,在物流质量和有利物流作业的要求下,相当比例的物流包装不能以包装本身的成本作为核算的基础,必须以物流整体的成本与效益为根据。在买方市场状态下,包装甚至不能考虑自己的投入产出比例,必须服从整个市场营销的总体需求。
(2)装卸搬运
装卸搬运是对物品进行短距离的移动。装卸搬运为其他物流功能提供衔接与支持保障作用,以保证物流系统的运行。装卸搬运成本是物流成本隐匿性的主要表现,是物流中最频繁的活动,它平均消耗了物流总成本的10%,却不产生物流的新效用和新价值。因此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尽量减少装卸搬运成本。
①提高物品搬运活性。物品在装卸搬运作业中的方便程度是物品的装卸搬运活性指数,分为五级,见表3-1
表3-1 物品装卸搬运活性指数
②尽量减少无效装卸作业
a.减少装卸搬运作业次数;
b.缩短移动距离;
c.降低无效物装卸搬运的比例。
(3)运输
①运输的功能。运输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由于市场价位差的存在,运输使同物在不同地具有不同价值。
②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例。运输是物流系统中成本支出与价值回报的最大部分。在物流的初始阶段,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绝大部分。随着物流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运输成本所占比例逐步下降。
③指导运输管理,控制运输成本的两大原理
a.规模经济原理。规模经济是由于运输所有成本与费用分摊造成的,运输量越大,物品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分担的运输成本越低。
b.距离经济原理。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下降,导致长途干线运输单位运距的运输成本下降,短途运输的单位运距成本高。
④运输方式的选择。有五种运输方式,最常用的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水运。
公路运输是实现“门到门”运输的唯一选择,是铁路、水运、航空运输的两端提货与送货的衔接手段。公路运输灵活性最高,转运时间短,服务频率高。铁路运输承担着货物大批量长距离运输的任务,铁路运输比公路运输成本低。水运的成本最低,运量最大,运距最长,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承运方式。
(4)保管
①保管的概念。保管包括物品静态的储存和物品库存过程中的流动性管理,保管等于储备加库存。
②保管的功能。保管实现物品的时间效用,即同物不同时不同价。保管的时间效用通过对物品的市场供应调节和价格调节实现。
③保管的经济性。保管与运输构成物流的两大实体功能。为了在低成本下进行保管运作,应实现保管的如下经济性:
a.规模经济性。通过采用新技术扩大保管的能力,降低物品搬运费用,增加物品的流通量,如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技术。
b.地点灵活性。储存物品的仓库应向公共化和流动化发展。公共化即第三方物流仓库,面对不断变化的客户物品储存需求。
c.作业灵活性。通过调整仓储策略和作业程序来满足企业和顾客的需求。
(5)流通加工
①流通加工的概念。流通加工是对物流作业过程的物品进行外形和包装加工。流通加工不改变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完善其价值,从而获得物品的附加价值。
②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包括:生产加工的对象是零部件、半成品,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物流过程的产成品。生产加工一般是综合性加工,而流通加工则是简单的加工。生产加工的价值回报与成本消耗成正比,流通加工的价值回报与成本不成比例,有时附加价值很高,有时却没有附加价值,主要取决于物品在不同时间的市场需求状况。
③流通加工的功能。流通加工促进销售;流通加工促进物流合理化。
④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一体化。流通加工不能代替生产加工。在生产流通一体化管理下,生产加工可以延伸到流通领域,代替流通加工。
(6)配送
①配送的概念。配送是根据客户的订单,以统筹的最经济路程向最终客户送货的作业。
②配送对物流系统的作用包括:
a.配送完善运输和整个物流系统。
b.配送是最接近客户的物品流动,它使生产商、供应商的市场营销作业准确化。
c.配送在降低物流系统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服务质量。
四、物流一体化的内容
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一体化具体可包括服务的一体化,物流、商流与信息流的一体化两个方面。
1.服务一体化
现代物流中的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促进服务一体化的实现。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增值服务是今后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物流、商流与信息流一体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流通呈现出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一体化趋势。许多国家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实现了商流、物流与信息流的统一,而且这种“三流”一体化趋势已逐渐为物流界人士所认可。
五、物流功能一体化与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是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实体产品生产和服务活动形成的企业内部物品的流动。企业物流的四个过程如图3-1所示。
图3-1 企业物流过程示意图
第2节 供应物流
一、供应物流的概念
1.供应物流的定义
供应物流是企业经营所需要的物质要素输入,它包括对外采购物品、库存管理以及输送到生产场所三个阶段。
2.供应物流的作用
(1)节省成本;
(2)保障供给。
二、供应物流运行内容
1.采购
(1)采购流程
制订采购需求计划→确认供应商→执行采购合同→采购物品运输→物品入库检验。
(2)物品采购的基本经济指标
①适质。采购物品必须保证质量,不能因质量事故造成后续流程的中断或推迟。
②适量。采购物品的数量应符合企业经营的需要,同时参考企业本身的存货状态。
③适价。采购物品在市场供求价格范围内寻求最低成本。
④适时。采购物品应在恰当时间输入。
(3)供应商管理
管理供应商模式有三种:
①新供应商。对新供应商要详细审查其资质,围绕采购订单与供应商讨价还价。采购方重视价格、付款条件、具体交货期等一般合同条件,并严格管理履约过程。
②合同供应商。在前期采购的基础上,试图与供应商建立定向采购关系。采购方与供应商已经建立起互信关系,价格谈判是主要内容。采购商加强对供应商订单备货周期、订货经济批量、最小订单量和订货完美执行率的分析,有了较充分的采购风险准备。
③战略供应商。在企业物流外部一体化基础上,采购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性伙伴关系,双方实现需求物料信息共享,采购方集中公司内部采购量,以电子订单采购方式,减少逐批采购的交易成本。供应商可以做到按系统信息及时送货,采用按订单生产和准时制供应方式,使供求关系更紧密。采购方可以将供应物流中的运输与库存管理等环节转移给供应商完成,降低双方的经营风险,节省双方的经营成本。
2.原材料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供应物流的核心部分,它要完成物品的接货、验收、保管等具体操作。
(1)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经济订货批量
经济订货批量是以库存规律性消耗为前提,将采购成本、存货成本和管理成本三者之和最低时的订货数量区间作为订货的数量依据。
(2)现代库存管理方式——物料需求计划(MRP)
MRP内的库存管理是动态性的,采用计算机方式,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自动计算出生产计划、生产进度和所需的物料,进而自动指令向生产场所输送物料,同时根据生产计划与库存变化,确定采购数量和采购日程。
3.物品供给
物品供给是指根据原材料消耗与供应计划,配合生产流程作业对生产线和生产场所供应物料。
第3节 生产物流
一、生产物流概念
1.生产物流的定义
生产物流是指原材料、外购件、半成品、产成品在生产过程中,按照工艺流程在各个生产加工地点之间的实体流动。生产物流是生产制造企业所特有的物流活动。
2.生产物流的作用
(1)保障生产过程连续运行;
(2)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3.生产物流的特点
(1)生产物流与生产过程的伴生性
生产物流与生产过程平行交叉,平行是指相同的物品同时在不同的生产线上加工流动;交叉是指前期的在制品在前道工序未完时,将已完成部分的在制品转到后道工序加工。
(2)生产物流的稳定性
生产物流是物品在企业内部的稳定性流动。
(3)生产物流的时间性
生产物流的成本作用主要体现在时间的节省上,生产物流对时间性的要求表现在生产物流各个环节的时间效应上。
二、生产物流主要环节
1.生产物料存储
生产物流开始于生产所需原材料的生产前存储,它保证了生产工序对原材料的连续性消耗。
2.生产转换过程
这一过程中,生产物流系统需要进行生产物料的出库、装卸、搬运和产成品的入库,这是生产物料到产成品的转换过程,也是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全过程。
3.产成品存储
产成品在进入销售环节之前需要进行短暂的存储,其目的是实现产品的时间效用,调整产品供给与需求的时间差。
三、生产物流合理化
1.存储功能合理化
(1)以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作业顺序确定仓库的形式、规模和位置。仓库的位置要适应物料移动,有利于衔接厂内外物流作业。
(2)在作业便利与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仓储面积和空间。
(3)人力配备要充分满足入库与出库作业的要求。
2.装卸搬运功能合理化
(1)搬运路线要按直线设置,避免交叉、往复、混杂和多余路径。
(2)搬运设备机械化程度要高,尽量采用标准化系列设备。
(3)物料采用集装化、托盘化方式,减少装卸搬运次数。
(4)作业工序设计合理,减少物品等待和设备空载,提高装卸搬运设备的利用率。
第4节 销售物流
一、销售物流概念
1.销售物流的定义
销售物流是指企业在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是企业物流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的衔接点。
2.销售渠道
(1)直接渠道
直接渠道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中间环节,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直接渠道的建设成本比较高,销售渠道形成后的运营成本较低。
(2)间接渠道
间接渠道是指生产企业通过中间环节向消费者销售产品。间接渠道建设成本低,运营成本高。
①一级渠道。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
②二级渠道。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③三级渠道。制造商—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二、销售物流工作流程
1.产成品存货
适当的存储可以解决产品供应的不确定和需求的波动。
2.包装
包装是生产结束、物流开始的环节,有利于产成品的运输、储存和配送。
3.订单处理
订单处理是从客户发出订货要求开始到客户收到所订货物为止的一个完整过程,包括订单准备、订单传输、订单录入、订单履行、订单报告等。
(1)订单准备来自需求方,是对产品和供应商的确定,是订货的准备工作。
(2)订单传输是供方将需方的订货信息由接收地向产品生产地或储存地传递。
(3)订单录入是供方将需方的订货要求进行核实和检查,并将订货信息输入数据库。
(4)订单履行是产成品的发送。
(5)订单状况报告是企业对产品发送的实时监控,将产品发送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准确地与客户进行沟通。
4.销售产品运送
在决定销售物流的产品运送时,应考虑如下步骤:
(1)根据物品特性和销售渠道,确定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
(2)在干线运输确定之后,将两端的短距离运输作为重点的成本节省部分核算。
(3)运输外包的经济可行性。
三、销售物流服务要素
1.时间
时间要素是指订货周期,即客户从确定物品到物品送达之间的时间间隔。订货周期包括订单处理、订单准备、货物发送。
2.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根据客户订单的要求,按照预定的时间,安全地将订货送达客户指定的地点。
3.沟通
沟通是存在于整个销售物流过程中供方与需方的商务交流。
4.方便性
方便性就是服务必须灵活,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应通过不同的物流服务方式实现客户的最高满意度。
第5节 逆向物流
一、逆向物流概念
1.逆向物流的定义
逆向物流是通过计划、实施与控制物品从消费地向生产地的经济性流动过程,以实现对逆向流动物品的适当处置和价值回收的目的。其流向与常规物流相反,包括已销售物品的退货,已使用物品有用物部分的回收,以及对废弃物的处理。
2.逆向物流的作用
(1)提高顾客价值,增加竞争优势;
(2)节省资源成本;
(3)保护环境。
二、逆向物流运行的内容
1.回收物流
由于产品质量或物流过程中造成的货损,以及顾客出于消费倾向造成的合理退货,均属于回收物流。退货包括产品和包装物。退货的过程是:产品送回供应商,进行修理和再销售,或者把产品作报废处理,回收其中的有用部分。
2.再生资源物流
对有价值物品和资源的回收加工活动是再生资源物流。其过程是:
(1)集中回收废旧物品和物资。
(2)分类处理,去除有害物品,再包装。
(3)加工回收有价值资源。
(4)再生资源重新进入市场。
3.废弃物物流
废弃物物流是将完全无价值的废料进行收集与分类包装,送到专门场所处理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品处理方式有以下3种:
(1)废弃物掩埋
废弃物集中到政府规划的区域内进行分类、消毒处理后掩埋。经长期监测完全无害后,可以改建为工业区域或其他公共设施。
(2)焚烧
对有机物含量高、易污染环境的废弃物集中起来焚毁。
(3)净化处理加工
对废水、废物进行净化处理,可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尤其是对废水的净化处理,已经成为废弃物物流中的流通加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