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节 膝部
■检查时脱去长裤和袜子,以便双侧对比。
□观察步态及下蹲情况有无异常。
□坐位能否屈膝90°。
□站位膝关节能否完全伸直,两下肢能否均匀承重。
■观察畸形
□膝内翻“O”形腿,两侧踝关节并拢时,两侧膝关节不能并拢,膝间距离越大,说明膝内翻越严重。
□膝外翻“X”形腿:两侧膝关节并拢时,踝关节不能并拢,踝间距越大说明膝外翻越严重。
□膝反张畸形,又称膝反屈。指膝关节过伸5°以上。
□膝屈曲畸形,指膝关节不能伸直。
■肿胀、梭形膨大
□仰卧位,正常膝关节屈曲80°时,从前面看膝部,形似“象面”,髌韧带代表“象鼻”,髌韧带两凹陷代表“象眼”,股四头肌内侧头代表“象耳”。
□关节积液或滑膜增厚,“象眼”部饱满或隆出,“面”部轮廓不清。
□髌前囊发炎时,髌骨前面肿胀明显。
□单纯膝关节积液,髌骨周围肿胀明显,呈马蹄铁状膨隆。
□膝关节结核呈梭形肿大,上下肌肉萎缩其形态有“鹤膝”之称。膝关节弥漫性肿胀,见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骨髓炎。
■股四头肌萎缩:半月板损伤等器质性病变,股四头肌很快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尤其是股内侧肌,该肌内侧头是完成伸膝运动最后10°~15°力量最强的肌肉,更说明膝关节内有病变或损伤。
■瘢痕、窦道、肿块
□半月板囊肿、关节内游离体,多在膝关节内有肿物突出。
□胫骨结节骨骺炎,胫骨结节肿大隆凸和压痛。
□膝后隆起,多见于腘窝囊肿或血管瘤。
■凹陷
□髌骨处凹陷:见于髌骨骨折。
□髌骨上方凹陷:见于股四头肌肌腱断裂。
□髌骨下方凹陷、膝屈时明显:见于髌腱断裂。
■有否疼痛、胀痛、跳痛、功能障碍。
□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有畸形、功能障碍和疼痛。
□青壮年多为韧带损伤,膝关节在一个或多个关节面上的过度活动或移位增加松弛,产生对关节结构过大的剪应力,滑膜组织受到刺激,滑液增多,出现膝关节滑膜炎的改变,多为胀痛。
□在膝前内侧上方疼痛,应考虑是内侧半月板撕裂或L4神经根病变。
■不要用深压确定压痛点。
□ 应采用轻压,可行上、下、左、右来回滑动。
□病人坐姿,腿悬于诊断床边,检查膝关节的各个部位,触诊更方便。
■局部温度:温度增高(两侧对比)多为新鲜关节出血或炎症。
■肌肉韧带:股四头肌萎缩时,韧性及弹性均下降。
■关节囊韧性与厚度
□关节囊韧性增加,并有肥厚感见于慢性滑囊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囊韧性和肥厚感更为明显。
□关节囊硬如橡皮,见于膝关节结核。
□关节囊软如海绵,见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关节内积液
□屈膝90°用手压迫膝眼,使其饱满现象消失,当放手后又复现饱和,提示积液少量。
□压迫一侧膝眼,另一侧出现饱满,两侧出现同样现象,提示少量积液。
□伸膝位,用一手压迫并向下推挤髌上囊,如出现两侧膝眼饱满,放手后膝眼又恢复凹陷,提示膝关节液少量或中等积液,可做浮髌试验,积液在10ml以上,浮髌试验阳性。
■滑膜厚度
□正常滑膜不能触知,但按摩膝关节时,体会手感,软组织增厚就有滑膜增厚可能。
□膝关节结核触之有揉面感。
□风湿性膝关节炎亦可有不同程度增厚感。
■关节摩擦感,髌骨软化、关节内有游离体等均可引起摩擦感和摩擦音。上下左右移动髌骨有摩擦感及疼痛。
■肿物
□滑囊炎引起的滑膜囊肿,如髌上、髌前囊肿。
□腘窝囊肿和半膜肌腱囊肿在腘窝处。
□半月板囊肿或关节内游离体,位于关节间隙,在侧副韧带之前,伸膝时明显,屈膝时消失。
□肿瘤性包块: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是骨肿瘤好发部位,骨肿瘤呈偏心性肿大,推之不移,位置固定。
□软骨瘤:呈局限性突出,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无压痛或轻压痛。
□胫骨上端巨细胞瘤:触之如乒乓球感。
□骨肉瘤:触之较软,皮温高、压痛明显。
□腘窝部触诊应注意动脉瘤与腘窝囊肿之鉴别,前者听诊器听诊可有血流杂音。
□注意肿物表面和深部关系。
□髌骨皮下滑囊炎,可触到局限表面不平的结节肿块。
□髌下滑囊,膝关节伸直,股四头肌放松时易触及肿物。
□胫侧副韧带起点处肿块,触及呈坚硬性凸起,见于胫侧副韧带钙化或损伤后瘢痕形成。
■压痛
□在髌骨两侧“象眼”部压痛,多见于膝关节炎。
□在髌骨下缘、髌尖处(一手按住髌骨上缘向下后方推移,另一手压脂肪垫)压痛见于脂肪垫炎,在膝关节伸直位时最明显。
□半月板损伤在该侧关节间隙压痛明显。
□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压痛点在其附着点处或局部。
□胫骨结节骨骺炎,局部压痛、隆起,见于儿童胫骨结节无菌性骨骺炎。
□髌骨软化症,将髌骨推向内侧与外侧,触摸髌骨关节面,可触到关节面不光滑且有压痛。
□用指甲在髌骨表面自上而下滑动,出现明显疼痛应考虑髌骨骨折。宣蛰人认为是髌骨软化,如属慢性疼痛在髌骨骨面用针刀疏通剥离效果很好。
■牵涉痛
□髋关节病变时多在膝内侧疼痛。
□L3、L4、L5神经根病变也影响膝关节。
■膝关节主要为伸屈活动,检查时注意两侧对比,要求记录主动和被动活动的最大活动度。
□运动受限
□是肌性。
□骨性。
□关节外疾患。
□运动度增加。
□骨性原因、肿瘤、结核、骨破坏、压缩性骨折。
□韧带撕裂:前后运动增加,可能为膝十字韧带断裂。外展、内收运动增加,可能有侧副韧带撕裂。
□关节松弛:多见于膝关节肌肉废用性萎缩、盘状软骨手术切除后、婴儿瘫后遗症、先天性关节松弛症。
■屈曲
□120°~150°。
□屈肌为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腘肌和腓肠肌。
■伸直0°
□ 过伸5°~10°。
□伸膝肌为股四头肌。
■小腿内旋肌
□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和腘肌。
■小腿外旋肌
□股二头肌。
■浮髌试验:病人仰卧,自然伸直膝关节,医者用一手虎口部放在病人髌上囊,并向足端推动,使髌上囊内的液体移动到髌下,另一手拇指在髌骨中央冲击式下按,若髌骨有漂浮感觉为阳性。
■髌骨摩擦试验:让病人自动伸屈膝关节,髌骨与股骨髁间凹部(髌股关节)摩擦而发出摩擦音及疼痛,即为阳性。
■单腿半蹲试验:患膝单腿站立,逐渐屈膝下蹲时出现膝软、疼痛为阳性。提示髌骨软化症。
■膝关节分离试验,又称侧副韧带紧张试验。
□病人仰卧,膝关节伸直,医者一手握住患肢小腿下端,将小腿外展,另一手按住膝关节外侧,将膝向内侧推压,使副韧带紧张,如出现疼痛和异常的外展摆动即为阳性。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撕裂。
□此检查亦可用于检查外侧半月板损伤,挤压外侧关节面,外侧关节间隙出现疼痛。
□用同样的手法,不同的用力方向将小腿内收,可以检查外侧副韧带损伤。
■半月板弹响试验:病人仰卧,医者一手握膝,放在关节间隙或外侧,另一手握住小腿下端,将膝关节尽量屈曲,然后使小腿内收、外旋,同时伸直膝关节。
□如有弹响,说明内侧半月板有破裂。
□反之,小腿外展内旋同时伸膝,如有弹响,说明外侧半月板有可能破裂。
■膝关节过伸试验:病人仰卧,医者一手固定膝部,另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向上提,将膝关节过度伸展,使半月板前角受到挤压,如有疼痛可能为半月板前角损伤或肥厚的髌下脂肪垫受到挤压所致。
■髌股关节检查:病人俯卧位,缓慢过度屈曲膝关节,医者手在髌骨上,当病人伸屈时触及髌骨,如疼痛伴有捻发音为髌股关节炎。
■伸直
□主要伸肌是股四头肌。
□病人坐位,小腿悬于诊断床边,在大腿远端下面垫枕,医者一手放在踝上,下压,让病人伸膝关节。
□伸膝疼痛多为髌腱炎,在极度屈膝位检查伸膝,髌股关节可出现疼痛。
□伸膝无力引起上、下台阶疼痛,坐位站起时困难,也可出现异常步态。
■旋转
□内旋肌:内侧腘绳肌、缝匠肌、股薄肌和腘肌。

□外旋肌:股二头肌和阔筋膜张肌。
□病人坐位,膝关节屈曲悬于诊断床边。医者双手握持胫骨部,与病人抗阻力向内外旋转。
■屈曲
□屈肌是腘绳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股薄肌、腘肌、缝匠肌也参与屈膝。除腘肌外,以上屈肌均经过髋关节。(图3-11)
□通过向内或向外旋转大腿或小腿可检测内外侧腘绳肌的强弱。
□屈膝疼痛提示腘绳肌和鹅足肌肌腱炎或腘窝囊肿。
□屈膝无力引起异常步态,膝过伸畸形可由外侧腘绳肌无力引起负重时的膝内翻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