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非凡的听觉体验
课前导读
从概括性的理论上来讲,由于广泛性的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孤独症患者在感知觉加工系统上都具有其特殊性。而具体到每一位孤独症孩子,由特殊的感知觉而导致的特殊性印记就会更加鲜明。
本案例的主角,就是在听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之处的琪琪(化名)。平时情绪稳定的状态下,他的笑总是那么甜美,这就让人感觉在他的内心世界里,一定充满了许多纯净又美好的东西。其实不光是琪琪,很多孤独症孩子的眼睛都特别清澈纯真,就像是一潭碧水。我想这也就是他们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星星的孩子”了。
课堂聚焦
如果琪琪能一直保持这种较为稳定的温顺随和之情绪状态的话,那他可就真的是天使了。可偏偏是阴晴不定的情绪成为了他精神世界的常态,这都是一种叫做“孤独症”的疾患硬生生将“琪琪们”与周围的世界人群隔离了开来,从而使得我们只能一睹天使的外貌而难得一窥其内在的神韵。
“琪琪,快回来!”妈妈焦虑的呼喊就像是助推剂一般,反而使得小家伙儿更加撕心裂肺地大哭大叫起来,伴随着莫名无比的悲愤,他冲进了教学楼外风狂雨骤的纷乱世界里。顾不得许多,我们赶紧随后追出,但还没来得及抓住他的胳膊,琪琪早已经彻彻底底地跌进了一个大水坑的怀抱,头脸以及全身的衣服全都瞬间浸满了脏水泥垢。但他内心的悲伤或许是要比外界的狂风暴雨更加强烈吧,因为从琪琪一波猛似一波声嘶力竭的哭叫声里,我们都能清晰感受到他内心那积蓄已久的情感狂涛,令在场的每个人都揪紧了一颗高悬的心。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呃,祝你生日快乐。呜呜……”原本充满喜庆、旋律欢快优美的歌曲,就在这凄风苦雨肆虐无忌的世界里,经悲愤满怀的琪琪这么一演绎,竟然显得如此凄凉。可仔细加以辨别,似乎在这自吟自唱的歌声里,小家伙儿负面情绪也慢慢趋于平和,这倒让我们紧揪着的一颗心稍稍放松了一点。
已经看到点希望的我们齐心协力地想把琪琪从水坑里解放出来,可刚将他架离地面并计划向教学楼挺进时,他又整个身子猛地往下一挫随即挣脱我们的双手,重新跌进水坑里继续自顾自地大放悲声。如此这般地经历过几次失败的尝试之后,我们一时还真想不出什么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了。只得拿来一把雨伞在上方给他遮住狂泻不止的雨水,无可奈何地看着他趴在那里尽情发泄着。就这么大约过了五六分钟的样子,或许是哭闹得太累了,也或许他内心的不良情绪已经发泄得差不多了吧,总之,小家伙儿还是慢慢地平静了下来。然而奇怪的事情还在后边:按理说,我们应该趁着琪琪的情绪渐趋平稳的时候,赶紧将他扶进教室为其换上干爽的衣服。但当时大家却都没有急于去做这件事情,并且还似乎是无意识地伸手挡住了琪琪妈想拉儿子起来的手。
感谢这瓢泼而下的雨水,让我们亲身经历了琪琪身上正在发生着的这颇具神奇性和戏剧性的一幕。当琪琪的情绪慢慢平稳下来一段时间之后,只见他轻轻将脸侧向一边,一只耳朵紧紧地贴在水汪汪的地面上,神情是那么专注和平静,就像是根本不曾发生过方才那一幕情绪大爆发似的。紧接着,他的两个嘴角往上一掀,居然又像平时那样甜甜地笑了起来,两道依然挂着泪水的眼睫毛衬着那双笑眯眯的清澈眼睛,真的会令你忧虑顿消、烦恼尽除。又过了一会儿,还是琪琪自己主动从水坑里站了起来,看那恬静无比的状态,就像是刚刚从甜蜜的梦乡里清醒过来的人儿一般,他眯着那双迷人的笑眼冲着周围的人和头顶的天空甜甜地笑了一圈,然后便径自欢快地走进了教学楼里。这极具戏剧性的一幕,使得呆立在风雨之中的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利用自己丰厚的人生阅历来解释眼前的一切,只顾傻呆呆地看着他的背影化作一只快乐飞舞的蝴蝶,消失在教学楼走廊的拐角处。
这前后落差极大的变化,当然可以找到一种貌似合理的解释,那就是由于感知觉异常尤其是前庭及本体感失调,才导致了琪琪的焦虑情绪,并且只有采取趴倒在地上的方式,才能够给其带来一定的抚慰感。但为什么在获得所谓的抚慰感的同时,他们会那么专注地侧耳紧贴地面,就像是在专心致志地倾听什么一样?要知道专注力差和社交沟通障碍可是这群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可当他们耳朵紧贴地面的时候,那副神态却分明是在告诉我们:他们在倾听,并且绝对是那种有交流甚至还是双向交流与互动感知的那一种。或许又会有人怀疑他们这些孩子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幻听吧,但他们为什么只有耳朵紧贴地面时才有幻听呢?既然他们有幻听,那就证明这些孩子至少是能够听懂某种语言的或是会欣赏某种声响,比如说敲打乐器的声音。可实际上琪琪他们是属于孤独症程度偏重的那一类,别说是语言沟通了,就连基本的母语他们都不会较好地理解与表达,至于外界的各种一般性声响刺激,他们也很难做出常人应有的适当反应。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当然有理由排除像琪琪这样的孤独症孩子会存在某种程度的幻听之可能。
那究竟是什么令他们会产生一段时间内的专注力超好,和良好的情绪稳定性现象呢?这就如同我们很难知道究竟是什么伪装性刺激因素导致他们突然情绪大爆发一样,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轻易找得到答案的。当然,有一点是必须要明确的,那就是经孤独症患者特殊感知觉系统加工过的外来刺激信息,一定是大大有别于我们普通人的。也即孤独症儿童之所以容易产生情绪行为问题,是因为他们不能“像我们一样”理解外部世界的规则,也不能“像我们一样”有效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无法与外界实现有效沟通和专业性支持所造成的。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孤独症患者所提供的所谓专业性支持,在相当程度上都是基于普通教育和其他特殊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而引用过来的。由此就产生了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孤独症患者与脑瘫、智力低下等其他类型的残疾患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孤独症患者所存在的学习困难,是“特殊的感知觉加工系统所产生出的特殊感知觉信息”,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简单的认知理解性学习困难。因此,我们能否不为其“淡漠超然”的表象所迷惑,而能够以另一种更适合于孤独症患者自身特点的方式进入到孩子们的内心精神世界里?至少到目前为止,这种假设未免也太“荒诞不经”了一些。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相同的客观环境里,特殊的信息加工系统就一定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环境认知与交流,这是毋庸置疑的。再加之我们不能够与孤独症患者产生真正有效的双向互动式交流,就很容易引起他们的烦躁不安。因为按照正常人的心理,如果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不能够向任何人诉说而得到相应的理解与共鸣的话,的确是一件非常容易令人精神崩溃的事情。换言之,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动的,交流的,也即是马克思所说的,人是“高度社会化的产物”,一旦脱离人类社会,人将很难再成其为“人”。
就这样边观察边摸索着又过了一段时间,我逐渐能够总结出琪琪情绪变化的前兆大致是怎样的:当他抬眼较长时间地盯着斜上方的某个地方看时,接下来往往就会有一段时间的好心情;反之,如果他的目光并不能较稳定地停留在某一处,而是茫然不知何往的时候,接下来就会有一阵强烈的暴风雨来袭。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琪琪的基本情况。一是社交沟通方面,琪琪是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只是非常被动,如果不是因被逼无奈而别无选择的话,他是绝对不会开口说话的。他不排斥熟悉的人接近自己,但也不会对你表现出应有的亲情回应。有时候小家伙儿会很温顺地抱着你的胳膊,但我觉得其中寻找触觉满足的意图要远远大于亲情交流的需要。二是认知理解方面,由于主动性及专注力较差,因此,除了对于常见的实物及图片能够较好地辨别认知以外,其他的则很难理解掌握。三是在大小肌肉方面,在体育活动及精细工作中,如果将警醒度较低的因素刨除在外的话,暂时还未发现琪琪在这两个方面存在什么明显的问题。四是生活自理方面,琪琪能自行如厕及洗漱,午休及铺盖的规整现在也很少需要老师辅助了。五是感觉统合方面,如果有问题的话,应该就是这方面的原因了。和林林(化名)一样,他也很喜欢转圈圈。但没转上几次,他就会非常享受地趴在地上侧起半边脸来,一只耳朵紧贴着地面,非常专注地在倾听着什么。表情一会儿因太过专注而紧绷,一会儿又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好消息一样而眉飞色舞。这自然又回到了本案例开头所提到的问题上,除了感统失调的问题以外,肯定还有其他更主要的因素在促使他能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如此高的专注力和主动性。但那究竟是什么,我们无从所知。
课后检视
关于本案例中涉及的问题,我也曾不止一次地趁别人不注意时,偷偷学着像琪琪那样趴在地上,侧起脸来一只耳朵紧贴着地面用心聆听了起来。但除了嗡嗡的空气流动和自己体内血液流动的声音外,我并不能捕获到其他什么有用讯息。我时常羡慕起琪琪他们这些所谓“听觉过敏的患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具有一种不为我们正常人所知的特殊能力的,而正是这种能力的存在,才使得他们能捕获到一些令我们外人一生都无法感知到的特殊讯息,从而才由内而外日积月累地积淀出了那双天使般清纯甜蜜的眼神,还有那一脸迷人的微笑。
也或许,这只是我的一种臆测!可是,又有谁知道真正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当然,如果站在我们普通大众的社会性角度而言,他们的确有些不能与社会文化的情绪行为相提并论;但如果站在更加宽广的角度来看,具有特殊感知觉系统的孤独症患者,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常人感知外界讯息的不足,毕竟,对于外界的讯息,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只是特别微小的一部分。也正是基于此,我们才没有理由带着居高临下的所谓同情心来看待孤独症患者。相反的,只有在真正心怀平等之意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与孤独症患者展开双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