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景生情:几代香港人的生活记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市集比街市更繁盛

由開埠初期的一八四二年起,各區已陸續開設街市,但市民卻喜歡光顧街市附近的店舖和攤檔。這等市集式街道為包括港島的士丹頓街、嘉咸街、交加街,以及較後期九龍的街市街、新填地街、廣東道及北河街等。迄至一九九○年代,嘉咸街連同比鄰結志街的市集舖檔,仍是較中環街市更為繁盛。

由威靈頓街上望嘉咸街,約一九六○年。販檔市集的風情現仍保留,惟中部的樓宇已經歷兩次的清拆。左方的永和雜貨店旁當時有一生草藥檔,可見用秤量重的芽菜檔販。

山頂道(左),與撲(薄)扶林水塘道交界,約一九五○年。三名客籍婦女,肩挑剛採摘的生草藥,並備有量重的秤,是帶往市集販賣的。當時,很多人用「偏方」的生草藥,內服或外敷以治病。

由皇后大道東上望東街的市集,約一九五八年。因「就腳」,不少人在此購買餸菜而不往上環街市。這裡亦有多間兼售椰子檳榔的香料店。右方有「新色雅座」的是日南茶樓,左方有兩間店舖為經營播音筒的「實用」及汽燈(大光燈)「浩記」,其旁有一現已消失的餘蔭里,內有不時以「發財埋便」作招徠的非法賭檔。早期每屆農曆七月的盂蘭節,例在圖片正中一帶上演手托木偶戲。這段東街於一九七○年代後重整為有石階級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