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水马龙:香港战前陆上交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出版緣起

「細味香江系列」的構思,可以從梁濤先生(筆名魯金、魯言)主編的「古今香港系列」說起。此系列從1988年《九龍城寨史話》到1995年《香港東區街道故事》的出版,凡14本,不僅受讀者歡迎,還開啟了不少人對閱讀本地史的興趣。二十年過去,其間雖然不乏香港研究或掌故著述,但總是教人覺得欠缺既有主題又有系統地結集的系列或叢書。因此,我們組織了是項選題。

「細味香江系列」,分為社會、文化、宗教和教育等類別,題材包括村落歷史、傳統建築、嶺南文化、族群生活、珠寶業與香港社會、旅行與閒暇生活、道教與民間宗教、鄉村學校與香港教育等。學術性與生活化兼具,著重帶出本地史之趣味,故名「細味香江」。每本字數8至10萬,作者儘量多附圖片或地圖,以期圖文並茂,用生動活潑的文風吸引開卷並引領讀者思考。期望此系列適合中學教師、學生及一般文史愛好者閱讀,可作為香港史與人文學科的教材,以及通識教育的課外讀物。

「細味香江系列」,也與編者於華南研究會的經歷分不開。我們相繼擔任華南研究會會長八年,眼見香港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不少歷史古蹟和文化現象還來不及細味、探究,景物已漸行漸遠,風微人往,不易捕捉。幸好一批對香港社會和文化傳承長期傾注的學者,多年搜集資料,或已進行研究計劃,成果漸豐,只是尚未遇上出版機緣。近年與教育界、文博界、旅行界多方友好接觸,發願組織具有意義的課題,對本地史盡一點綿薄之力。出版計劃提上日程的是《問俗觀風:香港及華南歷史與文化》之刊行,此書是華南研究會創會二十週年的著作,2009年出版後,承其餘緒再組織選題,翌年春夏之際擬定出版計劃,最初是聯繫相關社會、文化團體資助出版,然而「好事多磨」,歷經一年半延宕仍未有著落。直至2012年初,才由香港三聯書店落實出版,如今真有「輕舟已過萬重山」之感。

此系列得以出版,我們特別感謝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暨歷史系講座教授梁元生先生,慨允撰寫〈總序〉,序言帶來點睛之效,更讓全書生色不少。我們尤為銘感諸位著者,平日忙於教學或其他工作,為配合出版,都依時完成書稿,使計劃得以順利開展。此系列籌劃過程中,鍾潔雄女士提出寶貴意見與襄助;梁偉基兄付出莫大心思和努力;編輯作了認真的審閱,提出具建設性的修改意見,在此一併致謝。

此系列付梓在即,編者藉此對梁濤先生以及本地史前輩學者的貢獻,致以深摯的敬意。需表明的是,已計劃出版的題材只起發端作用,期望此系列可以編撰下去,使本地史、「香港學」能夠蔚然成風,進而雅俗細味共賞。

游子安 張瑞威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