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己丑脞识
前记:
近来文思日益枯竭,兼之时局混沌,心境尤觉闷损,以致本刊稿件,已接连脱了两期。今日适逢立春,因叨“一年之计在于春”之说,于灯火昏黄中,决心驱走睡魔,作一小文。惟以一时不得适当题材,乃从旧日读书札记中整理出若干则(其间或有署以年月者),以实本刊。盖以此类文字,小大由之,不拘一格:古今中外,忆则书之,于本刊作风似尚无不合。名《己丑脞录》者,则求行文之便,以发刊之年标题,且当是今岁第一篇之作也。犹忆陶靖节记五柳先生云“好读书不求其解”,孟子舆亦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实则读书作文,皆可循此标准,互相发明也。
某月日,晴,微热,有风,夜,月色甚佳。因忆唐人“冰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之诗,似与眼前境界差相吻合,然苦不能言传耳。又思新文人中工于旧诗者数不在少,尤以周(鲁迅)郁(达夫)王(统照)沈(尹默)……诸氏称最,我且久有以《新文人的旧诗》为题,作一论文,然终不敢率尔操觚,盖旧诗之妙处,正在“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中也。且就余所见,新文人而为旧诗作理论者,其恰到好处之作,则反不多觏也。至此乃复记友人K君日前示余沈尹默“乡居终日水车鸣,我自平生爱此声,风月一时××(此二字已忘)却,杖藜聊复寄诗情”一绝,大为叹赏,此诗且由沈氏作行书,以珂㼈板影印分贻友好,其书法亦苍劲秀逸,令人流连不置,在当代书家中,沈氏固亦大家之一也。余室中挂有其立轴一幅,系沈氏在沪任孔德图书馆馆长时,托K君所恳求者。又沈氏和知堂之打油诗数首,亦佳。其中“斜阳流水干卿事,未免人间太有情”句,尤觉意义深长。
旋又读赵瓯北诗。诗中颇多戛戛独造之句,其“尺波将涸鱼先散,一骨才投犬共争”一联,描绘世态,尤为冷隽,余绝爱之。又为“古有长生今亦死,天如可上地无人”,亦颇有趣致。赵诗特色,即在其对人情世态,能尽“婉讽”之妙。商务印书馆辑有《清儒学术讨论集》一帙,中有陈柱之《赵瓯北诗之哲学》一文,系从哲学立场而评骘赵诗者,谓“其诗中弥满哲学思想,非如寻常诗人之仅仅伤时忧世,悲贫悼贱者而已也。当杜甫之诗,忧世忧民,敷陈时事,世称为诗史,若瓯北之诗,发挥哲学,可不谓为诗哲邪?”虽不无“偏嗜”,然瓯北诗固未许以寻常眼光视之也。又谓瓯北能在科学尚未昌明之时代,而在诗中流露打破迷信之思想,尤为难能。此则确道着瓯北诗之长处,由前引第二联可见:使彼生于今日其在思想上、学说上之见解,必更有其超越恒流者也。
某月日,晴转凉。夜小雨,旋闻雷声,至此益觉天地萧森。余侷处斗室中,心中虚飘飘如空无一物,欲作文而无题材,乃下楼往箧中取《越缦堂日记》读之,其光绪九年十月二十四日论及母妻两党间之称呼云:
夜,得沈子培书,问姑母而兼外姑者,寿文当何称?略以意答之云:古人禁姑舅子女为婚姻,然世家大族,亦时有之,南北史诸书可证,其文之称谓,则无征也。以鄙意论之,姑之服重于外姑,其党亦尊于外姑。而自唐以后,妇为舅姑递增,至服斩称情以报婿之报缌非也,故议礼家皆有加隆之议,亦从宜从俗意也。礼言姑姊,妹有受我而厚之者,则妻者我受而厚之者也。妻之父母,礼亦有舅姑之称,其名亦尊矣;姑本无母称,其恩亦稍杀矣。今者之议,似宜称外姑而不必兼及姑。至见面相称,各从其俗,其服则从姑之本服,庶乎情礼兼致也。
沈子培与李越缦,在同光间俱为浙人中之佼佼者,故当时称为沈李,而二人交谊亦颇相投分。沈李并皆博极群书,沈为此称呼问题向李请教,尤见平日对李之推崇矣。而李于答书中所陈之见自亦足采行,盖若从姑(母)而不从外姑,则不足以明其妻之所自来矣。今日以内侄而兼作婿,或表兄妹联亲者民间仍属繁有,识此以备参稽。至此,余又忆及称呼方面之二事:一、余供职某商行时,有人向上级机关呈文,中需述及具呈人之姊某氏。而其称呼,“敝姊”既不通,“家姊”亦不文,苦思不得,因来问余,余曰,然则唯称“胞姊”较为适分耳。其人称善,遂用此称。二、某次代人撰联挽其弟妇,因而对称呼煞费考虑,直称“弟妇”(俗称弟媳妇)既觉俚率不文,又以其年逾六旬,若举其名而称“某某贤妹”,似又不妥,且旧式女性本无称其名者,最后只得称为“弟夫人”,虽出杜撰,而意尚可通也。因由上文触忆及此,合并识之。
某月日,午前曾雨一阵,薄暮天色澄清,洵当“如洗”的形容。夜来风势甚大,蚊虫“攻势”已缓和多矣。不但省却一笔蚊香及D·D·T之类费用,且耳畔无扰攘,身上免扒搔之苦,正可安心夜读。时局若斯,来日安危未可逆料,能偷得一日闲读几行书,此时尚不失为一种“清福”,初不必再做什么红袖添香的肉麻春梦也。
续读《越缦日记》。李氏腹笥极宽,日记中处处可见其“渊博”,不仅于读者学问上裨益良多,即在朝章国故方面亦颇有钩索价值,对研究同光掌故者尤不可不时加浏览也。唯越缦在生前作日记时,已准备后世刊布,故不免做作之气,字里行间颇可觇其矜才使气之处也。其对当时人物,又少所许可,一不如意,即诟詈满纸矣。余读《越缦日记》,虽取其笔记式之轻松而自成段落,然半亦缘记中颇多清末政治、社会、文物、科举等资料故也。今日读其光绪九年十一月初七日,其中所记有关胡雪岩(光墉)一则云:
昨日杭人胡光墉所设阜康钱铺忽闭。光墉者东南大侠,与西洋诸夷交。国家所借夷银白洋款,其息甚重,皆墉主之。左湘阴西征军饷皆倚光墉以办,凡江浙诸行省有大役大赈事,非属光墉,若弗克举者。故以小贩贱竖,官至江西候补道,衍至布政使,阶至头名顶戴,服至黄马褂,累赏御书。营大宅于杭州城中,连亘数坊,皆规禁籞参西法而为之,屡毁屡造。所畜良贱妇女八百数,多出劫掠。亦颇为小惠,置药肆,设善局,施棺木,为饘粥,时出微利以饵杭士大夫,杭士大夫尊之如父,有翰林而称门生者。其邸店遍于南北。阜康之号,杭州、上海、宁波皆有之,其出入皆千万计,都中富者自王公以下,争寄重资为奇赢。前日之晡,忽天津电报言其南中有亏折,都人闻之竞往取所寄者,一时无以应,夜半遂溃,劫攘一空。闻恭邸文协揆等皆拆阅百余万,亦有寒士得数百金,托权子母为生命者,同归于尽。今日闻内城钱铺曰四大恒者,京师货殖之总会也,以阜康故,亦被挤危甚,此亦都市之变故矣。
胡雪岩之为人及其商业手腕,时人对之毁誉不一。越缦对杭人又素不相洽,其同治五年四月二十三日记中,对胡亦加轻视,盖不免有浙东西畛域之见,然从越缦所记中,亦足以见胡之起家及其失败之大略焉。要之,吾人就胡氏整个事业而论,实可代表晚清社会的一个“金融巨人”(阿英称胡氏语),并可由胡氏所设各种商号上而对清末中国的商业活动作一剪影。《近代名人小传》(沃丘仲子作)货殖部分云:“同治间足以操纵江浙商业为外人所信服者,光墉一人而已。”非夸语也。犹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述及中国明代某一经济家之生平,因而考得当时中国之经济情况(此得自郭鼎堂氏所作某篇论文中,曾刊战前《光明》半月刊,此处以无原书查稽,详情已不能记矣),则胡氏之商业活动,尤足反映十九世纪末叶中国社会经济上之一大变故,而足为研究我国经济史者之取材矣。同时,在今日所谓“豪门经济”“官僚资本”云云,胡氏彼时之商业手段及其私人生活,又恰恰为此二语之注脚,易言之,即已得其风气之先耳。兹再就此申言之。
胡初为贾竖,旋受左宗棠之知遇及提携,使筹饷购械,倚畀甚深,赏识尤力,左氏家书中谓“其人虽出于商贾,却有豪侠之概”,又称其“商贾中奇男子也”,以是一登龙门,声誉大隆,加以胡之长袖善舞,于是得以官商两栖,左右逢源,不仅积赀巨万,且晋头品顶戴黄马褂,“福至心灵”,财缘势生。他书记其“江浙丝茧向为出口大宗,夷商把持,无能与竞,光墉以一人之力,垄断居奇,市值涨落,外国不能操纵,农民咸利赖之。国库支绌,有时常通有无,颇恃以为缓急之计”,于此乃征当时外商的经济侵略已极严重,而胡氏则藉其官僚资本又从而操纵抗衡之。又从前引《越缦日记》中所记京师巨官显宦,多向胡之钱铺存储,如所云恭邸即恭亲王,文协揆则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文煜,存阜康银数多至七十余万,后曾被给事中邓承修所弹劾者也,并见官商勾结之风,由来久矣。而中国官僚资本声势之甚,尤若一脉相传者。
其次,如《越缦日记》所谓胡又“颇为小惠”,如同治十年,直隶患水灾,胡奉其母金氏之命,捐制棉衣前后达一万五千件,并捐牛具籽种银一万两。光绪四年,陕省亢旱成灾,饥民待赈孔亟,前后又捐实银五万两解陕备赈,其他如捐赈苏、鲁、晋、豫等地各款,“合计银钱米价棉衣及水陆运解脚价,估计已在二十万内外,而捐助陕甘赈款,为数尤多”。并以丸散药材解往西北陕甘各地。因此乃大受左宗棠之器重,曾迭次具折奏请清廷奖赏恩施。胡之得膺显衔,邀廷赏,即出左之竭力抬举也。而胡之各项捐输,其中亦有如今日之所谓变相的“救济特捐”者。此亦今昔豪门阶级市惠沽誉之一法门也。
胡之败也,当不外私人生活之过于糜烂,现金周转不灵,国库又被其亏空甚多,对洋商又屡食言,兼之各地商号主持者皆乘机中饱自肥,以致信誉日堕,由外强中干而至一败涂地,但在客观环境方面,则当时外商之经济侵略及买办资本之抬头,当亦为一重大打击。书史虽未明言,而考察彼时之经济情况,则其为一主要因素,可无疑也。
关于胡之私人生活,各家颇多渲染,大抵皆写其纵情声色荒淫奢汰等“豪举”,且有敷陈为说部者,如署名大桥式羽(实孙假托)之《胡雪岩外传》,及陈得康《胡雪岩演义》;又《海上花列传》所写之黎篆鸿,闻即影射胡氏。《胡雪岩外传》写其杭州花园,为一具体而微之西湖,即大假山一项,已耗去八万金,院门并建十六院,以分居姬妾。其事或者有据,然亦颇涉夸张失实,穷形极状之处。此又晚清若干小说家之通病也。兹撮录李伯元《南亭笔记》所记胡之私生活以为作结:
胡好骨董……一日有客以铜鼎出售,索八百金,且告之曰:此系实价,并不赚钱也。胡闻之颇不悦,曰:尔于我处不赚钱,更待何时耶?遂如数给之,挥之使去,曰:以后可不必来矣。其豪奢皆类此。每晨起,取翡翠盘盛青黄赤白黑诸宝石若干枚,凝神注视之,约一时许,始起而盥濯,谓之养目,洵是奇闻。胡有妾三十六人,以牙签识其名,每夜抽之,得某妾乃以某妾侍其寝。厅事间四壁皆设尊罍,略无空隙,皆秦汉物,每值千金,以碗砂捣细涂墙,扪之有棱,可以百年不朽。园内仙人洞,状如地窖,几榻之类,行行整列,六七月,胡御重衣偃卧其中,不复知世界尚有炎尘况味。花晨月夕,必令诸妾衣诸色连翩而坐,胡左顾右盼,以为乐事……胡尝观剧,时周凤林初次登台,胡与李长寿遥遥相对,各加重赏,胡命以银千两,倾之如雨,数十年来无有能继其后者。
不但胡本人起居如此奢侈,即其所雇仆役等因受豪门生活之影响,举措亦多骄纵逾分者。如:
胡之舆夫,相随既久,亦拥巨赀。舆夫有家,兼蓄婢仆,入夜舆夫返,则佥呼曰:老爷回来了,快些烧汤洗脚。一舆夫而至于此,真是千古奇闻!
李记所述胡之行事犹不止此,此处摘录片段,亦已觇胡之私生活铺扬至于如何程度,信如所言,则暴殄若此之甚,宜其晚境弗保矣。惟其中或多恍怪不经,言过其实之处耳。盖胡在当时有“活财神”之称,以此里巷侈谈,流俗震炫。而若干对胡有私怨者,又辄编造其细行以逞一快。而文人“生花之笔”,尤喜摭拾琐闻,渲染谈资。因之遂有种种悖于情理之举止流传于世矣。舍此不论,则胡雪岩及其事业之盛衰消长,谓之十九世纪末中国经济史上之一沧桑自无不可。而就盛极时声势言之,则又今日“豪门”阶级之“先进”也。易言之,胡雪岩虽死而几十年来胡氏之典型固仍长存于中国之阛阓中,特手魄气度,后来者或视胡犹不免逊色耳。
醒醉生(汪康年)于《庄谐选录》中于综论胡一生之余而评其败曰:“综胡一生言之,抑亦一时无两人也……及其败也,此方以侵蚀库款被县官封闭告,彼即以夥友无良挟赀远遁告,身败名裂,莫为援手,宾客绝迹,姬妾云散,其后判若两人。呜呼,何其哀也。岂生平所获皆不义之财,故悖入者亦悖出欤?抑务广而荒,受逾于器,人满则天概之,故及身而败欤?梁武帝有言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憾?其斯人之定论也夫。”所言虽不脱因果道德上之陈说,然亦足以资拥金自满者之警惕也。又:
作者曾于前此《论语》中著有《明清的清算豪门案》一文,当时本欲兼及清末之胡雪岩[虽胡之结局并非如严(嵩)和(珅)之被清算],因就中国历史上豪门而论,雪岩固亦其中之特出者,但以材料一时费检而未果。今乃据旧日札记略加排比,先写一轮廓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