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优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员工优势的看法不同

在生活中,有的人看起来可能讨厌、吝啬甚至狡诈,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有可能大方、热情、正直甚至善良。因此,有时看人的心态决定了看人的角度,看人的角度又决定了人的“优劣”,换个角度发现员工的优势其实不过是换个心态而已。这就需要管理者有一个这样的假设前提——即每位员工都有优点和优势,他们等待着“伯乐”的出现。

有些员工,如果从某一岗位工作的角度来看,可能不是人才,但是如果把他安排在其他岗位工作,却可能是一把好手。例如,一个斤斤计较的员工,从某种角度看容易事事计较,掉进一事一物的纠缠里,在具体的事物中不能自拔,甚至容易引起团队内部失和,但从优势的角度看,他恰恰是管理仓库的最佳人选;另一个员工爱吹毛求疵,过分关注生活中的缺点和不足,常常认为生活不尽如人意,不够尽善尽美,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正好是一个质检员该拥有的好品质。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关键看用尺子度量什么。不得不承认,因为教育的偏差或社会偏见等原因,某些被大家公认的缺点实际上是一种误判,或者是优点之间界限模糊。通常有可能你觉得是一个弱点,但实际上是一个优势。员工通常会为自己的缺点而感到自卑,但如果管理者把这些缺点转变成了优点和优势,他定会因此而自信满满,激发出难以想象的工作热情!

王经理是某集团公司负责行政工作的一把手,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小张负责定期向王经理汇报公司的人事变动情况。每次汇报完工作,王经理都要把小张的汇报思路和表达方式“调教”一番,结果每次工作汇报就变成两个人的一件烦心事。王经理还发现,因为表达能力差,小张平时与各部门沟通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次,王经理经过办公室,发现小张正在帮网络推广部的同事制作公司的视频宣传短片。经过了解,王经理才知道,小张在视频制作方面的水平很高,而且非常有耐心,经常在周末一个人一整天泡在办公室里赶稿。于是,王经理尝试调整了小张的工作岗位,把他调到宣传文案岗位,另外更换了一位善于沟通交流的同事同他换岗。

结果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王经理听汇报顺利了,小张也因为工作细致、认真,加之制作视频技术娴熟,他参与制作的许多公司宣传文案都受到集团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称赞。

王经理“慧眼识英才”的实质就是他关注员工的细节,注重发现员工的细小优势。王经理没有从工作的结果上去评价小张的能力,而是换个角度,以小张为中心发现了他的优点和优势。换句话说,就是把小张是否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换个角度思考,这份工作是否适合小张呢?

企业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必须为人才安排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让他们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一方面,应科学合理地进行工作配置,安排工作内容,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用人之长,为人才提供一展所长的机会。另一方面,还应注意符合人才对业务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努力工作最持久、最强劲的动力。当一个人对某项工作感兴趣的时候,他即使不分昼夜地工作也不会觉得累;而当他对工作厌烦的时候,即使干一个小时,也会觉得身心疲惫。要让人才发挥自己的优势,就得让他觉得他现在所做的工作是非常符合他的个人兴趣的。此外,对于一些工作成果显著的人才,领导应及时给予其适当的授权,作为对其信赖以及对其工作成果的肯定。事实上,对人才而言,除了物质奖励,上司的信赖同样是一种很好的奖励方式。而且,信赖产生责任,领导支付的信赖越多,下属的责任感便越强。通过放权,激发人才的责任心,使其觉得工作有挑战性,他才会更有干劲,全力以赴地去完成任务。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有的人在原先的岗位上无所作为,而换了岗位后却成绩斐然;有的人在一个单位默默无闻,无所适从,而去另一个单位后却如鱼得水,大有用武之地,成为特殊人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很简单,他找到了发挥自己优势的位置,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而这种特长的发挥同用人者的“容人”与“用人”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管理者不换个角度看问题,这些微小的优势,往往不易被管理者觉察,甚至连员工自己也不清楚。正因为其弱小,也很容易为管理者或员工自己所忽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优点,对于员工的成长来说意义重大,引导得当将有效推动员工的进步和成长。

明代的周元素是江苏太仓一带小有名气的画家,他有一个画童叫阿留,跟随他已有四五年了。十三四岁的阿留,大大的眼睛,厚厚的嘴唇,一副憨厚的样子,看起来傻乎乎的。一天早上,周元素外出前对阿留交代说:“你在家看好门,有谁来了,记住他的样子,等我回来再告诉我。”晚上,周元素回来后问阿留:“今天有谁来找过我吗?”“有,来了好几个哩。”阿留一边用手比画着,一边一口气讲下去,“有个矮矮胖胖的,有个瘦瘦高高的,有个漂漂亮亮的,还有个拄着拐杖的老头。”周元素听明白了,笑笑又问:“还有没有其他人来过?”阿留嘿嘿笑着回答:“我怕来的人多了记不住,老头子走后,我就闩上了大门,没再出去过。”周元素没再说什么。他是个很忠厚的长者,也了解阿留就是这么笨的一个人,至少在这方面他毫无长处可言。但阿留也有长处,周元素写字、画画时,一定要阿留为他磨墨,调颜料。阿留把墨磨得很浓,用他磨的墨写出的字,在日光、灯光下可以反射出光泽。至于调颜料,阿留对色彩的辨别力似乎特别强,周元素吩咐要什么颜色,阿留总能调得恰到好处,从来不会出差错。

一天,周元素铺开纸张,动手作画,阿留在一旁看得很专心。周元素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阿留说:“你是不是也看出点什么名堂来了?你能画几笔吗?”阿留竟然很认真地回答说:“这有什么难的!”“噢?那你就画给我看看吧!”周元素说着把手中的画笔递给了阿留,他卷了卷袖子,开始在纸上画起来。不一会儿,一幅出水芙蓉图画好了:满塘水波荡漾,一片小小的荷叶在微风中摇动,一只蜻蜓正准备在荷叶上停留。整幅图,取意于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周元素拿起画来,仔细端详。这幅画意境开阔,构图匀称,浓淡相宜,确是一幅好画。要不是亲眼看到了阿留作画的全部过程,周元素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这样一幅画是出自这个看起来有点傻的小画童之手。接着,周元素要阿留再画一幅。阿留沉思一会儿,很快又画了一幅,那画面上是微风吹拂着一株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燕子斜着身子从天空掠过,向着柔柳飞过来。虽然画面上只有一株柔柳、一只燕子,但却使人感受到了暖暖春意,感受到了充满情趣的盎然生机,笔法老到,布局合理,完全像出自一位老练的画家之手。

周元素把家里人都喊来看阿留作画。阿留又画了一幅青鸟翠竹图,大家都纷纷称赞:“阿留真是心有‘灵气’一点通啊!”“阿留真有灵气。”阿留看着大家,越发憨憨地笑。此后,阿留在太仓一带,也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

周元素善识人之秉性,用人之长,使在别人眼中傻笨得出奇的阿留,成为远近闻名的画家。若周元素只是呵斥阿留生活中的无能,只看到其短处,不见其长处,怎么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呢?

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人才是立国与社会进步之本,并得出了许多至理名言:“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十利剑,不如得一欧冶。”“国之强弱,不在甲兵,不在金谷,独在人才之多少。”唐太宗李世民说过,多得数百万缗钱财,不如得一贤才。邓小平同志也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靠知识,靠人才,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然而,如何做到用人之长,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才的价值,发挥人才的作用,确实是一门学问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