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本书的创新点
(1)研究视角的独特。采用多学科相关理论相融合的研究视角。将综合运用并融合区域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创新经济学、新经济社会学、认知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观点,对多维邻近性对集群创新影响论题进行多视角探讨,突破已有研究局限于单一学科理论视角的不足;采用动态分析视角。在对多维邻近性对集群创新的静态影响机制探析的基础上,对多维邻近性在集群演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动态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突破已有研究局限于静态分析的不足。
(2)首次建构基于组织合作视角的多维邻近性概念框架。依据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同维度邻近性概念之间的重叠性与模糊性以及邻近性的可测度性原则,将多维邻近性划分为地理邻近、组织邻近、认知邻近三个维度,三个维度邻近概念的内涵界定清晰,在理论上彼此可分离。地理邻近、组织邻近、认知邻近既独立地作用于组织合作中,又相互组合以不同的形式作用于组织合作中。
(3)创造性地将组织邻近细分为纵向组织邻近和横向组织邻近,并分别探析它们与地理邻近的组合对集群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影响效应;创造性地探析集群创新中的地理邻近二维性——永久性地理邻近和临时性地理邻近对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的动态影响机制。
(4)首次建构多维邻近性对集群创新影响的较完善的理论分析框架:多维邻近概念界定与划分;“LKS”视角下的(永久性)地理邻近对集群创新的影响,ICT背景下临时性地理邻近和永久性地理邻近对集群创新的动态影响,地理邻近与组织邻近的组合对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地理邻近与认知邻近的组合对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地理邻近、组织邻近、认知邻近的组合与集群创新能力演化的动态耦合机制。
(5)尝试着按以下逻辑多层面深入系统地探析多维邻近对集群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影响效应:单一永久性地理邻近在集群创新中的作用——永久性地理邻近与临时性地理邻近对集群创新的综合影响——地理邻近与组织邻近的组合以及地理邻近与认知邻近的组合对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地理、组织、认知三种邻近形式与集群创新能力演化的动态耦合机制,得出以下有价值的重要结论:①单一的永久性地理邻近的分析视角无法充分解释集群的创新机理,地理邻近通过影响其他维度的邻近性来影响集群创新;②组织邻近以及认知邻近是集群创新的重要影响维度,适度的组织邻近或认知邻近都对集群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③地理邻近与组织邻近的组合以及地理邻近与认知邻近的组合对集群创新产生交互影响,交互影响效应既可表现为相互替代关系也可表现为互补关系,这与集群的类型、特性、集群所处的时空背景以及集群演化所处的阶段有关;④过度的邻近性具有负面效应;⑤地理、组织、认知三种邻近性对集群创新演化的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与影响效应(正效应或负效应)不同,呈现出与集群创新能力演化的动态耦合特征。
(6)量化分析方面的突破。本书尝试性地采用SEM-PLS方法,即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估计和检验模型参数,对地理邻近、组织邻近、认知邻近对我国软件产业集群创新的独立影响效应以及地理邻近与组织邻近的组合、地理邻近与认知邻近的组合对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效应进行定量评估,以检验相关理论结论的正确性,克服已有研究的理论观点缺乏实证检验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