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印刷的定义和功能
一、印刷的定义
印刷的传统定义是以文字或图像原稿为依据,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制成印版,再在印版上敷上黏附性色料,在机械压力的作用下,使印版上一定量的黏附性色料转移到承印物表面,从而得到复制成的批量印刷品的技术。《现代印刷术语》中将印刷定义为: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随着图文复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静电印刷、喷墨印刷等新型数字方法,有些新的印刷方法不一定需要施加机械式的压力,所以不再把机械压力作为印刷的必要条件。
广义的印刷,实际上是制版(依据原稿复制成印版)、印刷(印版上的图文信息被转移到承印物的表面)、印后加工(将印刷产品按要求的加工方式和使用性能进行加工,如加工成册或制成盒等)的总称。狭义的印刷,仅指将印版上的图文信息所黏附的色料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工艺技术。
印刷品具有传播和储存信息的功能,它与录音、录像、摄影、电影、电视等的信息储存方法不同,它不需借助任何仪器设备,仅通过眼睛的感官即可获得信息。因此,自有印刷术以来,它在信息的传输和存储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储存的手段越来越多,但印刷作为最基本、最简便的信息储存手段,仍将发挥作用,不可能被其他信息储存方法全部代替。
二、印刷的功能
从印刷的定义可以看出,印刷是一种对原稿图文信息的复制技术,是一种视觉上的再现技术。它的最大功能是能够把原稿上的图文信息大量、经济地再现在各种各样的承印物上。以前都说,除了空气和水之外的都能印刷,而其成品还可以广泛地流传和永久地保存,这是电影、电视、照相等其他复制技术无法与之相比的。但是,现在从专业角度可以认为,任何成形物体上都可以进行印刷。
具体来讲,印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存性
印刷品的种类繁多,涉及政治、文化、军事、科研等各个领域,是精神、文化、意识的具体体现,是物化的可视产品。不同印刷工艺生产的印刷产品,具有不同的物化形式,如报纸、图书、期刊杂志等,其保存性也就有所不同,如报纸不易保存,图书的保存期较长等。正因为印刷品久远的保存的,才使我们的文化延续至今。图1-1所示为被保存的古代印刷品。
图1-1 古代印刷品
(2)复制性
印刷品是运用印刷技术加工而成的,正是印刷工艺的诞生,才使得单一产品得以大批量的复制。模拟技术时代,运用制作印版的方式,得以成千上万印刷品的复制。数字印刷时代,我们可以随时复制所需数量的可视印刷品。
(3)传播性
印刷品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媒介,是传媒业的基本物质基础。印刷是实现印刷品的具体方法、手段,是形成印刷品的基本保障。以前是依靠印刷品发行实现印刷信息的传播,以后可能依靠印刷工艺的网络化实现印刷信息的传播。
(4)科学性
印刷技术是建立在数学、物理、化学、电学、力学、机械学、信息学等基础学科之上的。长期以来,印刷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围绕自身的印刷内容,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印刷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印刷科学性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
(5)技术性
印刷需要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密切结合才能成功。不同技术、不同工艺、不同材料、不同设备、不同操作人员所制作出来的印刷品,在质量上往往有较大的差距。在印刷品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材料、应用新技术、创新新工艺,才能创造印刷新产品,扩展印刷新功能。
(6)艺术性
印刷品是可视产品,是否赏心悦目、使读者爱不释手,除内容外,与原稿设计的精美程度、版面的编排生动、色彩调配的匹配、装潢加工的典雅大方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印刷技术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的加工技术。
印刷品是科学、技术、艺术的综合产品。因此,印刷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必要的印刷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印刷操作技能,同时在生产实践中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才能生产出精美的印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