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关于忠和孝的两个故事
一袋金子
回宫的路上,大阿哥胤禔有些不快,他埋怨胤禛:“本来我和太子分别获得两个第一,你倒好,非要让他和我并列立射第一,你是不是有意贬低我?”
胤禛吃惊地说:“怎么是我让他和你并列呢?事情本来就是如此,这是大伙都看到的,你不能冤枉人。”
胤禔嘟囔一句,不再理他,快步走到前面去了。胤祉跟上来,悄悄扯扯胤禛的衣襟,低声说:“大哥最喜欢骑射,自以为天下第一,你偏偏惹他生气。”
胤禛不解地说:“我惹他生气?他没有夺得第一怨我吗?这么说,你刚才有意让他和太子并列?”
胤祉忙看看四周,示意他小声说话,然后再也不言语。
这件事让胤禛郁闷了很长时间,他的心思没有瞒过顾八代。这天放学后,顾八代留下胤禛,与他单独交谈。谈话中,自然而然聊到前次射箭比赛的事,胤禛依然满腹委屈地说:“没想到我说了真话,反而落得埋怨,真是得不偿失。”
顾八代说:“我常常对你们说,做人不能只看一时,要看长远。怎么看长远呢?今天我就给你讲个故事吧。”他清清嗓子,抑扬顿挫地讲述起来。
明朝年间,青州有位姓苏的酒店老板,以诚信闻名当地。有一段时间,一个中年汉子天天到酒店里喝酒。时间久了,苏老板与他熟识起来。
一天,这位汉子又来了,不过他不是来喝酒的,而是交给苏老板一个包裹,对他说:“您替我看管一天,我明天来取。”苏老板答应了他的请求,将包裹仔细地收藏起来。
可是第二天,那位中年汉子没有前来取包裹。一天过去了,一月过去了,中年汉子始终没有露面,苏老板在忙碌的生意中渐渐淡忘了此事。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这天下午,年迈的苏老板站在柜台前算账,突然门外走进一位老人,他既不说话,也不入座,而是四处打量,像是寻找什么东西。苏老板好奇地看着他,不明白他要做什么。这时,老人走上前,盯着苏老板开了口:“请问,你是苏老板吗?”
“是,您有什么事?”苏老板客气地说。
“请把我托您看管的包裹还给我吧。”老人一字一句说道。
“包裹?我不记得有这样的事,您什么时候交给我包裹了?”苏老板一头雾水。
老人不慌不忙地叙述了当年托他看管包裹的情形,苏老板大吃一惊,转身问店里的伙计们,可大家都说不记得眼前这位老人和包裹的事。
老人坚持追要包裹,苏老板无奈,只好命人仔细搜寻。最后,他们在酒店后面仓库的一个货架上找到了那个包裹。包裹上面落满了厚厚的灰尘和蜘蛛网,破旧不堪,当老人拿到它时,激动得眼含热泪,他小心地揭开,仔细地检查里面的物品,并把它们一一摆放在柜台上。这时,人们发现了一堆金光闪闪的金条、金块和各种金器。老人用手指夹起金条,“一,二,三……”慢慢数着,数完以后,感激地说,“我的金子在这儿保管得很好,很好,一点也没有损失。苏老板,您真是个诚实的人。”
“没什么,”苏老板谦谨地说,“我不过做了应该做的,不值得夸奖。”
老人为了报答苏老板,告诉了他一个秘密,这就是城东有一块福地,谁死后安葬在那里,谁的子孙后代就会兴旺发达。至此,苏老板才知道老人原来是位著名的风水先生。他听从老人的建议,买下那块福地。几年后,他去世后安葬在那里。果然,他家发达了,子孙中有人做了大官,位列宰辅,其中一人还迎娶了公主,成为当朝驸马爷。这当然是巧合。
故事讲完了,顾八代看着胤禛出神的样子,笑着问:“四阿哥,你觉得苏老板这个人怎么样?那位寄存包裹的老人又怎样?”
胤禛说:“苏老板讲诚信,不贪财,是个好人。那位老人知恩图报,苏家因他而发达,这叫善有善报。”
顾八代说:“对呀,苏老板不图一时之利,反而获得长久利益,这是他讲诚信的结果。我们常说‘诚信是立身之本’,圣人教导我们:‘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都是在讲这个道理。如果为了眼前利益不说真话,变成一个油滑虚伪的人,将无法取信于人,也就不会忠诚地为人做事。你想,这样一个失去信誉的人,还会有谁信任他、帮助他、支持他呢?”
胤禛恍然所悟,高兴地说:“我明白了,讲真话没错,我做对了。”
顾八代笑笑,没再说什么。接下来的一个故事,让胤禛领悟到孝敬长辈的重要意义。
母亲不裹脚
元宵节很快来到了,皇宫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今年,孝庄太后已经70多岁,为了让她开心,康熙特意下旨隆重庆贺节日,准许各位文武大臣、皇子嫔妃和皇女们参加节日宴会。这天,他们装扮一新,齐聚宫内,等候宴会开始。
不多时,孝庄太后在苏麻喇姑和嫔妃们搀扶下慢慢走过来。苏麻喇姑是清宫内一位特殊的人物,她自幼跟随孝庄太后,多年来忠诚有加,能文能武,为孝庄太后和大清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就连康熙也对她非常敬重。如今,她已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了,仍然十分谦谨,人前人后从不夸功,而是自称“奴才”。这天,她像普通宫女一样搀扶着孝庄太后,生怕出现一丝差错。康熙连忙上前搀住孝庄太后,一脸笑容地扶她坐到特地准备的椅子上。其他人逐一上前请安,然后才各自落座。
孝庄太后慈爱地招呼几位皇子坐到自己身边。胤禛坐在最右边,他发现苏麻喇姑站着,突然起身让座。这个举动让在场人大吃一惊,苏麻喇姑推辞说:“四阿哥,奴才哪敢坐,您快请坐下。”
苏麻喇姑死后葬于孝庄太后昭西陵东,现地面建筑已无存,只有一个宝顶尚在。
胤禛说:“皇阿玛说,您是我们大清的大功臣,您服侍老佛爷有功,是我们的长辈,我们应该尊敬您。”
这番话引得不少人发出赞叹声,孝庄太后连声说:“好,好,懂得孝敬长辈,是个好孩子。过来,老祖母有赏。”说着,她从衣袖里掏出一块玉翡翠递给胤禛,略有所思地说:“别看这块玉翡翠不大,却有些来历。这是你们的曾祖父用过的第一把折扇的扇坠。折扇后来坏了,他就把它送给我,让我给他缝到新的折扇上。可是,我还没来得及做,他就……”说到这里,她不免有些伤感,不再说话了。
康熙知道祖母年纪大了,喜欢怀旧,赶忙招呼着岔开话题,宴会正式开始了。众人有说有笑,场面热闹起来。为了助兴,康熙亲自讲了几个笑话,并对大伙说:“谁有好听的故事,只管讲来,讲得好了有奖。”
在座的人除了皇亲国戚,就是文武高官,别看表面上一团和气,内心里却是你争我斗,都想在这种场合露露脸,显显本事。特别是索额图和明珠,两人一个是太子的叔外公,一个是大阿哥胤禔的娘舅,多年来他们苦心经营,结党营私,已经形成两个不同的利益集团,明争暗斗,互不相让。这一点,康熙心里很明白,他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十分巧妙地利用他们的矛盾,掌控着朝廷局势。今日宴会,索额图和明珠都是主要客人,他们没想到四阿哥胤禛一上来就出了风头,盖住了太子和大阿哥,心里很不舒服。于是,趁着讲故事,他们每人谈了一番尊卑有别的道理,其中深意无非是暗指胤禛为苏麻喇姑让座,颠倒了主仆关系,不值得提倡。
孝庄太后微微冷笑,她很清楚朝廷内部的纷争,什么话也没说。一时间场面冷淡下来,就连康熙也沉默了。就在这时,顾八代轻咳一声开了腔:“老佛爷、万岁爷,臣在南方打仗的时候,听说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今天在这里讲讲,供大家娱乐。”孝庄太后和康熙一起点头应允。顾八代认真地讲述起来——
从前,有一个叫朱克铭的湖南人,非常喜欢读书。不幸的是,在他八九岁时,家里遭难,父母双亡,他成了一贫如洗的孤儿。他家的女仆收养了他,供他衣、食、住、行,还千方百计让他继续读书。经过十几年苦读,这个人考取功名,做了大官,被委派到广东任职。他不忘抚养他的女仆,决定把她接来与自己同住。
女仆是个刚强的女子,自幼家境贫寒,为了方便工作,她没有像普通女子一样裹脚。朱克铭派来的人抬着轿子,敲锣打鼓来到女仆家把她接走了。快到城里时,人们听说朱老爷不忘旧恩迎接养母,都跑到街头看热闹。不一会儿,朱克铭来到了,他先向坐在轿子里的养母问安,然后像仆人一样亦步亦趋地跟在轿子后面,随母亲进城。
女仆端坐轿子里面,她的大脚不小心露了出来。朱克铭一眼发现了,连忙轻轻地把养母的两脚推进轿帘里。过了一会儿,女仆的脚又露出来,朱克铭十分尴尬,他担心人们知道养母有一双大脚,会成为市井笑谈,于是再次轻轻推进去。
终于,轿子抬到府衙门前了,朱克铭急忙上前搀扶养母下轿。没想到,女仆坐在轿子里不肯下来,她高声说:“我不想住在这儿,你给我找一家小客店,我一个人住着方便就行了。”
朱克铭一听慌了神,跪倒在地央告说:“孩子不孝,不知什么地方得罪了您,惹您生气。孩子错了,求您原谅。”
女仆端坐轿中,一言不发。朱克铭没有办法,忙派人去内府请来自己的夫人,夫妻俩一同劝说养母下轿。经过再三请求,女仆说出了自己的不满:“老爷夫人在世的时候,对我的脚都没有说过什么。今天你因此嫌弃我,觉得我给你丢了人,我还有必要在这里住吗?”
朱克铭和夫人直挺挺跪在地上,聆听完养母训斥,才爬起来恭恭敬敬地扶她进门。
故事讲完了,宴席上先是一片沉寂,接着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女仆太过分了,也有人认为她教训朱克铭做得对。孝庄太后环视四周,笑了笑说道:“这个故事有趣。汉人把裹脚当作女子一生的头等大事。这个女仆出身贫苦,没有裹脚,招来养子嫌弃,实在可怜。‘子不嫌母丑’,朱老爷做错了,好在他及时改正了错误,还算有孝心的。”她这么一说,众人都不言语了。停了片刻,康熙才笑着说:“顾八代,你常年在外,听来的乡间故事多,以后多来给老佛爷讲讲,替她解闷。”顾八代应了一声,退回座位上。
在父皇母后以及师傅教导下,胤禛本来就是非常孝敬长辈的人,受故事启发,他进一步认识到孝敬的深刻含义,体会到“孝”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他默默地想,我一定要做一个孝敬父母长辈的人,让他们天天开心快乐。殊不知,他这种看似简单的想法,实施起来却万分困难。很快,他就遇到了一件与“孝”有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