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欲望
【理论向导】
全面认识欲望。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说:“欲望必须被了解,而不是被摧毁。如果一味地摧毁欲望,很可能把生命本身也毁掉了。如果你去塑造欲望、控制欲望或是去压抑它,都可能毁掉生命中不可思议的美。”[1]一讲到欲望,人们往往会想到性欲或情欲。其实,欲望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指人身上基于本能的食欲、色欲等等,也指与社会密切相关的权欲、利欲、求知欲及出名欲等等。在宽泛的意义上,欲望指每个人内心任何强烈的需要。欲望是人存在的一种证明,因而可以说,人是一种欲望的社会动物。
欲望的创造性与毁灭性。欲壑难平,欲望的满足都是暂时的,总有新的欲望不断生成。“人心不足蛇吞象。”由于这种不知餍足的特性,欲望的过度释放会引发持续的破坏力量。禁锢欲望,欲望会成为枷锁;放纵欲望,欲望会堕为魔鬼。叔本华说:“财富犹如海水:一个人海水喝得越多,他就越口渴。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名声。”[2]不仅仅名声,无论什么欲望,都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
控制欲望。林则徐自勉联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处无欲并非不要欲望,而是要控制欲望。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早就告诫我们:“要把欲望控制在安全的限度以内,要清洗掉性格中的每一丝邪恶。”[3]戛纳电影节获奖短片《黑洞》(2013,时长3分钟),深刻而形象地批判了现代人对欲望的永不满足,甚至堕为欲望的奴隶。如果我们把有助于个体全面健康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欲望称为善的欲望,那么使个体颓弱、败坏社会风气的欲望就是恶的欲望。善的欲望具有创造性,恶的欲望则充满毁灭性。善的欲望,如果不注意节制,也会退化为恶的欲望。
疏解或转移欲望:控制欲望旨在让欲望处于安全之境,但欲望如同野兽,光是关起来还解决不了问题。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梦是一种疏解欲望的途径。他说:“梦是欲望的满足”,“梦是心灵的安全阀”。[4]如果梦是人身体一种被动的本能保护措施,那么作为“一种崇高的白日梦”的艺术创作则是升华欲望的积极途径。艾尔文则希望人们主动设计一种生命计划,以凌驾于造化安置在人身上的求多求好求乐的生物刺激系统BIS。这样我们就能化解一些欲望,进而投入自己的生命计划,且不怕痛苦。他说:“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在BIS存在的情况下过最有意义的生活,那么知道受苦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也愿意为此付出代价。”[5]此外,印度圣者克里希那穆提提供了另外一种用来疏解欲望的途径,即让其开花结果。当然,他针对的不仅仅是欲望,而是一切让心灵痛苦的思想,诸如挫折、嫉妒、恐惧及愤怒等等。“思想必须开花结果,才能自然凋萎,就像园子里的花朵,思想必须盛开,结出果实,然后才能死掉。”[6]
【作品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