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一起成长:麻省理工金融小子养育手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爱坐公交车

儿子小时候有个特殊爱好,那就是爱坐公交车。

儿子出生头几年,我们家住在离校门不远的地方。校门口有一个公交车站,我们进城都会去那里乘车。有一天我去上课了,带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了爸爸,爸爸突发奇想带着儿子上了公交车,从起点一直坐到终点,然后从终点又坐回起点。没想到这么来回坐在车上,儿子不但不厌烦,而且还很高兴。儿子显然很喜欢这个创意!从那以后,爸爸每次值班看孩子时,都会带他去坐公交车哄他开心。

来到北京后,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我们出门很少坐出租车,这给儿子提供了更多的坐公交车的机会。出去玩的时候坐公交车,去上课也坐公交车。由于爸爸来北京后养家糊口的担子更重了,坐公交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我陪着儿子。慢慢地,我发现儿子坐公交车很有特点,他在车上喜欢做两件事:一是算题;二是认字。

每次上车不久,儿子就会要求我给他出题,比如35加28等于多少?97减14等于多少?看到他兴趣那么大,我不但要给他出各种题,而且要不断增加难度。他算的时候格外认真,不仅不觉得枯燥,而且还要和我比赛,看谁的答案又快又准。周围的人看了经常会投来惊奇或赞许的目光,儿子这时会更加认真地继续算题,似乎别人的关注对他是一种鼓励。

有时候他会趴在车窗上往外看,看到窗外的大字会问我那是什么?那个字怎么念?我得不停地回答他的这种提问。由于在车上从来不闲着,每次坐公交车,我们都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一点也不觉得累,而算题和认字也成了一种享受。养成习惯之后,每次出门,我们都会直接等公交车,那些从我们眼前飞驰而过的出租车,似乎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天我们上了一辆中巴车(那时还有很多黄颜色的中巴车)。因为要坐到最后一站,我们选择了最后面的座位坐下。不一会儿上来了一位个子高高的外国人,身边跟着位中国小伙子。外国人和中国小伙子上车后一直说着英语,看样子外国人对北京不熟,小伙子在给他作介绍。儿子看到外国人感到很新鲜,可能是想到我是英语老师,能够说英语,而这时又正好经过友谊宾馆,看到友谊宾馆的英文招牌,儿子突然问我:“妈妈这个地方用英语怎么说?”“Friendship Hotel! ”我答道。“Who's speaking English? (谁在说英语?)”那位外国人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他肯定没想到公交车上还有人能说英语,顺着声音他很快看到了我们。我朝那位外国人说了声“Hi! ”,接着我们就用英语聊了起来,儿子则得意而认真地看我和那位外国人用英语对话……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儿子显然把坐公交车当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作为独生子,儿子平时接触的人不多,在公交车上能见到各种各样的人,这本身对他就是一种吸引。儿子天生好奇,发现在公交车上不仅能学知识,而且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自然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所以他对坐公交车产生了特殊的兴趣。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都会产生出类似的兴趣和爱好,不同的是,有的孩子发现了这样的机会,有的孩子没有发现这样的机会。作为家长,如果能观察到孩子这样的动向并给予很好的配合,孩子得到这种机会的概率就会大很多。我记得刚来北京时,有个同事的孩子和我儿子一样大,他不仅每次出去都会叫出租车,而且一上车就问:“叔叔有空调吗?”如果没有空调,他就会下车换另外一辆出租车,绝不肯受一点委屈。我当时就想,这个孩子这么会享受,他在学习中吃得了苦吗?他会不会因为太养尊处优而失去很多学习机会呢?我感到庆幸的是,我们没有因为心疼孩子而剥夺孩子坐公交车的机会,没有因为坐公交车辛苦而让孩子与“点亮智慧”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