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一起成长:麻省理工金融小子养育手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不要妈妈抱

孩子学会走路和学会说话也许自然就是错开的,常常是说话早的孩子走路晚,走路早的孩子说话晚。我儿子说话很早,八个月的时候就已经能用很多叠词表达思想了,如要吃饭他就会说“饭饭”,想开灯他就会说“灯灯”。但他的身体发育却比别的孩子晚。人们常说“七坐八爬”,九个月了他还坐不太稳,爬也只会倒着爬,一岁时居然还没开始下地走路!

我儿子走路晚,可能还有很特殊的原因。一是我比较爱干净,怕把孩子弄脏,就不愿意让他在地上玩;二是孩子的爸爸似乎抱孩子有瘾,别的忙他也帮不上,有机会就得意地抱着孩子不撒手,出去玩甭管路有多远、时间有多长,他都能一直抱着不喊累。这样一来,不仅造成了孩子走路晚,还造成了本来就腰疼、被其他活累得够呛的我很少抱孩子走路。

孩子在一岁两个月的时候终于能走路了。也许是因为早就该会了,也许是因为他观察很久了,他没有经历摔跤阶段就直接能走了。虽然开始走的时候样子有点好笑——一定得抱着自己的肚子,我们还是被他的“一鸣惊人”惊呆了。

在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我带他去一个朋友家玩。由于玩得久了点,加上天已经黑了,回家的时候儿子已筋疲力尽。看到儿子又困又累,我就跟他说:“今天妈妈抱你走吧!”没想到儿子却哭着说:“不要妈妈抱!妈妈抱不动!”无论我怎么跟他说妈妈可以试一试,妈妈可以想办法,他还是只管小嘴不停地嘟囔:“宝宝走不动了!要是爸爸在就好了!”就是不肯让我抱!我们是从湘潭大学的南洋村回到北斗村,正常情况走路大概要十来分钟,儿子因为太小,走得比较慢,我感觉那天走了半个多小时,他就这样硬挺着,几乎是闭着眼睛坚持自己走回了家!

一个两岁多的孩子能有这样的表现,这肯定是个奇迹,而这个奇迹背后一定有其产生的原因。我和孩子爸爸是大学同班同学,进大学时都只有十五岁,虽然都读完研究生才结婚,在同学里仍然属于早婚早育的,因为我们结婚时只有二十三岁,孩子出生时也只有二十六岁,所以我们在儿子面前的表现就像是两个大孩子照顾一个小孩子:妈妈和儿子更像是朋友,爸爸和妈妈更像是兄妹;妈妈主内多一些,料理家务一马当先,家里一尘不染、饭菜可口是妈妈的杰作;爸爸主外多一些,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在家时就尽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抱孩子成瘾是最典型的例子。这种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让孩子耳濡目染,让他早就知道哪些事应该是妈妈做的,哪些事应该是爸爸做的。现在该爸爸做的事爸爸却不在,他就想到了由他来顶而不是让妈妈顶。我估计,他倔强地不让我抱,是因为他感觉让我抱是不对的,认为妈妈抱着他走路会很难受,他得想办法不让妈妈难受。

在后来的岁月里,儿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经常表现出这样的“懂事”。比如,我很少听到儿子抱怨任何人或者任何事,不是他没有遇到过,而是他总是会自己去面对,不愿把难题转移到我们身上;只要是认准的事他都会很努力地去做,遇到问题都是靠自己解决,无论多难都不会找我们帮忙。最重要的是,在他心目中,他和我们是平等的,他从不会认为父母理所当然就应该强一些,孩子理所当然就应该弱一些;相反,他认为我们能干好我们所做的事情,他也能做好他所做的事情。正是因为从小就有这种思想,从上幼儿园起,他就一直显示出能力超群、踏实肯干。

作为妈妈,我感动于儿子对妈妈的心疼,感动于儿子的毅力和坚持,更感动于爱创造的奇迹。那么小的孩子,就知道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就知道靠自己渡过难关,就知道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每次回忆起这件事,我心里都会感觉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