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利用从众心理
一个人跑了起来。或许是他猛地想起了与女朋友的约会,而他已经迟到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么,反正他在大街上向东跑去。这时,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男人也小跑起来……第三个人也跑了起来,他可能只是去赶前面的公交车了。10分钟过去了,这条街上的所有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渐渐清晰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决堤了!”没有人知道是谁说的,这声音充满恐惧,可能是一个男孩说的,也可能是电车上一位老妇人喊的。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但是街道上的几千人都奔逃起来。“向东!”人群喊叫了起来。东边安全,东边远离大河。“向东去!向东去!”人们都喊着……
上文所描述的就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许多行为都会受从众心理的影响。比如,大街上两个人在吵架,一开始只有一两人围观,但后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了交通堵塞;在超市的限时特价商品区,一大群人争先恐后地抢购着价格未必实惠而自己也未必需要的商品。
这些就是“从众行为”,大家这么认为,我也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跟着这么做。通俗一点说就是“随大溜儿”。
从众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呢?在一个群体中,群体的成员如果发现自己的意见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或不一致时,就会感到压力,而这种压力便促使了他与群体保持一致。只要与众人保持一致,便会产生安全感。即使错了,也会因为“大家都这样”而感到安慰。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从众心理,它就可以成为一种十分犀利的武器,让对方在寡不敌众的劣势下,加入群体之中。
从众心理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已被商家灵活运用到了各种销售战略上。例如,一家卖鸭脖的连锁店,在新的分店开张时,便会雇一大群人,围在店门口制造人气,吸引真正的顾客。再如,一个新的品牌向年轻人推销耳机时,会先雇一些学生,让他们随时随地地带着该品牌耳机,这种故意烘托出的气氛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诱惑。“这么多人都在用,而且好像还不错,不行,我也要去买个这个牌子的耳机。”
如果能将从众心理利用好,它可以在绝大多数人意见一致时,对个别意见相左的人起到协调作用,使其与集体保持一致,也就是:以众敌寡,逐渐同化。例如,你对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用说教甚至是打骂的方式去强迫他学习,不如让他和喜欢学习的孩子们在一起。虽然在开始时,他会觉得不大合群,但久而久之便会被同化,变得喜欢学习。
想要劝服人遵从自己的意见,一个人口干舌燥地苦苦劝说或许并不能达到说服的效果,最好的方法是让多个人轮流去劝说,给对方造成压力,使其被逐渐同化,以达到劝服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现实生活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会给少数派的人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其心理发生动摇,以至于最终放弃自己的主张而被别人同化。有时,我们为了获得这样的效果,则需要营造一种以众敌寡的压倒式局面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