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干部的民生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就业优先”夯实民生之基

“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传递出了浓浓的民生情怀。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共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报告还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当前,中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就业必然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增加,意味着“有人没活干”的现象或将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年轻人“宁可送外卖,也不进工厂”的择业观,也说明“有活没人干”问题也可能进一步凸显。

“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两个看似相互补充的问题,正在成为企业和民生的双重“痛点”。

就业优先,是民生兜底、稳大局的关键之举。就业一头牵着千万个家庭,一头连着国家经济大势。有就业,民众才有生活来源,才有底气消费。就业稳住了,市场才能稳,扩大消费促进投资拉动经济也就有了基础。稳就业,既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是经济运行的“下限”。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要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强化政策协调,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就业帮扶,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新就业形态,促进高质量就业。

首先,强化对重点人群就业帮扶。随着科技进步加快和产业调整升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趋突出,企业裁员和招工难、“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并存,部分领域、行业、地区就业压力更趋突出。在这一情况下,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外贸出口企业,产能过剩行业、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地区,以及农民工、中低技能劳动者和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应当是稳就业政策关注的重点。

其次,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应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其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中西部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建议设立深度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普及攻坚计划专项资金,并向中等职业教育倾斜;外引内培兼修,多措并举,提高贫困地区职教师资整体水平;完善多元对口帮扶机制,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产教融合,瞄准重点产业布局职教专业。

其三,新就业形态值得期待。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催生出新零售等更具灵活性的新兴职业。随着信息技术快速革新升级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正向促进,“灵活用工”就业模式在劳动力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逐步增强。

总体布局上,在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和利用人力资源的经济产业和生产服务,通过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在培育数字经济、新能源、健康等新兴产业中,形成比较优势产业链促进就业。这些行业的特点是产业链长,可以大量吸纳不同层次的劳动者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