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当代艺术需要被理解吗

语言,学习当代艺术的敲门砖:听懂你内心里的回音

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对:“任何你在美术馆里看到的艺术作品,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它要么是表达了一个全新的思想,要么是把某个思想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如果你带着这样一句话走进一家当代美术馆,或许就能发现,眼前的事物其实并不那么可怕和陌生。

相较于几百上千年前人类创作的艺术作品而言,当代艺术常常给人的印象就是“看不懂”。的确,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当代艺术属于一种现代意识的实验,它们是主观的,是一种艺术家对我们所处时代的视觉表达和情感回应。如果说,我们之所以那么喜爱达·芬奇、伦勃朗、凡·高和毕加索,是因为他们用了各自独特的方式描述出了一个我们已知的世界。而当代艺术家们的创作,之所以难以被今天的大众所理解,则是因为他们正在探索的是一个我们未知的世界,或者是在用一种我们还不熟悉的语言去描述它。

当代艺术里,我们面对的不再只是绘画与雕塑,建筑、音乐、文学、哲学、电影和计算机等都成了艺术家思考的对象,也变成了他们表达观点的新媒介。今天,出现在美术馆里的艺术品可以是一种视觉效果、一个味道、一款游戏、一曲旋律、一种空间,甚至可以是我们观众本人。艺术材料和创作媒介的不断丰富是件好事,但这也会给崇拜传统艺术的观众带来陌生的体验和审美距离,让那些还不熟悉当代艺术语言的观众感到不适。面对一幅卡茨(1)的人物肖像画,一尊夏皮罗(2)的抽象雕塑,一套博伊斯(3)的旧西服,身处纯白色明亮美术馆内的人们不禁要问:这是艺术吗?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它的价值在哪里?

虽说在大部分情况下,普通观众并不直接参与一件当代艺术品的创作,但这并不影响一件作品走进我们的内心。就像有的歌曲,即便我们听不明白歌词的含义,但迷人的旋律总会叫人忍不住跟着一同摇摆。而艺术往往就是这样,纵然你没有“使用”它的权力,但动听的曲调会在人伤心的时候起到安慰作用,充满情意的诗句会在爱人的心中激起浪花,同样优秀的艺术作品总能在不经意间、用一种看不见的方式打动我们。

■亚里克斯·卡茨,展览现场,2009年(Alex KATZ,installation view,January/February 2009,Galerie Thaddaeus Ropac)。

就和掌握一门外语一样,要想真正看懂当代艺术,也需要学习和历练。对于了解一件艺术作品而言,明白它的上下文就至关重要,这是我们能够听懂艺术旋律的关键所在。一旦艺术的大门被打开,便会发现置于你眼前的是一个如此广阔而绚丽的世界:卡茨的绘画聚焦在自己的家人和生活的四周,仔仔细细地发掘一张张脸蛋儿的美,映衬着不同的色彩,艺术家饱含深情地诠释了人物和色彩之间那些明亮而鲜活的关系;夏皮罗的抽象雕塑则化繁为简,用最通俗易懂的造型语言描述出一个个动态的人物形象,它们俏皮、可爱,始终处于一个充满平衡的美感、定格时间的空间状态之中;博伊斯的那套毛毡西服带着艺术的温度、时间的经验和特别的气味,如一个证据、一张肖像、一把空着的椅子,伫立在那里,时时刻刻告诉人们一个伟大的灵魂在场。若是能够了解到这些作品和艺术家背后的故事,那么它们的名字将不再是一串无意义的符号,或许它们就能在你生命的某个时刻发出不一样的美妙回音。

这便是艺术学习的意义。因为,这种获得心灵回音的方式才是将某件作品与我们联系起来的真正途径。一件美术馆里的展品,它不曾被你拥有,也不能为你所用,但是它身上的灵光(4)和在你心中激起的浪花却能够被你带走,去到你以后将经过的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间。这么想来,艺术作品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使用价值,但不意味着没有实用价值。于一些极端的例子而言,处在生命里最为痛苦时刻中的人们,往往在失去一切的时候,艺术的回忆和拥有艺术回音的能力却成为让他们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然而,艺术的作用力是以一种不被人们看到的方式而存在的。它们就像是艺术家以隐蔽的方式来庆祝一种人文精神的胜利,只存在和属于一个精神的维度。

这种抽象性很难用语言去传递,就像物理学家可以用数学符号去表达十维空间而不能用视觉图像去描述那个画面一样,艺术的表达和理解也有其特殊的一面,依赖于自己的独特语言。

一个人的感知能力就像是理解艺术的基本骨架,而对艺术语言的掌握则可以帮助你在骨头上长出带有温度和弹性的血肉。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掌握化学、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基石;同样,基本的艺术语言能力对一个人在未来建立起艺术欣赏的大厦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地基。

好比天体物理,这门学科有专业人员去研究它的规律,有做实验的技术员,有提出理论、论证猜想的科学家。当代艺术也是如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专门创作艺术作品的艺术家,有批评理论家、策展人和艺术史专家去提炼出其中的现象、规律和哲学。从语言的角度上看,数学是天体物理的基础,而当代艺术也一样,有一套艺术的语言去履行交流和理解的任务。

■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毛毡西服》(Felt Suit ),1970年,191.8cm×69.9 cm×16.5cm。摄影:Fred Romero

我们都知道,掌握一门语言需要通过学习,更需要付诸实践。还是拿天体物理做例子,如果想真的去理解它,类似光年、质子、夸克、引力波、超弦理论等这类专有名词你需要懂得其中的含义。若想谈谈自己的观点,或许你还需要掌握一些运算和推导的公式。

同样,在理解当代艺术时,立体主义、包豪斯、达达主义、现成品、抽象表现主义、至上主义等这些重要流派专有词语,你要能够在看到这些字时就明白它们说的是什么。那些著名艺术家的名字,你是否可以在它们被提及时,立马在脑海里浮现出一些画面?这些词语像是一句话中的名词和动词一样,将成为你理解艺术的基石。同时,一些基本的文论,如罗兰·巴特(5)的符号学理论就是研究视觉文化的《圣经》之一;格林伯格(6)的现代性理论,是了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关键思想。而如果你没读过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你简直不敢向人袒露你试图去解释当代艺术。

这样想来,阅读和学习艺术语言,明白一句话中名词和动词的含义,才是理解当代艺术的第一步。当然,走进美术馆,去到作品的跟前,用眼睛所看到的颜色、内容、构图、质感等细节去启迪自己的心灵很重要。但就如我之前所言,艺术的深刻力量,往往是抽象的。如何把发生在精神维度的改变转换成一种可以被交流的话语,如何准确地提炼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获得一个更加完整而清晰的艺术体验,这个过程则需要大脑的帮助,而不仅仅只是依赖你的双眼。

很多时候,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是不明白自己的真正喜恶的。我们的观看经验被太多的媒体和广告所左右,太多绚丽而博人眼球的东西往往让人感到审美麻木。而当代艺术从一定程度上就缓解了这种失敏症。

在这本书中的许多例子里,你都能看到不同艺术家对于生活本身的细微观察。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关注着一些看起来并不光鲜亮丽的问题,用个人的创作提醒着观众,去重新发现生活里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东西。有的艺术家关注人类的身体,有的艺术家探究隐私的秘密,还有的艺术家把不被鼓励的“暗情绪”做成艺术,让我们反思生活中真实存在着的不公正与不美好。而要想拨开云雾,见到艺术的表达核心,往往就需要借助艺术语言的桥梁,从双眼所及的风景开始一路搜寻,直到找到大脑里潜藏的地图。

说到底,完成当代艺术的理解不是靠一日之功。专业的知识和语言是理解一门学科的基础,不断的练习和体验更是审美活动进步的唯一途径。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说,在没有掌握这门语言与基础概念的条件下,想要去真正理解当代艺术也大约只能透过事物的表象评判出个人喜恶。而要真正地去理解当代艺术的内核,除了一腔热情之外,丰富自己的艺术语汇,磨炼自己的艺术语法,培养更多的艺术语感,阅读尽可以能看到的一切艺术风景,这对于对当代艺术抱有一丝热情的读者来说,可能才是理解当代艺术的最好办法。

■ 在蓬皮杜艺术中心观看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作品的观众。摄影:Pauline Lor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