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名家引领,真知灼见指导辨证施治
王永炎院士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寒湿疫”,倡导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去芍药。仝小林院士根据实地诊疗所见,认同本病为“寒湿疫”,认为病机上早期为寒湿袭肺碍脾,中期为寒湿阻肺困脾,晚期为寒湿闭肺伤脾(内闭外脱),恢复期为肺脾气虚。在辨证用药上,总的原则是散寒除湿,避秽化浊,而且应该一以贯之。早期可以用藿香正气散、神术散、达原饮等,中期用宣白承气汤、藿朴夏苓汤等,晚期用参附四逆汤或加苏合香丸等,恢复期用六君子汤、理中汤等。另外,强调此类患者初起阶段尽量采用中医药治疗,减少不必要的输液。湿邪缠绵难愈,过度输液会加重寒湿。同时本病为病毒感染,除非合并细菌感染,不宜常规使用抗生素。从中医理论来看,抗生素多为寒凉之品,易伤脾胃。
国医大师熊继柏则认为此次疫情为温病,以温热类及湿热类疾病为主,应遵循温病辨证,主张分四期论治:第一期为初热期,分为三个证型,第一个证型是温邪犯肺,当轻清宣透,方用桑菊饮和银翘散;第二个证型是咳嗽微喘,当宣肺止咳,方用桑贝散,属痰热壅肺者方用小陷胸汤;第三个证型是邪犯胃肠,当清热化浊,理气健脾,方用王氏连朴饮;第二期是重症期,分为两个证型,第一个证型是邪热壅肺,当泻肺定喘,方用麻杏石甘汤;第二个证型是疫毒闭肺,当表里同治,泻肺通腑,方用宣白承气汤;第三期为危重期,病机为内闭外脱,此时当泻肺热,固肺气,当生脉散和三石汤同用,如果患者出现昏迷,则应使用安宫牛黄丸,若出现了阴竭阳脱这一最危险的证候,当及时使用参附龙牡汤;第四期为恢复期,属肺胃津亏者,当用沙参麦冬汤,属肺脾气虚者,当选黄芪六君子汤。
张伯礼院士带领团队深入武汉疫区,通过对不同病情分级患者中医证候信息的分析,认为本次疫病是以湿毒为主要表现的“湿毒疫”。轻症表现为湿邪初起,以肺气宣发失常为主,主要证型以寒湿郁肺和湿热蕴肺为主;普通型为邪正交争,主要证型为湿毒阻肺,临床表现为咳嗽、乏力、胸闷气短、低热、纳呆,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或濡;重症为邪气偏胜,毒邪阻闭肺气,主要证型为疫毒闭肺,邪从热化明显,临床表现以喘促、气短、乏力、咳嗽、纳呆,舌红苔黄腻为主;危重症病机为正气衰败,主要证型为内闭外脱。
作为第一批抵达武汉的中医专家,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认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湿瘟”范畴,病因属性以“湿”为主。湿困脾闭肺,气机升降失司,湿毒化热、阳明腑实,湿毒瘀热内闭,热深厥深。如果有一些轻微差异,要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与热结合而成湿热,与寒结合形成寒湿,与燥结合而成燥湿……但总归“湿毒”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核心。而危重患者往往表现为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处于脓毒症休克的状态,有的是以高热(邪毒闭肺)为主,有的是以内闭外脱为主,应根据不同情况,辨证用药。早期正确、及时地化湿,然后通腑泄浊,是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根据上述原则,建议选用麻杏薏甘汤、升降散、达原饮、厚朴夏苓汤、藿香正气散、银翘散等为基本方,灵活制订中医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