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轻型病例医案
医案:“清”“透”之法,郁热得除
【基本资料】
程某,女,34岁,某家具城职员。既往体健。
【发病过程】
患者于2020年1月27日外出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畏寒,偶有咳嗽,少许气短,无明显乏力及全身肌肉疼痛等不适。患者予自行隔离5天后无发热,偶有咳嗽,遂至当地人民医院就诊,行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予隔离治疗,14天后出院。2月18日自行前往社区医院复查,行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于2020年2月20日收入武汉雷神山医院。现无发热,少许咽痒,偶有咳嗽,活动后气短等。入院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入院血常规基本正常。胸部CT提示双肺未见明显肺炎征象(图2-2-1)。

图2-2-1 2020年2月20日胸部CT
【首诊证候】
患者神清,精神略疲倦,无发热,偶有咽痒,咳嗽不显,口渴,活动后少许气短,少许汗出,无胸闷痛,纳差,眠可,二便调。面色淡红,腹软,无明显胀满或压痛。未予吸氧下血氧饱和度98%,静息心率104次/min。舌淡红,苔白微腻(图2-2-2),右脉浮数,左脉迟弦。
【辨证论治】 病机诊断:
邪毒犯肺郁热。
治则治法:
解毒泄热,宣肺平喘。
处方:
麻杏石甘汤加减。
麻黄8g,石膏30g,生薏苡仁30g,苍术15g,葶苈子15g,葛根20g,淡豆豉15g,藿香 15g,桃仁 10g,北杏仁 10g,神曲 15g。
服法:
颗粒剂冲服,一剂分早晚2次,热水冲服。
【随诊过程】 2月22日三诊:
患者神清,精神好转,无发热,咽痒较前好转,咳嗽不显,口渴,少许汗出,活动后有气短感,无胸闷痛,未予吸氧,血氧饱和度98%,纳稍改善,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微腻,右脉弦,左脉迟弦。
处理:
效不更方,守方续服。
2月28日九诊:
患者精神明显好转,无发热,咽痒消失,无咳嗽,口渴明显改善,无明显活动后气短感,胃纳好转,无明显汗出,无明显自觉不适。舌淡红,苔转薄白(图2-2-3),双脉弦。心率稳定于65~75次/min。复查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处理:
症状已消,予停服。

图2-2-2 首诊舌象

图2-2-3 九诊舌象
【按语】 (1)特点:
本案例患者早期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病程虽较长,但患者仍有表邪未解、邪热伤正之象,故临证所见为精神疲倦、咽痒、咳嗽不显、口渴、气短及脉浮数等表里同病之征。
(2)病机分析:
患者年轻女性,受疫戾邪气侵袭而染病,起病时发热畏寒为正邪交争,未予药石干预,拖延时日,邪渐正伤,表邪未尽,内有邪热,正气损伤,故精神疲倦、咽痒、咳嗽不显、口渴、气短;脉浮数为有表邪故然,予辨证为邪毒犯肺郁热。
(3)理论溯源:
患者早期感受疫毒,影像学虽无肺炎表现,但患者仍有咳嗽等疫毒犯肺表现,为邪毒犯肺,仍需“清”和“透”以祛邪外出。麻杏石甘汤原载于《伤寒论》,是“清”和“透”法代表方。
(4)临证启发:
肺热郁闭在里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最重要的病机,容易发展成肺部实变或危重型,部分轻症患者虽无肺部影像学表现,但已有肺气郁闭之表现。麻杏石甘汤中麻黄可开表散寒,使肺热得以外透,石膏清泄肺热;佐以杏仁宣利肺气。该方可清透肺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自可转阴。
(陈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