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部文献丛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成晴将近年来发表的与集部文献有关的调查编为《丛考》一书,属我作序。匆匆翻检一过,其中大部分文章还是第一次读。成晴固然为人低调,不事炫耀,但我作为不够勤奋、阅读有限的指导教师,不能不提的是,这些文章与他的学位论文基本无关,是他在那之外做的一些工作,难怪我没读到。学界的习惯做法,包括我自己,是将大部头论文拆开,以单篇形式寻求发表,可能在取得学位后会延续若干年。学位论文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也代表了个人所处“层级”和取得的成绩。成晴的学位论文做得也不错(获校优秀论文奖),但他显然没有满足于此。从他近年的工作来看,其实在读学位期间已有所表现,学术兴趣点在不断转移。《丛考》中所收文章,有对杜诗注本的考辨,有从《大明一统志》等大型文献中搜集唐轶诗,有对《宋文鉴》等总集的调查,也有对宋元明清几代若干别集及其作者的研究,涉及面不可谓不广。唯一可将以上这些工作归到一起并用同一题目加于其上的,就是它们都涉及集部文献。与这些具体调查有关,作者对集部文献的一些总体性思考,则见于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唐代别集义例考论》。以上每项工作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很多考辨体现的学术难度和精细程度,相信对此类工作有所涉猎的同道,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就拿唐诗辑轶来说,由于此前几代学者已做了大量工作,要补充单篇只句其难度都可想而知。

成晴曾跟我谈过他对“集部之学”的一些想法。就我个人的理解,如果采用这一概念,自然是作为传统目录学的分支或延伸,所以它的工作内容大概和目录学本身一样,首先是由数量很大、尽可能无遗漏的文献调查构成;在这种调查的基础上,学者才可能进一步就某一时期、某一类别文献的特殊性及其各种特征,做出适当概括和说明。传统上没有特别标举此目,大概是因为相关内容大都体现在一些具体讨论中。此项工作如果说还有缺憾的话,可能就是其中某些项目或某一类别的文献,或者由于调查内容太过琐细纷乱,或者由于规模、范围过大,一时还难以对其进行总结或总括性说明。我自己也做过一些集部文献调查,但多少有些遗憾的是,没有坚持更长时期,也没有想过像成晴这样向宋以后延伸。现在再想动手做什么,可能也有些晚了。成晴年富力强,精力和识力都足以支持他在此领域内继续做下去,取得更多实绩,只是做起来还会很辛苦,而且多少有些寂寞。

2020年5月谢思炜序于北京清华园